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3篇
  免费   880篇
  国内免费   1695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431篇
地质学   4778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01篇
自然地理   29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7篇
  1937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51.
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是塔里木盆地非常重要的勘探接替领域,但由于白云岩埋藏深度大,勘探和研究程度低,目前的认识程度无法满足勘探的需求,尤其是白云岩储层成因和分布的认识。本文以巴楚地区大班塔格剖面蓬莱组白云岩的精细解剖为例,测制解剖剖面9条,采集样品195块,系统的开展了岩石薄片、物性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取得了两个方面的新的认识。1)是塔里木盆地蓬莱坝组发育粉晶、细晶、中晶和粗晶四种白云岩,主要形成于早-中埋藏期与海源流体有关的白云石化作用中,局部受到热液改造,其晶粒大小与原岩结构的粗细及孔隙空间的大小有关,原岩结构粗,形成的白云石晶粒就粗,原岩孔隙空间大,白云石晶粒就大。2)是白云岩储层的分布具成层性和旋回性,孔隙发育段总体位于向上变浅旋回的顶部,与高频旋回的暴露面有关,其载体以细-粗晶白云岩为主,孔隙主体来自原岩孔隙的继承和再调整,少量来自埋藏(热液)溶蚀作用,而并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白云石化作用建造孔隙,这一认识对塔里木盆地深层白云岩有效储层预测具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2.
羊蹄子山-磨石山钛矿床的钛矿物主要为锐钛矿、金红石和钛铁矿。锐钛矿化学成分的特点是FeO含量明显比金红石要低;主要X光粉晶谱线为3.518(100)、2.377(14)和1.667(11);晶胞参数a()=3.786,c()=9.513;拉曼光谱谱线(cm-1)为516、395、195和143。金红石的主要X光粉晶谱线为3.250(100)、1.688(40)和2.488(29);晶胞参数为a()=4.595,c()=2.962;拉曼光谱谱线(cm-1)为610和446。钛铁矿的成分特点是富锰贫镁,与攀西地区岩浆型钒钛磁铁矿矿床中的钛铁矿正好相反。所有上述钛(铁)氧化物矿物学特征,进一步说明该矿床是在中元古代在海底与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水沉积后经区域变质和局部又遭受后期热液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953.
红透山铜锌矿床赋存于辽北太古宙绿岩红透山岩组,为极具工业意义的大型矿床.通过对矿石H、O、S、Pb同位素特征的分析,结合矿床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等宏观特征,认为红透山铜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古宙晚期火山-沉积岩系,成矿流体来源于变质水和大气降水,成矿热力来源于变质作用,从而认为红透山铜锌矿床属“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954.
本文报道的微体化石产于湖北宜昌樟村坪万家沟剖面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第10层的硅磷质结核中,化石组合包括疑源类Appendisphaera grandis、Ericiasphaera spjeldnaesii、Knollisphaeridium maxi mum、Leiosphaeridia tenuissi ma、Meghystrichosphaeridium perfectum、Tianzhushania polysiphonia、T.spinosa、T.ornata;丝状蓝藻Oscillatoriopsis obtusa、Polytrichoides induviatus、P.lineatus、Salome hubeiensis、Siphonophycustypicum;多细胞藻类Sarcinophycus palilloformis、Wengania minuta。该微体化石组合面貌与黄陵背斜东、南翼陡山沱组二段硅质结核中以大型具刺疑源类Tianzhushania为特征的组合相同,与贵州瓮安地区陡山沱组上磷块岩下部保存的微体化石组合面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55.
十万山盆地位于广西西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南板块的西北缘,是在华南板块与杨子板块拼接的加里东运动之后,早古生代华南洋再一次打开形成被动大陆边缘。晚二叠世末,该地区变成孤后盆地,进一步转化成前陆盆地。在盆山转换过程中,经历了三次沉积-构造盆山转换过程:泥盆纪-二早叠世分地新生与被动大陆边缘拉张裂谷;晚二叠世与中三叠世间盆地构造性质转换与前陆盆地;晚三叠世至侏罗纪的晚期前陆磨拉石沉积。在碎屑岩陆架沉积阶段,生成碎屑岩烃源岩层。在碳酸盐台地沉阶段,发育硝屑灰岩、藻灰岩、礁灰岩和暴露作用生成的白云岩储集岩。因而其早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构了古生新储组合。前陆盆地早期在前渊盆地内沉积了一套碎屑岩烃源岩。它与早期的储集层构成了新生古储组合。同时也对下伏地层起到了封闭作用。沉积地层逐层向克拉通斜坡上超覆,发育地层圈闭。前渊阶段中期快速沉积的巨厚的复理石沉积和晚期快速沉积形成的磨拉石沉积有利于早期沉积的迅速埋藏、成熟和保存。  相似文献   
956.
华南地块雪峰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南大地构造核心问题之一是江南—雪峰山造山带的属性。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横切雪峰山造山带的地质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区域地质、构造变形和部分重点区段地震反射剖面深部构造解释,划分出5个大地构造单元:(1)湘中复合逆冲构造带。该带位处雪峰山造山带东部,以龙山复合构造穹隆等为代表,是近EW向加里东造山带与NE向燕山造山带复合叠加的结果;其中燕山期构造样式总体为倾向SE逆冲断层控制的尖棱背斜构造。(2)雪峰山厚皮逆冲构造带。该带西以大庸逆冲断裂为界,带内板溪群浅变质褶皱基底大面积出露,总体发育指向NW的断层-褶皱组合。断坪-断坡式逆冲断层从板溪群内部薄弱层发育,向浅部产状明显变陡,并导致新元古界板溪群逆冲于古生界之上,控制了沅麻等中生代盆地的形成,沿断坡形成紧闭背斜和沿断坪形成宽缓向斜;表明其为典型的断层相关褶皱。断层褶皱组合与地表剥蚀共同作用,形成飞来峰和构造窗。(3)以梵净山构造穹隆为代表的梵净山—走马构造穹隆带。该带呈NE向长垣状,核部出露新元古界下部梵净山群。断坪-断坡式逆冲断层深切梵净山群,在断层上盘形成不对称箱状背斜。因此总体为典型的厚皮逆冲作用下的断层相关褶皱。(4)隔槽式逆冲构造带。此带主要发育一系列轴向NE的箱状背斜和尖棱向斜。箱状背斜核部为寒武系,向深部卷入震旦系—板溪群,形成基底卷入的断层-褶皱组合,其浅部形成叠瓦状逆冲断层-褶皱组合,从而构成主动双重逆冲构造。(5)华蓥山断裂与齐岳山断裂间的隔档式薄皮构造带。带内以发育尖棱背斜和箱状向斜为特征,是倾向SE断坪-断坡控制下的断展褶皱组合。上述5个构造单元变形区域卷入了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但为上白垩统角度不整合覆盖,表明变形时间为中生代中晚期,并且有从SE向NW渐次变新的趋势。将各构造单元及不同构造层次构造组合联系起来,建立起以断层相关褶皱为基本构造样式,从SE向NW,从深部向浅部发展的雪峰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的递进演化运动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957.
碱性暗色矿物作为具有特殊指示意义的矿物,其存在对岩浆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毛家屯花岗岩体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南段,岩体内部发育碱性暗色矿物。以毛家屯岩体内部发育的碱性暗色矿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表明,碱性角闪石的类型为铁-镁铝钠闪石,具有富碱,尤其富钠、富硅、富铁、贫钙、镁、钛等特征。辉石的类型为霓辉石,化学特征上高硅-高钠,高铁,低钛、镁、铝、锰。碱性暗色矿物主岩为碱性岩,成因类型为铝质A型花岗岩类。毛家屯花岗岩碱性角闪石具有很低的M值,证明其来源于地壳物质的熔融。毛家屯花岗岩中碱性角闪石的特征指示,在结晶过程中,岩浆体系处于封闭还原条件,且岩体从中央到边部存在偏酸性和偏基性组分分带现象。结合前人的同位素和年代学方面的分析资料,认为毛家屯碱性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期伸展转换环境中。  相似文献   
958.
许欢  柳永清  旷红伟  彭楠  江小均 《地质通报》2017,36(11):1893-1918
燕山运动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重要的陆内造山运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地质影响。虽然前人对燕山运动的研究已近百年,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对于燕山造山带的陆内造山过程仍存在很大争议。针对这一科学问题,选取燕山西部尚义盆地开展了1∶5万专题地质填图。在此基础上,通过盆地充填序列、岩相、沉积环境、物源的综合分析,恢复了盆地岩相古地理,建立了盆地演化模型,并探讨了燕山造山带陆内造山过程的沉积响应。根据沉积岩区岩相组合填图方法,绘制了1∶5万组-相级岩相分布图。燕山西部尚义盆地侏罗纪—早白垩世早期沉积演化记录了燕山造山带造山前伸展、同造山挤压和造山后伸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59.
大陆俯冲化学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李曙光 《地学前缘》1998,5(4):211-234
碰撞造山带陆壳岩石中柯石英和金刚石的发现证明在碰撞造山过程中,一侧陆壳可俯冲到地幔深度。在这一俯冲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俯冲陆壳岩石必然会发生一系列地球化学变化,并会与周围的地幔物质发生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相互作用。认识这些地球化学变化及相互作用,并以此制约大陆壳俯冲的动力学过程是陆壳俯冲化学地球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文中以大别山陆壳俯冲为例,总结了陆壳俯冲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大别山造山带,扬子陆块是在二叠纪末—三叠纪初开始向华北陆块下俯冲,并在230~218Ma达到峰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该俯冲板块可能在200~190Ma断离,从而使陆壳俯冲终止。伴有超高压变质作用的陆壳深俯冲作用可能仅在两个较大陆块碰撞时才发生。超高压岩石的折返至少经历了两次快速抬升。最初一次是在陆壳俯冲时期(228~210Ma),超高压岩石由逆冲构造推至中地壳并构造就位于角闪岩相围岩中;第二次是在俯冲板块断离之后(200~190Ma)由浮力推动超高压岩石与其围岩一起快速抬升。在俯冲过程中,俯冲陆壳可以析出流体交代改造上覆楔形地幔。该富集地幔在俯冲陆壳断离之后可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具有Nb,Zr,Ti亏损及?  相似文献   
960.
秦岭造山带基础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八五”-“九五”期间秦岭的多项研究中,主要取得以下新认识:①创立了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岩石圈板块或壳块运动方式的多样性;②发现了东西向的秦岭造山带从显生宙以来有南北向的隆升带和沉积盆地,特别是太白、宝鸡-佛坪-汉南隆升带的发现,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岭乃至中国中东部构造格架的认识;③南北向沉积盆地转变为东西向造山带的Ⅱ型造山带,深部构造岩片抽拉-逆冲推覆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之上所形成的Ⅲ型造山带,为地壳表层增添了两种新型的造山带;④提出秦岭造山带中存在3类沉积盆地,3种盆-山转换,3个发展阶段及3种型式(Ⅰ、Ⅱ、Ⅲ)的造山带;⑤重新厘定商丹带、勉略带和二郎坪带的构造属性、形成时代,首次提出秦岭受3种体制,4个发展阶段的新观点,由抽拉构造形成的陆内造山带是秦岭最重要的划时代发展阶段;⑥提出立交桥式结构观点;⑦发现了一批前震旦系变质地层结晶岩系,重新厘定了一些地层的时代,特别是西秦岭、西成铅锌矿田中元古代地层的发现和超大型厂坝矿床产于其中,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⑧提出准浊流态流体的新概念;⑨提出中国和秦岭大地构造发展演化的新全球动力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