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1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587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在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八屋气田,由于气田水的矿化度低,使得利用电阻率曲线不能将气层与水层区分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依据中子测井的“挖掘效应”原理,提出一种识别气、水层的新方法:首先,采用声波和中子孔隙度之间的差值合成一种新的曲线-声波中子合成曲线;然后,利用自然伽马曲线等划分出砂岩储层段;最后,利用所合成的声波中子合成曲线进行判别,凡大于零者为气层,小于零则为水层。  相似文献   
70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储集层为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白云岩风化壳,以古岩溶型储集层为主。其储集空间的形成是岩溶作用和其他成岩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盆地发展演化阶段的不同,大致可划分出四期岩溶作用,即近地表成岩早期大气淡水淋蚀作用、表生期古岩溶作用、浅埋藏期压实溶解作用和深埋藏期深埋溶解作用,其中表生期古岩溶作用对储集层的形成起了关键的控制作用。岩溶作用对储集层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储集空间形成类型、储集岩  相似文献   
703.
在特定地质背景下,低熟气可以聚集成藏。由于沉积盆地的古环境、母质类型及有机质演化程度的不同,仅以低熟气源岩物理化学性质为侧重点的烃源岩评价方法很难对不同沉积盆地中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相对优劣排序。因此,为了快速有效评价低熟气源岩的生烃潜力,分析了w(TOC)、IHw("A")等10个因素对气源岩生气能力的影响,建立有效低熟气源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建立低熟气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模型。应用此模型对乌连戈伊气田进行了生烃潜力评价,评价结果表明:Achimov气藏、Bazhenov气藏、Vasyugan气藏、Pokur气藏烃源岩是低熟气源岩;Neocomian气藏和Tyumen气藏烃源岩介于低熟气源岩和常规气源岩之间;Tampey气藏烃源岩属于常规气源岩。这与Galimov所得结论是完全吻合的,说明模型的评价结果是可靠的,可以实现低熟气源岩的综合评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4.
探讨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地质三维导向技术,为水平井规模化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以区域地质背景、区块砂体展布规律为基础,由常规二维地层对比求取地层视倾角发展为地层三维空间对比求取真倾角,精细对比地层及储层展布情况,并结合辫状河沉积微相及其发育特征和随钻参数分析评价开展水平井地质导向分析。研究区盒8段辫状河道主要发育河道充填、心滩微相、废弃河道、越岸沉积4种微相;以沉积微相分析技术为基础的地质三维导向能够有效保证水平段钻遇率。在储层三维空间对比闭合基础上,形成了以沉积微相赋存规律、砂体地质规模及特征分析为核心的水平井地质三维导向技术,完善了水平井地质导向方法。  相似文献   
705.
为满足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水平井部署、水平井地质导向及跟踪分析的需求,作者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垂向层序和测井相分析等手段,以辫状河沉积模式为指南,汲取有关的露头和现代沉积定量储集层沉积学成果,对苏里格中部水平井开发区盒8下亚段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进行了精细描述。在相标志、微相特征和沉积层序研究基础上,以研究区密集井区剖面详细对比、砂体储集层厚度统计为依据,并运用水平井水平段录井资料,综合分析估算出研究区盒8下亚段储集砂体规模参数。作者拟定了沉积亚相、微相划分的3项指标(砂/地比、测井曲线、储渗砂体)。精心编制的砂层组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图,为水平井部署和地质导向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06.
东方13-1高温高压气藏位于南海莺歌海盆地底辟带,上中新统黄流组主要气层的地层压力高达54.6 MPa(压力系数为1.91)、地层温度143℃(地温梯度4.36℃/100m),属典型的高温高压气藏.基于地质与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该气田的天然气干燥系数高(C1/C1~5达0.98),且碳同位素值偏重:δ13C1为-30.76‰~-37.52‰,δ13C2介于-25.02‰~-25.62‰,系来自深部高成熟的中、下中新统梅山组-三亚组海相泥岩腐殖型有机质.地质分析及实验揭示,在与底辟相关的高温高压中新统含油气系统中由于欠压实产生高压的地层含有较多的孔隙水,且天然气在水中具有高的溶解度,若按下中新统三亚组的温压条件计算,天然气在水中溶解度可达10.5 m3/m3,因此,这意味着其中至少有部分天然气可能以水溶相运移.盆内丰富的气源为水溶气快速饱和乃至出溶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底辟活动及其伴随的温压瞬态变化加速了水溶气出溶释放出大量游离气;黄流组发育的海底扇细砂岩造就了良好的气-水离析空间和聚集场所;而其上覆高压泥岩层构成了有效的封盖,从而形成了东方13-1气田.这种成藏机理揭示盆内底辟带高温高压领域具有良好的大中型气田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07.
正确识别构造软煤及其分布规律,对煤层气产能评价及勘探选区意义重大。以延川南煤层气田勘探开发原始资料为基础,根据测井曲线,结合钻井取心资料,提出利用测井资料判识煤体结构的方法。将延川南煤层气田煤体结构划分为硬煤(包括原生结构煤,碎裂煤)和构造软煤(碎粒–糜棱煤)2种类型,并绘制了煤体结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造软煤的分布特征及地质控制因素。结果显示:煤体结构受构造和沉积的控制,构造对其的控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08.
6月27日,中国石化集团发布消息,在重庆市梁平县福禄镇和平村钻出一口日产量51.7万立方米的高产天然气井,这口名为“兴隆1#”的高产天然气井是该集团在重庆境内钻获的第一口高产天然气井,并且有望成为亚洲第一大气田。2009年3月,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发现川东南及重庆梁平地区南部的油气发育环境和条件与我国最大气田普光气田非常相似,并于同年8月中旬完成野外资料采集和现场处理,10月中旬完成井位踏勘,12月下旬开始钻井,2010年6月中旬完成该井常规测试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09.
本文研究了中国陆上天然气经济效用的地质及相关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天然气勘探开发成本主要与气田(藏)的深度及储盖层的岩性参数相关,开采成本主要受自然地理因素以及相应储层物性参数影响,而气田(藏)丰度、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和气藏类型是影响天然气产量的主要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建立了针对投资成本、价格因素和气田经济价值的千米井深日产量计算公式和区域判断标准。根据判别标准,本文分析了中国不同区域且具有指标意义的天然气田(藏)的经济效用,并针对中国天然气产业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710.
郭智  冀光  王国亭  彭艳霞 《现代地质》2016,30(4):880-889
清涧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是子洲气田稳产的主力接替区块。研究区面积大,钻井数目少,地质认识程度低,尚处于开发评价阶段。以盒8段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沉积、储层等精细地质研究工作,并与苏里格致密砂岩气田进行综合对比,落实了有效砂体的厚度、规模、发育频率,总结了有效砂体在空间的分布规律,认识到区内有效砂体分布零星,连续性差,与心滩等优势相带对应关系较好,平面上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砂带,垂向上在盒8上2、盒8下2小层相对发育。结合地质与试气资料,以“连续性有效厚度”为主要依据,将储层分成好、中、差、干层等4种类型,优选了富集区,按照开发级次将研究区划分为3类区,建议在一类区、二类区优选直井开发,不建议部署水平井开发。本研究为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地质依据,同时也可对类似气田的地质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