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2篇
  免费   878篇
  国内免费   1797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1123篇
地球物理   735篇
地质学   2981篇
海洋学   1338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93篇
自然地理   811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41.
于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在大亚湾的大鹏澳养殖区采用沉积物捕捉器,对甲藻孢囊形成和水温、盐度、营养盐含量等环境因子进行了周年调查,探索该区孢囊形成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一年的沉积物捕捉器研究中,共分析鉴定出27种甲藻孢囊类型,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孢囊为该区最优势孢囊类群,从孢囊的组成显示了该区的污染是以养殖和生活污染为主.孢囊形成没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两个站年平均为1.07×10<'5>cysts·(m<'2>·d)<'-1>.高、低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孢囊的生成,氮限制对孢囊的形成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首次发现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孢囊在冬季形成的高峰,最高值达4.26×10<'5>cysts·(m<'2>·d)<'-1>.这说明核电站温排水冬季高水温对大亚湾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2.
李醒  胡友秋 《天文学报》1995,36(4):350-358
本文采用二维三分量耗散MHD模型,对带高电流层的局地非对称的四极无力场的磁能释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磁能释放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高电流层引起的异常电阻耗散使该层等离子体加热至3×106K的高温,形成一高温环;在高电流层耗散的触发下,磁分隔面的电流急剧增长并爆发异常电阻耗散和磁场重联,导致耀斑发生,主要的能量释放发生在磁分隔线和高剪切无力场中的磁分隔面上,等离子体温度可以达到1.9×107K。上述无力场的触发释能过程可能是太阳耀斑的一种重要的释能机制。  相似文献   
943.
土地覆盖变化能够改变区域碳储存能力,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土地覆盖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预测未来不同土地覆盖情景下的碳储量,对实现区域“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针对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区的研究仍有待探究。以新疆吐哈盆地为研究区,基于土地覆盖产品数据,结合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探讨了土地覆盖变化与区域碳储量的时空变化关系,预测和评估了2025、2030年可持续发展情景,维持现状发展情景,经济优先发展情景下土地覆盖和碳储量的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近20 a来,吐哈盆地耕地和裸土地面积增加最大,其次是建设用地,而草地表现出最大的减少趋势,草地转为耕地和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转移类型。(2)2000、2010年和2020年吐哈盆地平均碳储量分别为26.01 t·hm-2、25.68 t·hm-2、25.73 t·hm-2,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平均碳储量累计减少了0.28 t·hm-2,其中土壤有机质碳储量占比最高,约占总碳储量的94%,裸土地、草地贡献了最多的碳储量。(3)2...  相似文献   
944.
利用船测近海层湍流热通量资料验证OAFlux数据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WHOI)的客观分析海气通量(Objectively Analyzed air-sea Fluxes,OAFlux)数据集中的近海层湍流热通量数据被公认为最可信,并被广泛地用于气候模式模拟结果检验。利用NOAA ETL(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Laboratory)两个固定观测站点的科学试验的船测通量数据库(TOGA COARE试验观测资料和KAWJEX试验观测资料),对OAFlux的热通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OAFlux的潜热通量普遍高于船测值,并且风速较大时,两者差异较大。风速对潜热通量的变化趋势起主导作用,海表和大气湿度差影响甚微。低风条件下,OAFlux的潜热通量和船测值差异则很小。海面湍流感热交换很弱,通量值本身依然受到风速的主导作用,但由于感热通量值与观测仪器误差十分接近,导致比较分析异常困难。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两个观测试验期内,由于海表空气湿度和大气的湿度差变化不显著,海气相互作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海面风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5.
本文利用相对論带电粒子的两个寝渐不变量,討論了磁暴主相期間外輻射带中心結构的变化。作者认为磁暴主相是由“磁暴带”环电流所产生。“磁暴带”假設位于外輻射带中心之外,它是太阳等离子体穿入磁层后形成的。本文对初始能量W=20Kev和W=1Mev的电子分別进行了計算。 結果表明,在磁暴主相期間电子向外漂移,其赤道投擲角減小,但镜点离地面距离增高。因此,主相时所观測到的极光,并不是由于地磁場的平緩下降使小投擲角电子注入大气层而形成的。此外,計数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力管截面膨胀造成的粒子密度減小以及电子減速,而电子減速与投擲角有关,由此决定了电子通量沿磁力线分布的变化。以上結果与探险者6号(Explorer Ⅵ)的观測一致。  相似文献   
946.
王万春  吉利明 《地球化学》1998,27(5):507-513
对现代松粉的在热模拟过程中生成的甲烷,乙烷,丙烷及干酪根碳同位素分析表明,低温阶段(250℃以下)松粉热模拟生成的甲烷相对较高温阶段生成的甲烷更富集^13C,松粉热模拟残余干酪根松粉原样稍微富集^12C,反映低温阶段的热模拟产物主要来源于相对富集^13C的松粉原生质,高温阶段(300℃以上)松粉热模拟生成的甲烷,乙烷,丙烷的δ^13C值随温度升高而富集^13C,松粉热模拟残余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没  相似文献   
947.
针对渤海海域沙南凹陷油气勘探程度低,烃源岩样品取芯少,连续性差,烃源岩研究薄弱及勘探潜力争议较大等问题,基于沙南凹陷内6口单井的测井资料及泥岩样品实测TOC数据,分别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和改进的Δlg R法分层段建立沙南凹陷东三段、沙一二段、沙三段烃源岩TOC定量预测模型,对比优选后发现改进的Δlg R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中的四参数线性回归法可有效地预测沙南凹陷单井湖相烃源岩TOC纵向分布,并以改进的Δlg R法最优;选取改进的Δlg R法预测TOC曲线对两口代表性单井烃源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沙三段具有烃源岩占比地层厚度高、TOC高、好—优质烃源岩厚度大等特点,为凹陷主力烃源岩系,沙南凹陷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48.
沉积有机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是进行古气候、古环境及生态系统研究不可或缺的主要研究手段,目前碳氮同位素主要利用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值质谱(EA-IRMS)系统来测定。EA-IRMS测定过程中的反应温度及样品进样量直接影响反应物在测试中的燃烧程度,从而影响测试数据的精度。本文利用EA-IRMS技术,以标准样品为参考,在不同转化温度下测试碳氮同位素值,研究保证测试精度的最佳反应温度条件;同时,通过分析不同含氮量样品的检测限,明确了样品含氮量与最低检测限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精确测定氮同位素值的最低进样量。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测试精度有显著影响,在碳同位素测定时,将反应温度设定为900℃或以上时测试精度均能达到±0.2‰;氮同位素测定时,反应温度须设定为950℃时测试精度才能达到±0.3‰。实验得出样品含氮量与检测限之间的线性相关性为R2=0.873,开展氮同位素测定时可根据此关系来判断和控制进样量。  相似文献   
949.
950.
马玉贤  王玉  於凡  许宁  袁帅  史文奇 《冰川冻土》2022,44(5):1482-1491
辽东湾是我国冰情最严重海域,每年冬季都会受到海冰的显著影响,冰情预测评估可为辽东湾涉海活动提供防冰抗冰的技术依据。建立气温-水温-冰情的相关性,结合便于获取的现场高精度连续气象数据和高精度冰情预测模型,可实现局地小尺度的冰情快速预测评估。基于2017—2018年冬季辽东湾东岸红沿河附近海域实测气象-水温-冰情同步观测数据,结合辽东湾大尺度整体冰情(浮冰面积),推演局地气温、水温与不同尺度冰情评价参数(浮冰范围与冰厚)的相关关系,提出基于不同气温区间的气温变化规律的冰底热通量选取方法,进而建立适用于辽东湾的气温-水温-冰情评估方法。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测点气温与水温存在明显相关性;浮冰范围与气象数据存在明显相关性,临界温度为 -5 ℃的累计负气温能很好拟合本年度盛冰期浮冰范围。基于HIGHTSI进行数值模拟后发现:水温与块体积法计算冰底热通量时,冰水间的热传递系数取2.2×10-5是可行的;水温对冰情的影响表现在海冰冰厚最大值与冰期长短。为弥补辽东湾其他海域因缺少实测海水温度观测数据欠缺、冰底热通量选取不准选取导致的冰情模拟预测评估困难的问题,本文依据水温与气温的相关性,将水温随气温变化划分为结冰区(气温小于-10 ℃时水温维持冰点附近)、过渡区(气温为-10~-5 ℃时水温处于-1.4~-0.4 ℃)、融冰区(气温高于-5 ℃时水温随气温的增大逐渐增大),进而提出适用于辽东湾所有海域的冰底热通量计算方法和冰情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