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6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510篇
测绘学   13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2240篇
海洋学   108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车镇凹陷车古201潜山形成过程的构造物理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车古201潜山的三维地震剖面进行解释分析和构造反演的基础上,根据构造模型和相似理论,用砂箱模型模拟了对该区潜山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a.车古201区的主控断层形态具有上部铲式,深部坡坪式的构造特点,正是这样的边界特点造就了本区的潜山构造;b.主控断层坡折带处的逆断层是在伸展作用下由正断层倒转形成的;c.本区的复杂构造变形是正断层上盘变形和柔性基底不均匀伸展的复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982.
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凝析气田勘探中的古地貌学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针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埋藏深度大、横向非均质性强、岩层顶面地震反射强而内幕地震反射弱且分辨率低等地震地质特点,充分利用三维地震信息,精细解释了上奥陶统桑塔木组内部地震反射强振幅、强连续等时界面和碳酸盐岩顶界面,刻画了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台地—陆棚边缘高能礁滩体的地貌学特征,建立了碳酸盐岩建隆的地震地质模式。该模式为全面认识该区碳酸盐岩建隆沉积体系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范围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在该区奥陶系凝析气田勘探、有利勘探区带评价和储量评估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83.
海相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海洋生物、现代海洋沉积和古代海相地层中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和实验室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水体中高生物生产率是海相环境形成富有机质沉积的关键因素;沉积和早期成岩作用期间水体的相对还原环境是有机质富集保存的有利条件;海底深部流体的活动是造成富有机质沉积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沉积速率是影响海相沉积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因素。现有研究表明,在海相盆地中最有利形成优质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主要有欠补偿浅水—深水盆地、台缘斜坡、半闭塞—闭塞欠补偿海湾和蒸发潟湖。  相似文献   
984.
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物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高压压汞、气水相渗、核磁共振等分析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奥陶统马五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静态表征与动态评价.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马五段的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对油气储集和渗流具有较大意义的储集空间为晶间溶孔、溶蚀孔洞、铸模孔和裂缝.依据压汞...  相似文献   
98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已在碳酸盐岩微量元素测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采用ICP-MS分析碳酸盐岩中含量较低的Ni(1.6~50.5μg/g)和Sc(0.3~6μg/g)时,信号值会受到高含量CaO(可高达56%)和MgO(可高达21%)的显著干扰,使测试值远高于真实值,从而无法获得准确的待测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986.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经风化剥蚀而形成众多低幅度的风蚀残丘、裂缝及溶蚀孔洞,储层的非均层性极强。通过在S48井区开展三维高精度地震采集,提高了地震资料的频率,拓宽了频带,提高了信噪比和分辨率。利用三维高精度地震采集数据,增强了对孔洞体地层楔状尖灭体、断层和河道的识别能力,对风化面残丘和水系刻画更精细,提升了目标区目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987.
文章以恭城县西岭乡挖沟村晚泥盆世法门期地层为例,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 进行高频(米级) 旋回地层研究, 将其详细地划分出五级旋回94 个, 四级旋回36 个, 初步总结了各级旋回地层的空间叠复关系, 强调指出高频旋回地层出现的原因很可能与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988.
京津冀地区和雄安新区地热资源分布广泛,以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层为主要特征。为了实现热储稳产、增产,采用超声波成像测井技术对储层裂缝参数进行检测、评价,分析地下岩体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本文针对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层高温、高压的应用环境,研发了超声成像测井系统,满足了井深在4 000 m以深、井径150~500 mm、温度达到110℃以上、连续工作时间12 h以上、每米井段像点数大于5万点的使用要求。整装设备在雄安新区D22井进行了测井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超声成像测井系统成像效果清晰、裂缝识别度高,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外同类先进设备水平,能够为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层的裂缝、破碎带识别以及产状分析提供一种高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89.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塔北隆起自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长期的挤压隆升剥蚀过程,结合寒武系膏盐的塑性上拱,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碳酸盐岩圈闭类型,即风化壳潜山和内幕背斜圈闭。塔北隆起南临古生代满加尔凹陷、北临中新生代库车坳陷,具有捕获南北两侧海陆两相油气来源的条件,经历了海西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山期3期成藏。储集空间主要靠溶蚀孔洞和裂缝。石炭系中—上泥岩段和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泥岩两套区域性盖层对碳酸盐岩风化壳潜山油气聚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整合面和断裂是控制塔北隆起油气成藏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不整合面既控制着岩溶储层的发育分布又是油气侧向运移的优势通道;断裂活动形成破碎带、裂缝带进而改善储层性能,同时断裂也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  相似文献   
990.
油气藏地质建模是储量计算的基础和前提.针对复杂碳酸盐岩储量计算中油气藏建模、参数求取等具体难点,通过石油地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新技术、新理论的综合运用,创新性地建立了潜山准层状油气藏模式,为计算单元的正确划分、计算方法的适当选择、储量参数的合理取值提供了可靠依据.首次提出并实现了该类油气藏孔洞型和裂缝型储集体油气储量的分别计算,且对含油体积、有效厚度下限、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的求取进行了计算方法创新和软件开发,促成了轮南古隆起复杂碳酸盐岩油气储量的大幅度上升,并为类似油气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