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6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510篇
测绘学   13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2240篇
海洋学   108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湖相碳酸盐岩产状多样,多以夹层形式分布在碎屑岩剖面中,也见以结核或钙质微体化石等薄层赋存于泥岩、页岩等碎屑岩中,具有层数多、单层薄、呈韵律性变化等特点。受构造背景、物源输入和古环境等因素控制,中国湖相碳酸盐沉积最早出现于二叠纪,主要发育时段为古近纪,具有沉积时间跨度大、分布面积广的特征。湖相碳酸盐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沉积型、成岩改造型和热液喷流型3类。中国湖相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可揭示原生和成岩过程中水介质环境的差异性: (1)δ13C和 δ18O 密切相关,且δ13C多正偏,指示封闭型咸水、半咸水湖泊环境;(2)δ13C和 δ18O 无相关性,且δ13C多负偏,指示开放型湖泊环境;(3)δ13C严重正偏,指示成岩作用时发酵带的环境受到古细菌参与的甲烷生成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2.
以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测井资料解释为基础,结合孔隙充填物地球化学参数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宜川—黄龙地区奥陶系上组合风化壳储层特征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储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类及次生灰岩。储集空间以硬石膏结核溶模孔为主,溶蚀孔洞、晶间孔次之,裂缝对储层储渗性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孔隙度2%的居多(占73.8%),渗透率0.01×10~(-3)μm~2的最多(占86.6%)。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控制:处于相对高能环境的砂屑滩、(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是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岩溶作用及白云石化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与之伴生的充填作用、压实作用及次生灰化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943.
以现代岩溶理论为指导,应用"印模与残厚组合法"恢复岩溶古地貌,在4种二级地貌类型(岩溶高地、岩溶陡坡地、岩溶缓坡地和岩溶盆地)划分的基础上,将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前石炭纪古岩溶地貌进一步划分为峰丛洼地、丘峰谷地、溶丘洼地、峰丛垄脊沟谷、峰丘洼地、丘丛垄脊沟谷、岩溶谷地、溶丘平原等8种三级地貌类型。并在垂向岩溶分带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不同古岩溶地貌条件下的岩溶发育特征及充填机制。研究认为:岩溶高地为区域补给区,发育溶蚀裂缝和溶洞系统;岩溶陡坡地为补给-径流区,以高角度溶蚀裂缝为主;岩溶缓坡地为地下水径流区,发育暗河管道系统;岩溶盆地为排泄区,岩溶缝洞充填程度高。  相似文献   
944.
川西泥盆系观雾山组沉积相研究缺乏横向对比,沉积模式还存在争议。根据川西北部白家乡大木垭剖面与何家梁剖面实测成果,对中泥盆统观雾山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认为:大木垭剖面与何家梁剖面观雾山组为碳酸盐镶边台地沉积,期间发生短暂的碳酸盐缓坡化;桂溪剖面观雾山组同属碳酸盐台地边缘,观雾山组中段发育开阔台地深水沉积,并不是前人认为的潟湖沉积。研究区碳酸盐镶边台地包括台地边缘和前缘斜坡两种亚相,前缘斜坡亚相发育于何家梁剖面,以塌积岩沉积为标志。碳酸盐缓坡包括深水缓坡和浅水缓坡两种亚相。随着海平面变化,观雾山组碳酸盐岩发育三个沉积旋回,第一、第三沉积旋回为镶边台地沉积,第二沉积旋回为碳酸盐缓坡沉积。观雾山组沉积微相对储层的分布起控制作用:生物碎屑滩和上斜坡微相为有利储层发育相带;生物礁中在油气运移之前形成的溶蚀孔洞已被白云石和方解石充填,滩间微相泥质(泥晶)白云岩不利于溶蚀孔洞形成,这二者均不是有利储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945.
塔东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心、分析化验及地球物理资料对塔东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和储集层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已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原油裂解气是主要气源,并圈定裂解气有效供气范围主要集中在古城以北的地区。储层主要为颗粒灰岩和白云岩,颗粒灰岩的孔隙类型主要为裂缝及与之伴生的溶蚀孔洞,分布在古城台地边缘带和罗西台地边缘带的奥陶系中;白云岩主要发育溶蚀孔,在塔东地区广泛分布。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分析,指出古城鼻隆及其西北地区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其次为英东构造带及满加尔凹陷、英吉苏凹陷内的其他隆起区。  相似文献   
946.
文章对乐业碳酸盐岩台地外侧分布的十几个中、小型金矿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建立成矿模式,推断林旺金矿之下可能存在品位较高的毒砂型载金矿体;指出该台地东边的槽盆相区内,海拔400~800m高程范围为寻找隐伏金矿体的远景区域。  相似文献   
947.
南堡凹陷潜山面精细成像目标攻关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堡凹陷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使潜山逐渐成为油田重要的勘探新领域,为提高潜山面和内幕成像质量,开展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应用研究.在以往处理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潜山面地震反射特征,讨论叠前深度偏移的针对性技术和措施.在整个过程中,地质认识贯穿处理的每个环节.结果表明,在地质认识指导下的潜山面精细成像目标攻关处理,改善了潜山面和内幕的成像质量,为构造解释、储层反演和裂缝预测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48.
利用失水收缩性强的黏土,进行含有基底潜山和无潜山两种情况下土体失水开裂特征试验。研究表明:(1)土体失水开裂过程可划分为开裂前Ⅰ、快速开裂Ⅱ、开裂趋于停滞Ⅲ三个阶段;(2)含有潜山的试验中裂缝发育演化时受到了基底起伏的显著影响;(3)在Ⅲ阶段,尽管表面开裂仍在发生,裂缝发育的整体格局已经不再发生显著变化;从裂缝形态看,后期裂缝与前期裂缝主要呈现为垂直相交,特别是在起伏区范围内。饱和黏土表面开裂主要是由水分丧失引起的土体基质吸力和表面收缩率的变化产生的,边界条件和基底起伏对开裂有着显著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9.
江苏省徐州市大北望剖面早寒武世馒头组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较好,沉积类型多样,成岩特征明显,是研究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作用的理想剖面之一。文章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 ,对该剖面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结构等微相特征做了研究。根据颗粒类型、沉积结构和化石,本区的碳酸盐岩可以被分为3个大类和10种化石碳酸盐岩微相类型:泥晶颗粒灰岩(微相1至微相5),颗粒泥晶灰岩(微相6至微相8)和泥晶灰岩(微相9和微相10)。每一种微相对应特定的沉积环境及演化特征。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下寒武统形成于泻湖、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的浅滩环境,据此建立了沉积相模式。在徐州大北望地区进行的关于碳酸盐岩微相的研究表明早寒武世晚期的馒头组继承了早寒武世中期的特点,且海侵持续扩大的持续沉降活动。  相似文献   
950.
以湖南慈利溪口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64件碳酸盐岩样品的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利用U/Th、Ce异常和Ca/Mg等多种指标识别出的陡山沱期古氧化还原环境与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碳酸盐岩的这3个指标在重建埃迪卡拉纪古海洋环境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在陡山沱组底部和中部均发生了明显的由典型淡水模式向典型古海水模式的转变,很可能指示了在Marinoan冰期和Gaskier冰期结束之后,大量的间冰期冰融淡水注入海洋并逐步被古海水取代。较高的Eu异常值以及前人在溪口剖面发现的多期古地震证据可能暗示了海底热液活动几乎贯穿于整个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且具有早期剧烈、晚期逐渐趋于平缓的特征。多期次的海底热液活动为古海洋提供了重要的磷质来源,对埃迪卡拉纪生物的出现与繁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