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纳米碳纤维红外消光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纳米碳纤维作为烟幕粒子的红外消光特性,基于电磁场理论建立了细直的纳米碳纤维感应电流积分方程,并利用矩量法进行了求解,导出了纳米碳纤维散射场及吸收、散射和消光截面的计算式.通过与变分法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利用该方法数值分析了纳米碳纤维红外消光截面与入射场波长、入射角、纤维长度和半径的关系,计算结果为纳米碳纤维用于红外烟幕干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海洋世界》2012,(3):8-8
据日本媒体报道,大林公司要建造一部直达太空的电梯。它将由比钢铁强韧20倍的碳纤维“纳米碳管”制成,可供30人乘坐,预计要花费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抵达高度达3.6万千米的空间站。  相似文献   
43.
为研究碳纤维布加固严重破坏砌体墙的有效性,开展了4片严重破坏墙体的碳纤维布加固试验,研究了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性能,考查了其破坏形态和破坏特征,对比分析了墙体的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性能。研究表明:采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严重破坏墙体的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加固后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变形性能都较原墙墙体有明显提高;碳纤维布布置方法不同,对墙体的约束效果不同;碳纤维布破坏时其应变远小于其极限抗拉应变,建议碳纤维布加固严重破坏墙体时无须使用高强度的碳纤维布。  相似文献   
44.
应用碳纤维布增强钢筋混凝土柱抗震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本文通过8根钢筋混凝土柱在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验证了使用碳纤维布包裹钢筋混土柱来提高其延性这种补强加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碳纤维布强度以及碳纤维布的包裹范围,包裹层数等因素对抗震加固效果的影响,最后,还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柱使其延性提高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5.
报道了碳纤维束盘电极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电极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作为工作电极,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了人发样品中的锌。  相似文献   
46.
通过将铜丝编织在碳纤维片材中作为电极,监测了棱柱体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过程中碳纤维片材的电阻变化规律.分析监测结果表明,碳纤维具有较好的力电感知特性,利用碳纤维电阻变化率的规律,可以定性的判断内部混凝土的受力状态、破碎程度、试件的破坏位置和约束应力沿周向的分布特点,以及各层碳纤维布的破坏顺序和共同工作程度.  相似文献   
47.
碳纤维布抗震加固斜向受力钢筋混凝土柱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8根钢筋混凝土柱在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的试验,编制了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双和压弯构件全过程受力分析计算机程序,对影响碳纤维布抗震加固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斜向受力情况下碳纤维布的包裹层数,轴压比,荷载角,混凝土强度等因素对抗震加固效果的影响,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现代无金属地磁观测室建造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中国地震局地磁观测室建造的实际需要,利用美国赫氏公司的高科技碳纤维材料,进行了无磁复合碳纤维混凝土板承载力试验研究,介绍了试验研究的主要过程和试验分析结果,充分显示了纤维混凝土应用于地磁观测室建造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9.
报导了利用一种特定的电化学方法将自制的碳纤维微柱电极活化 ,可以有效地增强其对多巴胺 (DA)的电化学响应 ,且使抗坏血酸 (AA)和DA的氧化峰电位差达 2 6 0mV ,有效地避免了AA对DA测定的干扰。利用高灵敏的差示脉冲吸附伏安技术使DA的检测限达 4 .0× 10 -8mol/L ,峰电流与DA浓度在 6 .0× 10 -8~ 1.0× 10 -6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并且 ,实验过程无需除氧 ,可以满足在体检测DA的各种条件 ,可望用于活体检测。此外 ,还对电极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0.
《岩土力学》2006,27(7):1091-1091
该书根据最新加固规范编写而成,其内容分为建筑结构裂缝和加层、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包括:建筑结构裂缝的普遍性和特征,砖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类、产生原因,控制裂缝的措施及补强处理方法。生书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结构胶和防裂防钢筋锈蚀的材料,超长结构控制裂缝措施,加层抗震鉴定及加固的有关基本规定,砖混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加层加固及抗震加固的设计方法,外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新颖方法,并附有许多工程实例。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此比较生疏的特点,本书论述详尽、简明实用,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