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49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1140篇
海洋学   103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平潭和漳州深成杂岩中斜长石捕虏晶与岩浆混合作用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李武显  董传万 《岩石学报》1999,15(2):286-290
在闽东南平潭和漳州火成杂岩中,广泛发育岩浆混合现象,表现为花岗质岩石中存在辉长-闪长质同深成岩墙和淬冷岩石包体。花岗质和闪长质岩石中普遍存在An>70%的斜长石捕虏晶。这种成分的斜长石是辉长岩特有的,而不是任一种花岗岩的斑晶。在斜长石捕虏晶四周,都有与花岗岩中的斜长石成分相当的斜长石加生膜。斜长石捕虏晶可分为自形的、熔融状、筛孔状和碎片状等四类,它们各自形成于不同的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2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 ,对中国两性生殖卤虫 Artemia sinica的 1 4个品系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同工酶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与 Artemia urmiana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同工酶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两性生殖卤虫各品系的 ALP、 ACP同工酶的酶谱相同 ,均为单体酶。 ALP、 ACP同工酶分别由 ALP - 1、 ACP- 1 ,ALP- 2、ACP- 2 ,ALP- 3、ACP- 3三个基因座位编码 ,ALP- 1、ACP- 1座位存在a、 b两个共显性等位基因 ,ALP- 2、ACP- 2存在 a、b、c三个等位基因 ,ALP- 3、ACP- 3座位存在 a、b两个等位基因。共发现 7种基因型 :1 .0 / cc/ bb,2 .0 / bb/ bb,3.0 / aa/ aa,4.0 /ab/ aa,5.0 / ac/ ab,6.0 / ac/ aa,7.ab/ ab/ aa。仅在 A.urmiana中发现 0 / cc/ bb、 0 / bb/ bb基因型 ,而 A.sinica的主要基因型为 :0 / ac/ aa、 0 / ab/ aa、 0 / aa/ aa。仅 GN品系的 ALP - 1、 ACP- 1有基因座位表达。  相似文献   
23.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多样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其有别于其他环境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利用蛋白酶的活性筛选策略,从辽宁省营口市某海洋淤泥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蛋白酶的优势菌株DES-3。通过微生物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性质和16SrDNA基因鉴定以及系统发育进化关系的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 sp.DES-3。其胞外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55℃和9.0。将来自于碱性污染土壤宏基因组文库的编码碱性蛋白酶基因ap02与广宿主表达载体pBBR1MCS-5连接,转化至野生型菌株P.aeruginosasp.DES-3细胞中,成功构建了基因工程菌株P.aeruginosasp.DES-3/pBBR1MCS-5-ap02。基因工程菌株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较野生型菌株提高了5℃。本研究构建基因工程菌株的策略可为菌株的改造和相应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4.
采用组化方法首次探讨碱性磷酸酶在文昌鱼体内的分布。结果发现 :碱性磷酸酶存在于腹褶部分表皮、围腮腔上皮、构成背鳍腔的内皮、肌膜、中肠腔和肝盲囊腔细胞纹状缘、生殖上皮和精原细胞中  相似文献   
25.
内蒙古巴尔哲碱性花岗岩稀有稀土特大型矿床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类型工业矿床,其规模居亚洲第三位.含矿岩体为燕山期碱性花岗岩,岩体普遍矿化,岩体即是矿体,矿石品位富,稀有稀土元素种类多,其共生伴生矿物多达44种,工业矿物以羟硅铍钇铈矿、烧绿石、铌铁矿、锌日光榴石为主.  相似文献   
26.
辉长岩脆-塑性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利用高温高压多功能三轴实验装置,以NaCl为固体围压传压介质,在围压为450MPa~800MPa,温度区间为600℃~1150℃和应变速率为1×10-4~3.125×10-6/s条件下,对攀枝花辉长岩进行了流变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辉长岩围压在450MPa~800MPa条件下,温度在600℃时为脆性变形,700℃~850℃时为半塑性流动,含微破裂,大于900℃时为塑性流动。辉长岩的脆-塑性转化温度为700℃~900℃,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围压和应变速率,同时存在双相流变学问题。   相似文献   
27.
在栉孔扇贝的血清、血细胞和肝脏提取液中均发现有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其中,ACP和ALP在肝脏中的活性最高。采用1.0%的虫草多糖或海藻多糖作为免疫药物,对栉孔扇贝进行注射刺激后,发现血清中的ACP、ALP和SOD活性有显著提高,血细胞中的ACP和SOD活性也有所增加,而肝脏提取液的这三种酶活性的变化不很明显。研究认为这两种多糖具有增强栉孔扇贝免疫活性的作用,在水产养殖业中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8.
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坡北岩体内橄榄辉长苏长岩岩石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北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由5个阶段的岩浆作用形成,其中,第二阶段岩浆作用形成的侵入体岩石类型单一,主要为橄榄辉长苏长岩,局部有零星的辉长苏长岩和斜长岩。岩石的SiO2—FeO/MgO图解显示其化学组成为钙碱性系列,但单斜辉石的Al2O3—SiO2及n(Si)—n(Al)图解表明母岩浆为拉斑玄武质岩浆。岩浆演化方向与岩石化学系列的转化是同化混染作用的结果,侵入体遭受了长城系古硐井岩群1.38%~3.15%的混染。原生岩浆为MgO含量约7.31%的玄武质岩浆。岩石的TiO2、Na2O、K2O、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丰度均很低;除一件样品外,其余岩石的εNd(t)值为+2.54~+2.81,这些特征表明岩浆源区属亏损型大陆岩石圈地幔。岩浆在结晶过程中处于物理化学条件相对稳定的近平衡状态,局部不平衡分离结晶形成堆晶结构和纹层状构造,岩浆结晶温度约为1070℃。由于岩浆源区熔融程度低,导致原生岩浆贫硫,且岩浆在演化过程中没有经历充分的分离结晶作用,这些因素使得橄榄辉长苏长岩侵入体不具备硫达到过饱和进而发生铜镍硫化物熔离成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29.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晚白垩世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机制仍存在争议。以拉萨地体南缘曲水县茶巴拉地区西部的角闪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开展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查明了角闪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及岩石成因,进一步约束了南部拉萨地体晚白垩世的构造演化。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侵位年龄为91~87 Ma,石英闪长岩侵位年龄为81 Ma。角闪辉长岩具有低SiO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48.16%~51.05%),高MgO含量(4.54%~11.13%)、Co含量((31.2~46.8)×10-6)、Ni含量((1.79~82.70)×10-6),(87Sr/86Sr)i值为0.703 925~0.704 380,εNd(t)值为2.50~3.96,表明角闪辉长岩来源于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的部分熔融;石英闪长岩普遍具有高SiO2含量(62....  相似文献   
30.
利用超声波透射-反射法,测量了0.6~2.0 GPa、最高1 085℃条件下角闪辉长岩的纵波波速(vp),详细统计了部分熔融阶段实验产物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利用矿物含量和弹性参数,计算了角闪辉长岩的纵波波速.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显示了较一致的vp-t关系,即高压下角闪辉长岩的vp随温度升高先缓慢降低,在温度约800~900℃后转而大幅下降.实验产物显示,样品在温度达812℃(0.6 GPa)、865℃(1.0 GPa)和919℃(2.0 GPa)后发生矿物脱水和部分熔融,熔体含量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加.熔体是导致高温阶段岩石vp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在初熔阶段vp随熔体增加而降低尤为显著,可能是初熔时矿物脱水生成的自由水及含水量高的熔体,以微细熔体薄膜浸润矿物边界或裂隙所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