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696篇
海洋学   8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3篇
  1934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项研究选取适宜于黄河源区寒旱环境生长的两种草本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作为供试种,通过室内培育种植方法,采用浓度分别为25mmol·L-1、50mmol·L-1、75mmol·L-1、100mmol·L-1的NaHCO3溶液对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两种植物进行了碱胁迫处理,同时采用浓度为0mmol·L-1的溶液作为未进行碱胁迫处理对照组。在碱胁迫处理后第15d和第30d,分别测定了两种植物单根抗拉力、单根抗拉强度,以及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值等4个抗盐碱性生理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碱胁迫对两种植物单根抗拉力影响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亦随生长时间增加而增大,其中当碱胁迫浓度为25mmol·L-1时,两种植物单根抗拉力值均大于未进行碱胁迫处理呈正常生长的对照组植物,而当浓度大于25mmol·L-1时,两种植物单根抗拉力值均小于对照组的两种植物;碱胁迫条件下两种植物单根抗拉强度较对照组两种植物均呈增大趋势,增幅为3%~16%,且相同浓度条件下,两种植物单根抗拉强度随生长时间增加而呈降低趋势,降幅为1%~18%;相同浓度和相同生长时间条件下,老芒麦单根抗拉力值较垂穗披碱草大0.13~0.53N,且老芒麦单根抗拉强度值较垂穗披碱草大20~65MPa;由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可知,在碱胁迫条件下,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值等4种生理指标中,相对电导率值与两种植物单根抗拉力及单根抗拉强度关联度相对最大即为0.888~0.996,反映出两种植物单根抗拉力及单根抗拉强度受相对电导率值影响相对较为显著。本项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盐碱胁迫条件下,植物根系力学强度特征和影响机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同时利用植物有效防治黄河源土地盐碱化地区水土流失、浅层滑坡、沙化等灾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2.
滇西北衙金矿蚀变斑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于爆破角砾岩筒边缘的接触带矿化斑岩中早期流体包裹体以CO2-H2O包裹体为主,而岩体内无或弱矿化斑岩中对应的流体包裹体以高盐度H2O-NaCl包裹体为主,反映来源于富碱岩浆的流体在它的早期阶段即分异出富碳相和盐水相,富碳相位于流体的外层,成矿元素主要在富碳相中迁移。因此,外接触带及其附近的围岩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岩体内部蚀变岩石样品石英斑晶中的次生流体包裹体可大致划分为4个阶段。根据显微测温结果、形成温度和压力的估算及均一温度-盐度关系,结合H2O-NaCl体系P-T投影图,包裹体的4个阶段反映了环境条件的变化过程及相关的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113.
对北大巴山地区岚皋-镇坪一带的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及其与早古生代碱基性火山杂岩的成岩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本区曾经历了裂陷-愈合一再裂陷-愈合的地质发展和演化。早古生代时期本区是一个在已固结愈合的中-晚元古代的裂陷的扬子地台北缘构造软弱带的基础上重新活化的大陆边缘陆内断陷构造带。它不仅控制了区内该时期碱基性火山杂岩的产出位置、岩浆脉动活动特征,而且还影响到岩浆物质来源的深度。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了与杂岩密切相关的碱(钾)质煌斑岩的金刚石含矿性。  相似文献   
114.
在研究沂蒙矿、蒙山矿等地幔矿物时,新发现了两种Zr-Ti、REE-Ti氧化物矿物。Zr-Ti氧化物新相6个样品点的探针成分分析(wt%):TIO227.756~46.811,ZrO231.724~58.092,TFeo2.75~5.82,CrO31.728~4.765,Nb2O51.353~4.357,Ta2O50.155~2.814,SiO20.894~13.749,主次元素的成分变化幅度均较大,但以氧为4计算的阳离子总数均为2,因此分子式可简写为(Ti,Zr,Si,Fe)2O4或(Ti,Zr)2O4,与人工化合物ZrTiO4相似。REE-Ti氧化物矿物新相的成分也较复杂,主要元素为REE(Ce,Nd,La,Sm,Pr…)及Ti,次要元素有Nb,根据五个样点的探针分析结果,简化的分子式(Ce…)2(Ti…)3O9,与人工化合物Ce2Ti3O8.7类似,属等轴晶系。两个新矿物相均产于蒙山矿中的微裂隙和熔融交代海绵边中,呈斑点状、蠕虫状、微脉状,组成元素复杂,不同颗粒分析点成分有差异,且在同一微脉中成分也有变化,反映了这两种新矿物相是非平衡的交代一结晶产物。从矿物的产出关系和成分的特征来看,它们的形成与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5.
辽北-吉西南地区早白垩世富碱质花岗岩主要由碱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组成,同位素年龄为125 Ma左右,岩石化学以富碱、富硅为特征,具A型花岗岩特点,但铝质偏高,又具过铝质花岗岩的特点,应属于后造山期之PA型花岗岩。其构造背景为晚印支期-早燕山期滨太平洋造山带造山晚期坍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6.
六合富碱斑岩群是滇西金沙江-哀牢山富碱侵入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研究认为富碱侵入岩的成岩物质来源与地幔源区有关,成岩过程和成岩后遭受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本文通过对富碱斑岩中花岗岩包体的岩相学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研究,初步揭示了地幔流体作用与花岗岩包体的关系,为该区带化学成分上更偏酸性的富碱侵入岩提供成因依据。  相似文献   
117.
本文对冈底斯岩浆带中段谢通门塔玛地区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原位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LA-MCICP-MS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自该岩体不同部位的两件锆石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0.02±0.39)Ma和(40.65±0.32)Ma,具有几乎一致的地质年龄,即碱长花岗岩侵位结晶年龄为40 Ma左右。LA-MCICP-MS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显示,176Hf/177Hf比值在0.282633~0.282878,平均值为0.282765,计算所得的εHf(t)值介于-4.08~4.15,平均值为0.28,峰值在-1~+1之间;TDMC模式年龄在822~1373 Ma,平均值为1075 Ma,峰值年龄为1000~1200 Ma。其次,样品的εHf(t)值具有正负相间的特点,εHf(t)也相对较小,为典型的壳幔混染型,岩浆源区主要以古老地壳的熔融为主。综合研究表明,谢通门塔玛地区碱长花岗岩主要是由新特斯洋板片的断离,致使软流圈地幔上涌,引起拉萨地体地壳物质的熔融、再循环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幔源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118.
钠长石岩分布不太广泛 ,研究程度较低。通过研究 ,本文将钠长石岩分为接触带型、层状型、顺层角砾岩型、脉型及岩体型 5类。其中以层状钠长石岩型分布较广 ,意义较大。层状及与之紧密相伴的顺层角砾状钠长石岩有特定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及岩石组合 ,层状及角砾状钠长石岩产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 ,形成于特殊的沉积环境 ,且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并伴有特殊的 Au,Cu,Pt- Zn- Ag,Ba,Fe,B等矿产。因此笔者认为钠长石岩系特定地质条件下的产物。目前对其成因有岩浆岩、热液交代 +充填、热水沉积等不同认识 ;热水来源也有岩浆水、地下水、变质水等多种观点。本文作者认为层状及角砾状钠长石岩为热水沉积形成的 ,成岩流体属含 Na- Mg- Si- Al± Fe,Ba,B的 HCO3- ,CO32 - 碱性溶液 ,成岩物质来自基底富钠岩石。  相似文献   
119.
120.
李坝浊积岩型金矿床赋存于西秦岭北带中泥盆统李坝群浊积岩建造中,赋矿围岩蚀变主要为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和碳酸盐化,且蚀变分带明显。通过对该矿床各种蚀变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元素在碱交代-K交代及酸交代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SiO2含量,Fe2O3含量,LREE/HREE,∑LREE,(La/Lu)cn,(La/Sm)cn,(Tb/Yb)cn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随着K交代作用强度的增强,显示出规律性的变化。最后讨论了K交代作用及酸交代作用与金矿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