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7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505篇
测绘学   218篇
大气科学   276篇
地球物理   210篇
地质学   1039篇
海洋学   464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90篇
自然地理   23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1.
袁颖  谭丁  于少将  李杨  韩冰 《地质与勘探》2019,55(4):1082-1091
页岩气总有机碳(TOC)含量是评价岩性气藏的关键指标,受复杂地质及岩芯采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规室内测试分析获得的TOC含量的数据有限且结果有失准确。为合理准确预测页岩气TOC含量,本文首先通过对页岩气储层TOC含量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选取8条测井曲线,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提取四个主成分;其次基于贝叶斯正则化(Bayesian Regularization)改进的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页岩气TOC含量预测的BR-BP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区A区页岩气TOC含量进行预测,并与常规的LM-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R-BP模型有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能够真实地反映出页岩气TOC含量与各测井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其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基本吻合,与常规的LM-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其数据敏感性增强,预测精度有所提高,该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为我国TOC含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12.
利用DTA-138型环剪仪对向家坝水电站库区某滑坡滑带土重塑样开展了大位移剪切条件下的环剪试验,探讨了剪切速 率(小于100 mm/min)、细粒(<0.075 mm)含量对残余强度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原状样滑面和重塑样剪切面的细粒含量变化以 及微观结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滑带土的原状样滑面细粒含量高于滑带,重塑样剪切面细粒含量高于剪切面上下区域;当剪 切速率由0.109 mm/min增大到98mm/min时,残余强度应力比的变化呈现先减后增的凹型,在1.09 mm/min时达到最小值(重塑 样Rr-1#,Rr-4#,Rr-5#残余强度应力比最小值分别为0.34,0.42,0.39);残余强度随细粒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呈二次多项 式关系,其临界值约为56%;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残余强度变化幅度随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13.
利用改进的ZC-2015型渗气仪和TST-55型渗透仪进行马兰黄土渗气和饱和渗透试验,确定稳定渗气率对应的稳定渗径,进而探讨渗气率ka和饱和渗透系数Kw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ka不仅能描述非饱和土孔隙和结构特征,也能用于预测Kw。气体渗气率随着渗径的增大而减小,最终趋于稳定,原状和重塑黄土的稳定渗径均约8 cm。ka和Kw间呈明显的双对数线性关系,不同深度的原状风干黄土和不同粒组的重塑土的lgka和lgKw间的相关性都比较明显,但原状风干黄土和重塑土之间的拟合公式有很大差异。另外,黏粒含量较高时,重塑土拟合直线的斜率β和截距α明显增大。不同含水率下,重塑土拟合公式有很大的差异,当含水率较大时,随着干密度的增大,ka的变化程度比Kw大,拟合直线的斜率β和截距α都有明显的减小。  相似文献   
914.
页岩孔隙空间的形成与演化及孔隙对含气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虽然页岩气的勘探已经在北美以及中国取得了突破,但是对页岩中孔隙空间的形成与发育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页岩中是否存在有效的孔隙,这些孔隙与气体的赋存有何联系都需要解答。本文对不同地区、不同岩石类型以及不同热成熟度的页岩进行微观分析,对比前人的研究,同时结合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的实际分析数据,将页岩划分为富有机质页岩和含粉砂质泥页岩。富有机质页岩中有机质纳米孔是主要的孔隙类型,同时也是气体聚集与吸附的主要空间,有机质孔隙度与有机质含量、热成熟度密切相关;含粉砂质泥页岩中以粒间、粒内溶蚀孔为主,由于有机质含量较少,因而受热成熟影响很小。对页岩的孔隙形成机理分析发现,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特别是与初始有机碳含量密切相关,因此恢复初始有机碳的含量是评价页岩含气量与含气性的关键。在热演化程度较低时(Ro < 0.6%),页岩中有机质孔隙不发育,页岩几乎不含气;随着热演化程度升高(Ro = 0.8%),页岩微孔隙发育,此时页岩以吸附气为主;随着热演化程度增大(Ro > 1.2%),微孔逐渐向中孔和宏观孔转化,总的比表面积减小,页岩中游离气含量开始增加,吸附气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915.
李岩 《地质与勘探》2017,53(6):1061-1069
本文对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出露的基岩样品进行实验室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出该地区明显的铷元素富集。所测试的123个样品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花岗片麻岩、片麻岩等,其中15个样品的铷含量达到0.04%,2个样品的铷含量达到0.1%以上。同时,利用手持快速矿石分析仪(NITON XL3t-500S GOLDD)对该地区213件岩石样品以及92件粉末样品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对比发现,虽然手持快速矿石分析仪相对实验室测试存在一定误差,但是两种测试方法的铷含量随样品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且粉末样品相对岩石样品误差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916.
通过岩芯相-测井相-地震相-分析化验数据对比,结合砂砾岩沉积野外考察实践综合归纳分析,认为上乌尔禾组同生逆断层控制的冲积扇-扇三角洲砂砾岩沉积体系整体呈进积式沉积,具"冲积扇扇根(槽流带)-冲积扇扇中/扇三角洲平原(辫流带)-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带)-前扇三角洲/滨浅湖(夹杂水下扇)"相序特征,发育槽流、泥石流/砂质碎屑流、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扇面水道五种典型砂砾岩沉积微相类型。同生逆断层带不断抬升剥蚀的累积效应,使近物源区冲积扇扇根沉积整体减薄,同时使同生逆断层控制沉积相带分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泥质含量是控制挤压背景下砂砾岩储层质量的关键因素,贫泥砂砾岩储层成岩压实减孔效应弱,剩余粒间孔发育,且粗粒级颗粒内部多发育压碎缝沟通粒间孔隙,储层质量最佳。依据储集空间组合类型将有利储集相带分为原生粒间孔-压碎缝发育带、原生粒间孔-次生溶孔发育带两大类。前者主要分布于构造高部位近断裂带-中上斜坡带;后者主要分布于中下部斜坡带。  相似文献   
917.
从新机场项目取土样,烘干粉碎后过筛制成标准样,在确保环境温度一致、分散剂一致、单次试验用量一致的情况下,分别使用密度计法和移液管法做对比试验,对试验结果的黏粒含量数据作出对比和分析,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移液管法和密度计法颗粒分析试验结果基本接近。通过比较两种试验方法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和操作过程,发现移液管法误差相对较小,对悬液搅动小,具有较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918.
According to palaeoclimatic and modern instrumental data, numer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Arctic climate has undergone a significant warming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 and this may lead t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ragile lake ecosystem. In this study, we collected a lake sediment core from the Ny-(A)lesund of Svalbard and determin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four pigments including chlorophyll derivatives, total carotenoids, oscillaxanthin and myxoxanthophyll in the sediments. Combined with oth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xies such as calcium carbonate, total organic carbon, biogenic silicon etc., we have reconstructed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lacustrine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Ny-(A)lesund, especially for the past 100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period of Little Ice Age (LIA), the climate was unfavorable for the growth of the lake algae, and thus the lacustrine productivity declined. This result was supported by the relatively low contents of pigment and biogenic silica in the sediments. In contrast, the content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d sediment pigm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upper 5 cm (~1890AD), reflecting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lake algae, thus the great increase of lacustrine primary productivity, corresponding to the warming climate after LIA. However, the biogenic silica in the upper sediments still had a relatively low level, and this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growth competition with other algae species.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the ratio of Osc/Myx in the sediments decreased continuously, indicative of durative increase of myxoxanthophyll in blue-green algal pigments, and this might imply that the human activity had enhanced the nutrition level of the lake in the Arctic region.  相似文献   
919.
针对电离层单层模型不能反映电离层垂直结构的特点,利用层析成像方法和2003年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提供的双频GPS载波相位数据,反演中国区域上空电离层电子密度年变化的时间序列值,分析中国区域上空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周日变化特性,并研究其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性以及赤道异常结构的发展和消亡过程;同时讨论了利用GPS资料反演中国区域电离层电子密度所存在的困难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0.
一、工作目的、任务及工作方法 对工作区内表层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对6种微量元素(Fe、Cu、Mn、Zn、B、Mo)的全量及有效态含量进行分析,并与其全量分布特征及规律加以对比,了解全量及有效态含量在测区内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初步查明农作区范围内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全量),进一步详细划分土壤类型与分布,为土壤的合理利用与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采取土壤类型地质调查、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和土壤剖面测量为主要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