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1篇 |
免费 | 221篇 |
国内免费 | 4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篇 |
地球物理 | 46篇 |
地质学 | 1051篇 |
海洋学 | 134篇 |
综合类 | 32篇 |
自然地理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三叠系沉积物广泛覆盖青藏高原东北缘,其中松潘—甘孜地区三叠系的沉积物得到了较系统的研究,但是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三叠系盆地的研究却较为缺乏。为了丰富相关研究和揭示区域构造演化的特点,通过古水流方向统计、砂岩中碎屑矿物统计和碎屑锆石U-Pb测年等方法对祁连山三叠纪盆地物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三叠系盆地的古流向主要有南东向、正南向、南西向,物源来自岩浆弧和大规模褶皱造山作用的混合区。祁连山三叠系砂岩中的碎屑锆石的年龄谱主要峰值集中在250~290 Ma、360~460 Ma、1 600~2 000 Ma和2 200~2 600 Ma这4个年龄段。通过对比分析华北板块、华南板块中和秦祁昆中央造山带中岩浆锆石年龄谱特征可知:1 600~2 000 Ma和2 200~2 600 Ma年龄段的锆石来自华北板块,360~460 Ma年龄段的锆石来自北祁连造山带,250~290 Ma年龄段的锆石来自东昆仑的火山岛弧。此外,600~1 000 Ma年龄段锆石很少,这些锆石来自扬子板块,表明在三叠纪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发生碰撞形成了秦岭造山带,阻断了来自扬子克拉通的物源。 相似文献
92.
沙松乌拉组出露于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是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洋盆打开时的沉积记录,确定其地层形成时代、物质来源及恢复构造演化过程,对研究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出露于东昆仑黑海湖—拉宁灶火沟一带的沙松乌拉组进行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定,得到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632±6 Ma,结合地层接触关系,为沙松乌拉组的时代划分提供了年龄依据;得到约650 Ma、约800 Ma、980 Ma三个明显峰值及大量未形成明显峰值的其他古老年龄,推测沙松乌拉组的主要物源有小庙群、万保沟群、晋宁期岩浆岩,次要物源为白沙河组。将得到的锆石年龄与各期构造-岩浆活动比对,认为沙松乌拉组的源区经历了古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中元古代晚期构造-岩浆事件和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93.
松散沉积物的结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淮北煤田临涣,宿县矿区新生界底部含水碎屑物质结构特征研究,初步得出结论,组成该层的主要碎屑物质的结构成熟度较低,石英砂粒具有贝壳状断口,锯齿状棱脊,撞击痕及溶蚀和沉淀等表面结构特征,反映了物源区遭受的物理风化作用以及短距离内快速搬运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库车坳陷中-新生代物源变化与南天山构造演化的关系,对该坳陷中-新生界砂岩进行了系统取样,应用Dickinson砂岩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其沉积背景和物源变化。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沉积物源始终为再造山旋回带,自老到新砂岩中不稳定岩屑组份的含量有规律地变化:从三叠系到侏罗系,岩屑组份中沉积岩岩屑含量最高;白垩系中变质岩岩屑增多;新生界特别是新近系,碳酸盐岩岩屑所占的比例很大。岩屑组份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天山地区隆升和剥蚀的一个历史过程。随着山脉隆升幅度和剥蚀强度的加大,古生界变质岩和碳酸盐岩逐步接受剥蚀,并在白垩纪以后成为盆地沉积物的主要物源。根据风化指数半定量计算的结果,结合前人古气候的研究成果,早-中三叠世该区沉积物风化程度低,推测此时地形高差较大;在晚三叠世至晚侏罗世该区风化程度较高,地形起伏较低;白垩纪是一个转折期,沉积物风化程度由强转变为弱,地形高差在该期也有所增大;古近纪延续了这种趋势。新近纪以后地形高差显著加大,沉积物风化程度明显降低,说明此时南天山的隆升速率和库车坳陷的沉积速率都很快,源区与沉积区的距离很近。 相似文献
95.
混积岩分类命名体系探讨及对混积岩储层评价的启示——以渤海海域混积岩研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积岩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岩石组合类型。然而长期以来,对混积岩的岩石学分类与命名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且尚未有统一的分类体系与命名规则。本文结合渤海海域混积岩岩石薄片组分鉴定、岩石储层物性分析等最新研究成果,并与相关文献结合,最终确立以陆源碎屑物、生物成因碳酸盐颗粒、化学沉淀碳酸盐为三组分端元的一套新的混积岩岩性分类体系,并将混积岩分为4大类、16亚类。通过讨论混积岩混积层系及混积岩组构界定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混积岩定义。利用新的岩石学分类方案,可为储层评价研究提供指导。以渤海海域为例,建立起研究区不同岩性相与储层物性的对应关系,并在岩性分类体系中划分出差储层、中等储层及优质储层三个储层区。 相似文献
96.
长白山地区全新世火山活动活跃,发育了良好的火山空降、火山碎屑流、火山涌流和火山泥石流堆积物。这些堆积物交错堆积,野外区分较为困难。在火山碎屑地层剖面调查基础上,系统采集了各种类型的火山碎屑堆积物样品。在实验室通过粒度参数和概率累积曲线分析,对堆积物成因类型进行了判别,讨论了火山空降堆积物和火山碎屑流堆积物随着与火口距离变化的规律。首次对研究区内粒度范围为62.5~0.02μm的细火山灰进行了粒度分析,对火山碎屑流和火山碎屑涌流中细火山灰端元分布特征和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7.
同生碎悄是一种发育于沉积岩中反映动荡沉积环境的典型沉积构造。赣东北大北坞地区双桥山群发现同生碎悄,进一步确认了双桥山群属于半深海一深海浊流沉积,为古沉积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同生碎悄的变形特征,可以分析该区构造变形史(即经历压扁为主的区域褶皱变形和韧性剪切变形),厘定在背坞韧性剪切带,并根据同生碎屑的KxZ值,可圳得大背坞韧性剪切剪应变γ=1.01~2.13、最大剪位移0.6~0.8km,推 相似文献
98.
99.
C—M粒径图象的研究可作为分析碎屑沉积物形成时水力学状况的一种工具,它充实了某些其他的获取沉积水动力资料的方法。因一定的粒径对应于一个优势的沉积机理,用C—M粒径图象分析沉积作用的水力状况,可以表明一定粒级颗粒的主要搬运机制,因此海底沉积物C—M粒径图象的研究,对阐明沉积作用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豫西济源盆地位于秦岭造山带北部, 是三叠纪-侏罗纪秦岭造山带的同造山盆地.对济源盆地中三叠世-中侏罗世6个组的碎屑锆石样品进行了LA-ICP-MS的U-Pb年龄分析.结果表明, 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分布于以下区间: 2.9~1.7 Ga、1.6~1.0 Ga、1.0~0.8 Ga、800~650 Ma、520~380 Ma、350~245 Ma和~220 Ma, 其中除了2.9~1.7 G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于华北克拉通基底外, 其他几个年龄段的锆石则主要来自于秦岭造山带, 并且显示出随着地层年龄的逐渐变新, 碎屑锆石年龄有逐渐变老的趋势.在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样品中, 主要年龄是350~245 Ma, 在晚三叠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样品中, 1.6~1.0 Ga、1.0~0.8 Ga、800~650 Ma和520~380 Ma则逐渐增多, 到了中侏罗世晚期, 1.6~1.0 Ga和520~380 Ma依然存在于样品中, 并且还发现了~220 Ma年龄.碎屑锆石年龄结构指示了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经历了由年轻的盖层到较老的基底的去顶过程.并与合肥、黄石盆地的碎屑锆石数据对比发现, 早侏罗世时, 去顶强度东强西弱; 东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或晚三叠世岩体可能暴露于早侏罗世, 而西部则到了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