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94篇 |
免费 | 572篇 |
国内免费 | 106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篇 |
地球物理 | 219篇 |
地质学 | 3793篇 |
海洋学 | 177篇 |
综合类 | 169篇 |
自然地理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193篇 |
2022年 | 217篇 |
2021年 | 225篇 |
2020年 | 204篇 |
2019年 | 177篇 |
2018年 | 164篇 |
2017年 | 155篇 |
2016年 | 153篇 |
2015年 | 142篇 |
2014年 | 200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44篇 |
2011年 | 189篇 |
2010年 | 134篇 |
2009年 | 110篇 |
2008年 | 154篇 |
2007年 | 147篇 |
2006年 | 153篇 |
2005年 | 127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134篇 |
2001年 | 82篇 |
2000年 | 106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51年 | 4篇 |
1949年 | 8篇 |
1948年 | 8篇 |
1946年 | 12篇 |
1945年 | 9篇 |
1944年 | 7篇 |
1943年 | 8篇 |
1942年 | 8篇 |
1941年 | 6篇 |
193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41.
非常规油气储层成因机理的研究一直是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一大含油气盆地,在上古生界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本次研究通过钻井岩心的观察、取样,利用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和CT扫描等分析手段,结合最新的沉积、构造和物源研究成果,探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石炭系羊虎沟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石炭系羊虎沟组砂岩储层以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储层平均孔隙度为6.20%,平均渗透率为0.34×10-3μm2,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型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岩屑溶孔(37.7%)为主,长石溶孔(16.0%)、晶间孔(8.5%)和粒间溶孔(7.3%)次之,原生孔隙少见。物源、成岩作用、沉积环境和构造裂缝体系是研究区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物源影响着沉积物的物质组成,控制着砂体的展布,不同物源区所带来的岩屑种类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储层的物性;溶蚀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储层质量,长期的深埋藏导致的压实作用使得原始孔隙大量消失,以凝灰质、高岭石、碳酸盐岩和硅质为主的胶结作用则明显的降低了储层质量;研究区内三角洲前缘亚相... 相似文献
142.
榆木山是河西走廊张掖盆地与酒泉盆地之间的一个隆起。榆木山东缘断裂沿该山东部边缘展布,为走向近北西、倾向南酉的逆断层。沿断裂多处见到古生代地层逆冲到第三系和第四系之上,造成地貌面的错断变形和冲沟的右旋水平错位等现象。在黑河口,该断层将黑河第3级阶地的后缘水平错断12m。在黑河东至大苦水沟以西约5km的范围内,可见第三纪红层逆冲至第四纪砾石层之上,断层产状240°<70°,断层带上泥质岩的破劈理发育,断层面上擦痕清楚,指示该断层为右旋逆断层。断层下降盘为一套磨圆很好的砾石层,砾石组分有灰色砂岩、紫色砂岩和少量的花岗岩和闪长岩,平均粒径8~10cm。在砾石层中选择8个点,每个点随机选取150块砾石, 相似文献
143.
湖相生物碎屑灰岩热模拟气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山东平邑盆地下第三系湖相生物碎屑灰岩加水热模拟气的研究,探讨了热解气的产率、组成及结构参数的变化特征。湖相生物碎屑灰岩热解气总体上以非烃气为主要组分,非烃中又以CO2含量最高,其高含量与碳酸盐岩分解有关;其次为N2和H2,CO含量甚微。烃气中以烷烃为主,烯烃含量很低。在正异构烃组成中异构烃含量相对高。干燥系数和酸烷比随模拟温度升高而规律变化,可以用来衡量有机质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44.
以东营凹陷现河庄油田河31断块区沙二段、沙一段为研究对象,划分出17种沉积微相类型,详细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阐明了沉积微相分布规律和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区内主要为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随着湖平面的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的变化,三角洲由东北向西南不断推进或收缩。在纵向上可明显划分两个旋回,即沙二段从下到上由浅湖演变为三角洲平原,沙一段从下到上由浅湖演变为三角洲前缘。通过相控模型的研究,定量地讨论了沉积 相似文献
145.
华南及陆缘地带自元古宙以来沉积岩分布十分广泛,出露面积约占全区陆地的60%以上。其主体为陆源碎屑沉积、碳酸盐沉积、震旦纪冰成地层以及东南沿海中、新生代火山碎屑岩,后者构成滨太平洋陆缘陆相火山碎屑沉积岩系,故岩类复杂。在沉积环境方面主要以海洋,特别是滨浅海沉积为主,沉积作用均很复杂。这里是我国沉积建造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华南地区的主要沉积环境及沉积岩组合见表1。 相似文献
146.
147.
新疆伊犁盆地511砂岩型铀矿床成矿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讨511铀矿床的形成机理,通过野外岩心观察和系统样品采集,结合室内化学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方法,详细研究了赋存于Ⅴ旋回砂体的铀矿地质特征,对砂岩铀的成矿作用展开了初步讨论。认为Ⅴ旋回层间氧化带可划分为氧化带、氧化_还原过渡带(包括褪色亚带和铀矿石亚带)和还原带;铀矿赋存在过渡带砂岩中,空间展布严格受层间氧化带控制;铀主要以显微浸染状铀矿物(沥青铀矿 铀石)形式散布于炭屑木质细胞腔内壁和砂岩碎屑颗粒的填隙物中,部分以吸附形式赋存于粘土矿物和炭屑;层间氧化带发育是含氧层间承压水与砂岩之间水岩作用的结果。伴随砂岩中有机质、S2-和Fe2 被氧化,形成的有机酸类、SO2-4和Fe3 等组分部分迁移至过渡带沉淀,也是砂岩中铀元素活化迁移、沉淀富集,再活化、再富集的循环过程;层间氧化带及其砂岩铀成矿作用发生于表生环境,始于喜马拉雅早期(66Ma),具有长期性和滚动式向前发展的特点;铀成矿可能与微生物细菌活动及其还原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8.
柴达木盆地北缘盆地-造山带体系在西北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盆-山耦合过程与成矿的研究是当代地质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以盆-山耦合体系演化、铀矿化目的层改造作用、砂岩型铀成矿理论为基础,将柴达木盆地北缘划分成四大构造单元,讨论了主要构造运动时期的盆-山耦合特征,分析了盆-山耦合体系对侏罗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改造作用,指出了该区的主要找矿类型。 相似文献
149.
中国南方砂(页)岩铜矿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南方著名的滇中和会理盆地砂页岩铜矿床宏观地质特征和硫同位素分析数据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南方砂页岩铜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首次用筛分模式、分馏效应对硫同位素总体进行筛分,结果表明硫主要有三个来源:有机质分解或还原硫酸盐,占11.3%,地上水,占42.5%,热卤水,占46.2%,本研究为该类型矿床的成因,成矿地球化学环境及指导区域找矿勘探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0.
通过瞬变电磁测深方法在公婆泉地区寻找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以视电阻率断面特征的定性分析,结合孔旁测深、正演拟合、反演计算,划出了4个大的地层界面。根据地层的隆起、凹陷特征分析了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探讨了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