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63篇
海洋学   68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Sulfate Attack on Concrete in an Inland Salt Lake Environmen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RODUCTIONSulfate attack i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concretestructures deteriorating earlier than usual,thusshowing poor durability.The SO42-from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uch as ocean,saline,groundwater,and even the concrete itself,reacts with thehydration products of cement,whichleads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concrete(Li et al.,2000;Kang,1995;Neville,1983;Samarai,1976).The deteriora-tionincludes three processes:the external swelling,cracking,peeling,and disjointing caused by …  相似文献   
32.
塔中地区古生界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与原油中硫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氧气燃烧弹将原油和干酪根氧化后,分析了δ34S值,并与伴生的H2S、自生黄铁矿、硬石膏和重晶石脉δ34S值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奥陶系原油相对贫硫,δ34S值为13.6‰~19.9‰,接近于伴生的H2S和黄铁矿的δ34S值15‰~18.5‰;石炭系-志留系原油相对富硫,δ34S值为20‰~25.8‰,伴生黄铁矿的δ34S值为9.5‰~34‰。有意义的是,奥陶系溶扩缝的硬石膏和重晶石脉δ34S值为44.2‰~46.6‰,远高于显生宙的海水,被认为是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的残余。研究还表明,原油中硫含量的增高可能与后期无机硫并入有关,而奥陶系低硫原油δ34S值比寒武系源岩低2.5‰~7.5‰,可能来自寒武系干酪根的裂解作用。因而,低硫原油δ34S值可用于油-源对比。  相似文献   
33.
2006年10月22-24日,“记录火星大气-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硫酸盐”研讨会在美国休斯敦的月球和行星研究所召开。会议由美国月球和行星研究所、NASA火星数据分析中心等单位主办。有美国、法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日本、西班牙等9个国家的作者向会议投稿,来自不同国家的9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4.
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影响硫酸盐形成的模式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STEM-II三维区域大气化学模式,耦合沙尘气溶胶表面相过程,研究了1994年3月1日至14日间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对硫酸盐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O2气体在沙尘气溶胶表面上进行的非均相氧化过程是硫酸盐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由这条途径提供的硫酸盐占其总浓度的20%~50%。 并发现在模拟时段,沙尘暴过程主要影响沙尘源地下游的中国东部地区硫酸盐的分布,使得那里的硫酸盐浓度增加60%以上。  相似文献   
35.
中国地区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及其气候响应试验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胡荣明  石广玉 《大气科学》1998,22(6):917-525
根据国内测定的排放因子数据和国家、部委及各省市统计年鉴公布的排放源数据,得到的中国大陆的1°×1°网格精度的SO2的排放分布,计算了中国地区人为扰动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应用近期开发的二维能量平衡模式计算了由该种气溶胶所引起的中国地区地面温度变化。模式结果表明,最大辐射强迫和最大地面温度变化都集中在中国的沿海和四川地区。最大辐射强迫达3 W/m2。  相似文献   
36.
37.
本文研究了硫酸盐沉淀差减重量法测锶时Sr、Ba与Ca、Mg分离的最佳条件。拟定了在pH10的氨性溶液中用EDTA络合滴定Sr、Ba、Ca、Mg后再在pH 4.5的25%乙醇溶液中以(NH_4)_2SO_4沉淀Sr、Ba的分析流程。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成本低,用于样品分析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8.
对莱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海水中氯丹、硫丹及硫丹硫酸盐含量进行调查研究,为该海域海水质量状况及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数据。2012年8月、9月,在调查海域设置51个站位,取其表层海水,用气相色谱法对氯丹、硫丹及硫丹硫酸盐含量进行检测。8月氯丹、硫丹及硫丹硫酸盐浓度范围依次为N.D.(Notdetected)~0.58ng/L、N.D.~0.85ng/L、N.D.~2.18ng/L,9月依次为N.D.~0.84ng/L、N.D.~2.13ng/L、N.D.~1.94ng/L。两种有机氯农药受陆源性输入影响,呈现出由近岸向远海递减的趋势;研究海域整体污染程度处于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但海域中有新的硫丹污染物输入和积累,需要引起一定重视。  相似文献   
39.
潮间带作为海陆交界处,易受到来自海洋的石油污染,且各类石油烃进入沉积物后的降解过程尚不清楚。前人在各类生境中对好氧微生物烃降解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对近海潮间带环境中的厌氧烃降解鲜有报道。本研究对青岛女岛湾潮间带沉积物深层样品以混合烃(中长链烷烃、多环芳烃)为碳源,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富集培养。富集菌群的细菌多样性表明在混合烃作为碳源的作用下,优势菌群转变为脱硫叠球菌科(Desulfosarcinaceae)、脱硫杆菌科(Desulfobacteraceae)等具有石油烃降解潜力的硫酸盐还原菌。经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厌氧烃降解菌ND17,与地下脱硫弧菌属模式种Desulfovibrio subterraneus HN2T 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度为99.93%。进一步实验表明,菌株ND17在厌氧条件下对二十四烷和菲的降解率可分别达到53.9%和35.7%。这也是首次对脱硫弧菌属单菌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石油烃降解的研究。脱硫弧菌作为一种广泛分布在厌氧环境的细菌,本研究为进一步认识其在海洋石油污染环境中的修复潜力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40.
本文构建以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硫酸盐为电解质的电化学体系,考察了电流密度、pH值、硫酸盐浓度以及初始四环素浓度等四个因素对电化学氧化降解废水中四环素的影响,运用响应曲面法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检测技术分析电化学反应中产生的自由基,探究了间歇通电模式下电化学体系持续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TOC去除率的影响大小次序为:电流密度>初始四环素浓度>初始pH值>硫酸盐浓度,其中初始pH值和硫酸盐浓度与电流密度和初始四环素浓度的交互作用对TOC去除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最佳运行参数为pH值为5,电流密度为100 mA·cm-2,硫酸盐浓度为0.25 mol·L-1,初始四环素浓度为1000 mg·L-1;间歇通电模式下,BDD电极表面产生的SO4·-等高活性物质间相互转化提供了体系的可持续氧化能力。该研究结果为电化学氧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节省能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