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1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652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628篇
海洋学   292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2篇
  1924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胶州湾浮游植物分子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海洋浮游植物总体的核酮糖 1 ,5 -二磷酸羧化 /氧化酶大亚基基因(rbc L)片段 ,建立该基因变异类型文库 ,并随机测定了 38个 rbc L大亚基基因片段序列 ,初步分析了海洋浮游植物分子遗传多样性。将≥ 97%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定义为种内变异 ,38个片段分别代表1 3个不同的物种 ,或称为不同的操作分类单元。与数据库序列比较发现 ,PPJZ0 1 ,PPJZ1 1和 PPJZ2 0可能是已报道的 rbc L基因序列代表的物种 ,其它克隆在数据库中没有对应的近缘物种序列存在。系统学分析表明分离的克隆分别属于隐藻门、硅藻门、绿藻门和 streptophyta等的浮游植物 ,极少数克隆来源于异鞭毛藻类、定鞭藻纲和原细菌。根据各操作分类单元克隆数计算得胶州湾浮游植物分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1 .97。研究结果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剖分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海洋浮游植物动力学积累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2.
在本系列工作的前八篇报文中:本文作者之一和许建光等着重研究了有机肼类的合成方法和化学反应。鉴于烷基肼和芳代烷基肼类的生理活性,特别是它们的抗菌活性,以往很少见诸于义献,故拟定本文工作的目的在于探讨一系列的烷基肼和芳代烷基肼的抗菌活性,从而揭示其化学结构租生理效应的某些关系或规律性。  相似文献   
993.
在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硫酸钾培养钝顶螺旋藻,研究硒、硫不同克分子比(Se∶S)对钝顶螺旋藻有机化硒的影响,用2,3-二氨基萘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藻体中总硒、有机硒、4价硒及6价硒含量,分析藻体中硒的形态、价态构成.结果显示,一定范围内Se∶S对钝顶螺旋藻产率影响不大,但硒浓度为3.80mmol/L、Se∶S=0.812时螺旋藻产量、总硒及有机硒含量均最高,富硒钝顶螺旋藻中以有机硒为主,无机硒以4价硒为主.  相似文献   
994.
以系统的岩石学及沉积相分析为基础,深入探讨了隆额尼—昂达尔错古油藏白云岩及其伴生灰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区灰岩及白云岩∑REE仍受沉积相带及沉积过程的控制,且具∑REE较低的总体特征,白云岩中HREE比LREE更具贫化的特点,这些特征均系淡水淋漓作用的结果;灰岩及白云岩在配分模式上,均为相对平坦的页岩配分模式。其中灰岩在配分模式上,在∑REE较高的情况下表现出起伏较大的特点,而白云岩在∑REE较低的情况下,表现出较为平坦的特征,白云岩化过程中稀土元素有贫化和均一的趋势;灰岩与白云岩相比,灰岩δEu值较高,而白云岩δCe较高,反映出灰岩形成于水体较深的还原环境,而白云岩形成于古地理相对高点的氧化环境。该区白云岩为混合水交代成因。  相似文献   
995.
《地学前缘》2016,(5):252-265
喀来子大型钡-铁矿床位于新疆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矿体赋存于原"布伦阔勒群"变火山-沉积岩序列中。作为西昆仑地区独有的钡-铁矿床,其矿石具条纹-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重晶石为主。矿区出露围岩主要为变泥质碎屑沉积岩(含石榴石二云石英片岩),并夹少量变火山熔岩(黑云斜长变粒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等)。矿体夹层黑云斜长片麻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原火山熔岩的形成年龄为(537.2±6.4)Ma,从而间接约束了喀来子钡-铁矿床的成矿年龄。依此,本文建议"原古元古界布伦阔勒群"应分离出一套寒武纪(火山)沉积-成矿系列。矿石中磁铁矿氧同位素(δ18 O=5.0‰~9.2‰)、硫酸盐(δ34S=39.3‰~41.4‰)和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17.0‰~23.5‰)特征表明,喀来子钡-铁矿床为经历细菌还原作用(BSR)的热液喷流沉积型矿床(SEDEX)。具体成因机制可能为:在早寒武世半封闭的海水环境中,富含铁钡的海底热液沿断裂等构造喷流至海底,与周围温度较低的海水混合导致温度、pH和氧逸度等因素发生突变,从而促使相关矿物沉淀。其中,重晶石为热液流体中钡与经BSR作用后残余的SO_4~(2-)反应生成,黄铁矿为含铁热液与SO_4~(2-)还原产物H_2S相结合形成。当H_2S消耗完全后,富铁热液在弱氧化条件下沉淀于海底形成磁铁矿。  相似文献   
996.
牛头高家金矿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地区,属扬子陆块北缘,其成矿围岩为红色粘土和奥陶系地层。本次研究对该矿区矿石矿物中的硫铅同位素进行系统分析,硫铅同位素组成显示了成矿物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结合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而奥陶系地层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牛头高家金矿原生矿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后经历较为复杂的地质过程,最终形成独特的红土型金矿。  相似文献   
997.
崤山地区位于豫西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外方山金银钼多金属成矿带的中西部,但其金矿探明储量远低于西部的小秦岭和东部的熊耳山地区。因此,崤山地区的进一步找矿潜力成为产业部门关注的重点。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本文提出区内金矿主要以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为主。通过对典型矿床的分析,认为该区的金成矿作用从早到晚可划分为(1)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2)黄铁矿-石英阶段,(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4)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2)和(3)为主成矿阶段。对各成矿阶段石英晶体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均一化温度及硫、氢、氧、铅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流体成分为富含CO2的水流体,且溶解了数量较多的Na+和Ca2+离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3℃~285℃,表明崤山地区的金矿床属以中温为主的热液矿床,缺少高温阶段的流体包裹体。金属硫化物δ34S值为-0.5‰~5.4‰,具深源硫特点;δ18 OH2O值变化为0.1‰~9.4‰,δ18 D值变化为-134.9‰~24.3‰,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混有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结合崤山和小秦岭地区花岗质侵入岩出露面积对比,崤山地区找矿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剥蚀程度较低,因而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98.
为探讨研究区大规模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对紫云山岩体及其周边的W-Cu、Mo-Cu、Mo、U多金属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的多金属矿硫化物的δ34SCDT为1.2‰~21.1‰,分属1.0‰~3.0‰和21.1‰两个区间附近,分别对应W-Cu-Mo矿化和U矿化,推测研究区的W-Cu-Mo成矿流体中硫以幔源为主,而铀成矿流体则可能是有围岩硫的加入。研究区的W-Cu-Mo多金属矿床的硫化物矿石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8.541~38.742,平均38.705;^(207)Pb/^(204)Pb=15.617~15.710,平均15.654;^(206)Pb/^(204)Pb=18.240~18.433,平均18.299。黑钨矿的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8.649~39.595,平均39.122;^(207)Pb/^(204)Pb=15.542~15.828,平均15.685;^(206)Pb/^(204)Pb=20.842~21.319,平均21.081。石英的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7.683;^(207)Pb/^(204)Pb=15.602;^(206)Pb/^(204)Pb=20.442。紫云山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8.583~39.182,平均38.943;^(207)Pb/^(204)Pb=15.635~15.683,平均15.657;^(206)Pb/^(204)Pb=18.714~19.276,平均18.937。综合全方位对比法、三参数法和模式图解法,认为研究区成矿物质具有岩浆和地层混合铅的特征,也有部分幔源铅的加入。研究矿区发生的过大规模的双源成矿流体作用以及流体的多阶段演化,导致W-Cu-Mo-U成矿元素共生分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9.
刘敏 《地质学报》2008,82(11):1504-1513
文章在对大东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简要描述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矿石碳、氢、氧、硫同位素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其形成于火山活动的间歇期,受控于北西向断裂、火山沉积盆地、热液流体及喷流中心。矿体呈层状分布,与地层产状一致,直接容矿围岩为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火山-沉积岩,矿石构造以条带状、浸染状、细脉状为主,矿石矿物成分相对简单,主要为方铅矿、锌矿、黄铁矿等,其中锌的含量高于铅,矿床形成后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及热液流体改造。围岩蚀变较发育,矽卡岩化与铅锌矿化关系密切。矿床的34SV-PDB值为-22.3‰~11.7‰,方解石中的13CV-PDB值介于-4.2‰~0.4‰,计算所得的石英及方解石18O水值在-11.4‰~8.4‰之间,成矿流体应该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物。矿床应属于火山-沉积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1000.
自1995年川东北地区渡1井在飞仙关组获得高产的高含硫天然气以来,相继在该地区的罗家寨、滚子坪、渡口河、铁山坡、七里北、普光等构造发现高含硫大中型气田和含气构造,这些构造中的H2S含量一般分布在9%~17%之间.飞仙关组天然气中H2S的б34S值主要分布在 10.3‰~ 13.7‰之间,地层中硬石膏的б34S值则分布在 11.0‰~ 26.1‰之间,即天然气的б34S值比硬石膏的б34S值轻.针对不同含硫物质生成H2S的硫同位素分馏特征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包括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硫磺、硫酸钙分别与正己烷反应,泥灰岩加热生成H2S等,实验结果表明,无机反应生成的H2S的б34S值均比反应物的重.理论上,在硫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H2S的反应过程中,S2-和H 通过离子的碰撞方式形成的34S2-与H 结合形成H2S的稳定性比32S-与H 结合形成H2S的稳定性高.由此推测,若天然气中的H2S是由地层中硬石膏与烃类的反应生成的,那么H2S的б34S值应该比硬石膏中的б34S值重.综合各种因素认为单质硫与烃类的反应可能是川东北飞仙关组H:S形成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