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602篇
海洋学   49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冶炼砒霜产生渣堆放后没有扰动渣(场)、扰动并已修复的渣场及扰动正在修复渣场周边水环境进行分析,发现长期堆放后没有被扰动的渣(场)周边地表水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扰动正在修复和已修复的渣(场)周边地表水环境恢复较快,地下水恢复较慢,恢复周期较长。  相似文献   
92.
地下水砷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阳  姜月华  李云 《地下水》2015,(1):67-69
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致癌物质,地下水的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进行综述,介绍了地下水污染研究现状,并简单介绍了地下水中的来源。另外,还针对地下水中的存在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对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治理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3.
为了研究厌氧微生物作用下沉积物中的形态转化及固液界面的分配过程对的环境行为与归趋的影响,通过采集锦州湾清洁沉积物进行负载,利用微生物培养与非生物培养实验,对比研究厌氧微生物作用下铁硫共还原条件下污染体系中的环境行为与归趋。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的42 d周期内,液相的总量首先浓度保持降低趋势,而后再次升高。在培养第3~7 d时液相的As5+迅速被还原,约26%的溶解态从液相移除,97%以上的As5+被还原为As3+。同时微生物作用下固相中90%以上铁氧化物矿物逐渐转化为次生的亚铁矿物,固相中结晶态铁氧化物发生明显活化,而硫酸盐还原产物硫离子综合调控体系中游离的亚铁离子和As3+。因此,厌氧微生物还原条件下,,铁,硫同步发生还原,硫离子调控体系中和铁环境行为,硫化亚铁成为亚铁矿物的主要形态,硫化的主要归趋。  相似文献   
94.
95.
黔西南部分矿集区环境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西南是金、锑、汞、、煤矿集中分布区,汞、在土壤中背景值高于一般土壤的20倍,汞高出14~5000倍,属于高、汞、氟环境背景区,由于矿业活动不合理,加剧了区内土壤、水体污染,存在、汞、氟等环境污染隐患。  相似文献   
96.
溶解性有机碳(DOC)是地下水中释放过程的关键因素,为查明江汉平原高地下水稳定碳同位素特征,识别有机质的降解过程对富集的影响,采用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并结合地下水化学特征,对江汉平原典型中毒病区的浅层地下水进行了区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浅层承压水的质量浓度为0.23~2 621 μg/L。地表水较地下水具有更负的δ13CDOC、δ13CDIC值。地下水中溶解性无机碳(DIC)的δ13CDIC值在-11.9‰~-3.99‰之间,溶解性有机碳的δ13CDOC值在-28.5‰~-19.6‰之间。地下水的δ13CDIC-δ13CDOC差值与ρ(As)呈一定负相关关系,表明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的降解促进了As的富集。δ13CDIC-δ13CDOC差值与δ13CDIC和ρ(DOC)均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地下水中有机质的氧化分解是导致δ13CDIC贫化的重要过程,微生物作用下溶解性有机质的降解是地下水中无机碳的重要来源。此外,江汉平原少数高地下水呈现较大的δ13CDIC值,推断江汉平原高含水层强还原环境下可能存在的产甲烷过程导致了明显的碳同位素分馏。   相似文献   
97.
高纯铅中微量砷锑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8.
武山铜矿北矿带ICu矿体砷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亚民 《矿产与地质》1999,13(5):283-288
武山铜矿化矿带ICu矿体是高矿体,分析了在各金属矿物中含量及分配情况和含量的分布规律,确定了高采场或矿段,指出了进行矿石质量控制,配矿管理的降途径。  相似文献   
99.
100.
河套平原地下水砷污染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地下水污染是影响地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实际调查,从地质、地球化学、环境化学入手,系统分析和探讨了内蒙古河套平原地下水污染的形成机理。阐述了地下水中的来源及其聚集、迁移的地球化学条件。认为高地下水的形成,与特定的地质、地形、古地理和地球化学环境的背影有关。聚集于地层中的,由于环境的变化,从非游离态转化为游离态,在地下水动力的作用下,进入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