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603篇
海洋学   49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利用电凝聚技术去除受重金属污染的地下水中的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墨西哥北部La Comarca Lagunera地区的大多数居民饮用的井水中的浓度,超过了墨西哥环境与自然资源部针对人类健康制定的水标准。在多种可利用的去除技术中,电凝聚是一种最有前途的电化学处理技术。利用电凝聚技术对污染地下水进行处理时,不需要添加化学物质或化学再生。本文将对电凝聚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在本项研究中,通过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术(SEM)、透射穆斯鲍尔谱测定法(TMS)和博里叶变换红外线光谱法(FT-IR),对电凝聚过程中电极(铁)产生的固体产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野外试验研究中,利用电凝聚产物中的磁铁矿颗粒和非结晶的氢氧化合铁(氢氧化正铁)去除地下水中(Ⅲ)和(Ⅴ)的效率超过99%。  相似文献   
192.
本文详细报告了水介质中多金属海水矿瘤吸附(Ⅲ)和(Ⅴ)的研究结果。海水矿瘤的元素成分主要由铁、锰、硅(含有微量铝)、铜、钴和镍。海水矿瘤对(Ⅴ)的吸附取决于水介质的pH值,而(Ⅲ)的吸附不受水介质pH值的影响。吸附数据大体上符合兰米尔(Langmuir)等温线。(Ⅲ)和(Ⅴ)的动力学数据满足一种假定的二级动力学模型。海水矿瘤去除的效果取决于的初始浓度。当水介质中(Ⅲ)的初始浓度为0.34mg/L或(Ⅴ)的初始浓度为0.78mg/L时,海水矿瘤的最佳剂量为0.74mg/g。(Ⅲ)的吸附一般取决于离子环境。除PO4^3-以外,(Ⅲ)的吸附不受阴离子的影响,但受阳离子的影响显著。另一方面,(Ⅴ)的吸附受阴离子的影响显著,但不受阳离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水矿瘤吸附的(Ⅲ)主要为内部结核复合物,而吸附的(Ⅴ)为部分内部结核和部分外部结核复合物。当水介质的pH值为2-10时,吸附的(Ⅲ)和(Ⅴ)的解吸附较小。当水介质的pH值为6或更高时,海水矿瘤能被用于吸附地下水中的(Ⅲ)和(Ⅴ)物种。海水矿瘤被成功地用于去除采于印度西孟加拉邦的6种受污染地下水样中的(6种地下水样中的浓度范围为0.04-0.18mg/L)。  相似文献   
193.
观察了三种吸附剂吸附亚酸根离子过程中溶液pH值随时间的变化。氢氧化铁在吸附过程中的pH值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0~6分钟为第一阶段,体系的pH值快速上升,指示亚酸根置换了固相中的氢氧根;7~40分钟为第二阶段,pH值变化不大,指示Fe(OH)3凝胶对亚酸根离子的吸附达到动态平衡;40分钟后为第三阶段,溶液的pH值呈单边下降趋势,这一阶段吸附剂与被吸附的阴离子之间发生了缩合反应,并释放出H+。Mg-Al-LDO在吸附亚酸根的反应过程中pH值持续上升,它具有从水溶液中获取阴离子以恢复其前驱体结构的能力,这一反应中有氢氧根生成;Mg-Fe-LDO兼有前两者的吸附机理,吸附反应过程pH值的变化趋势此介于二者之间。氢氧化铁在加热前后吸附容量变化不大,25C和90C时分别为69.7mg/g和73.7mg/g,而Mg-Al-LDO和Mg-Fe-LDO的吸附容量在25C时分别为62.4mg/g和82.5mg/g,在90C时分别增加到114.9 mg/g和199.0 mg/g。Mg-Al-LDO和Mg-Fe-LDO在90C条件下吸附容量的大幅增加,可能和溶解CO2的干扰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4.
原子荧光光谱法快速测定锌精矿中汞,砷,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拟定了不经分离富集,直接测定锌精矿中Hg、As、Sb的原子荧光光谱法。适用于锌精矿中0 ̄0.125%的Hg;0 ̄0.5%的As及0 ̄0.1%的Sb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5.
含砷难浸金矿石中金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斌 《地质实验室》1998,14(4):274-276
试验了加入辅助浸金剂高锰酸钾、过氧化钙、过氧化钠或其混合物对含难浸金矿石进行氧化,氰化法提金。金的浸出率可达93.2%,比直接氰化法提金的浸出率提高十余倍。  相似文献   
196.
南华砷铊矿床元素地球化学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张忠  张兴茂 《地球化学》1998,27(3):269-275
南华铊矿床位于云南省南华县城东南,北距县城55km。矿床产于上侏罗统江边组雄黄厂段(J3^1c),以和铊元素组合为特征,属于典型的低温热液改造矿床。通过矿床地质、稀土元素和成矿模式的研究,对矿床成矿作用进行讨论。卤素,尤其氯是铊富集成矿的矿化剂,铊价态变化在富集成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成矿流体是具有Ce和Eu负异常的酸性溶液,基本保留了矿源层的稀土分布模式。在成矿过程中亲石元素和亲硫元素均不同  相似文献   
197.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砷共生分异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热液中金可能主要以Au(HS)-2及AuS-等迁移形式,则主要以H3AsO03形式迁移。随着成矿热液系统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成矿前阶段、热液主成矿阶段至晚成矿阶段,金、络合物在热液中的沉淀经历了共生、初始分离至分离的富集演化阶段。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是导致金、共生分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8.
1986年,在广西德保铜锡矿床氧化带铁帽中发现有铝铁石,针柱状晶呈晶簇状产出。鲜红色至褐红色,硬度HM=3.5,DX=5.34,折光率大于2。五个颗粒电子探针分析平均化学成分(%)为Fe2O320.77.PbO38.29,As2O5;36.64.CaO0.24.Al2O30.43,SiO20.30,H2O+末分析(以2.85%计)计算出分子式:Pb1.11Fe1.69Al0.05Ca0.03[(AsO4)2.07(SiO4)0.03]2.10(OH)2.05,粉晶X射线分析主要衍射线(nm)有:0.324(10)(202),0.295(8)(15),0.305(7)(40),0256(7)(242),0.458(6)(211),0.418(5)(131),0.356(5)(311),0.273(5)(251),斜方晶系.计算出晶胞参数a=1.2281nm,b=1.6657nm,c=0.7663nm,Z=8。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显示有波数为3448,3405,1638,1082,864,808,758,459(cm-1)等吸收带。  相似文献   
199.
陈锁忠 《江苏地质》1998,22(2):101-106
地下水中含量过高是由特定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水化学条件所引起的。从长江下游沿岸第Ⅰ承压含水层的沉积环境、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出发,根据的水文地球化学性质,借鉴前人的试验资料。分析第Ⅰ承压水中富集的影响因素及探讨超标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0.
细菌氧化在难处理含砷硫金矿石中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国外细菌氧化技术在处理矿石中的应用,特别是金矿。重点介绍了我国原地矿部陕西地勘局堆浸技术中心和河南省岩矿测试中心应用细菌氧化技术对开发难处理含硫金矿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