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0篇
  免费   688篇
  国内免费   300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1494篇
地质学   727篇
海洋学   15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13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6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海洋链霉菌M506 的鉴定及代谢产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本伟  李富超  秦松 《海洋科学》2012,36(12):45-49
自胶州湾沉积物中分离出海洋链霉菌M506,根据其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及基于16S rDNA序列系统进化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灰略红链霉菌.采用不同培养条件对其进行小规模发酵,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四株细菌作为指示菌,检测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代谢产物粗提物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具有显著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2.
建立了测定痕量长链烯酮的分析方法,获得了优化的前处理条件、气相色谱检测条件.对定性定量方法及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要求进行了评价.通过过程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对整个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能够满足沉积物样品长链烯酮测定的要求:仪器的检测限分别为25.75 ng/g和28.54 ng/g;方法的检测限分别为86 ng/g和95 ng/g;平均回收率介于67%~89%,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33%和9.39%;精密度RSD(C37∶3)=14.07%,RSD(C37∶2)=13.17%.利用此方法对部分样品进行了分析,测得的结果与布莱梅大学实验室所测的一致.  相似文献   
33.
在我国,较大地震的震源波裂过程往往是震后几小时由研究机构发布.经过汶川地震的惨痛教训,从地震应急及地震预警的角度,需要从地震台网快速产出地震的矩张量解,得到地震的破裂面及破裂过程,以对地震造成的破坏及震情判断提供依据.早期的地震矩张量解大都是由P波初动符号确定的,由于受台站的分布和初动清晰度所限,只有部分地震的断层面解才能得以确定,且断层面的不确定度较大.  相似文献   
34.
云南中甸-大具断裂上新发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甸-大具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南边界,总体走向310°—320°。近年来我们对该断裂进行了1:5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发现了断裂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其中,在丽江大具盆地内(金沙江右岸)沿断裂新发现一处典型地震地表破裂带,长约600m,宽120m左右,主要表现为地表挤压鼓包、挤压垄脊、张裂缝、挤压阶区等,呈NW走向,与中甸-大具断裂走向基本一致。野外工作中,我们详细记录和测量了地表破裂的破裂样式、破裂规模和相关定量数据,利用旋翼无人机测绘了地表破裂带的形态和展布,获得了高精度DEM,分析了地表破裂表现出的运动性质。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地表破裂的形成时代、归属、震级大小,简要分析了其发震断层。新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中甸-大具断裂活动特征、古地震及地震危险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5.
云南小江西支断裂古地震剖面的开挖研究结果表明,接近和等于8级的大地震,其重复时间间隔约为2000 a左右,M>7级的大地震其重复时间间隔也在1000 a左右.1833年嵩明8级地震至今仅170 a,未来10a或更长时间段内,在位于小江西支断裂上的1833年嵩明8级地震破裂带内,再次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36.
考虑区域地质构造差异、主要活动断裂分布特征和地表附加重力影响,建立反映龙门山地区地表起伏和岩石圈分层的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GPS为约束重建研究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依次模拟龙门山地区1900年以来发生的5次M_S 7.0以上地震,从库仑应力和等效应力角度,分析应力场演化对强震的影响以及强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库仑应力角度,有3次地震对后续地震有促进作用,其中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有触发作用;从等效应力角度,有4次地震对后续地震的发生具有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37.
浅谈芦山地震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运泰  杨智娴  张勇  刘超 《地震学报》2013,35(3):285-295
地震序列是对地震现象的回顾性描述,只有在地震序列结束后它才有可能被确切无疑地判定.鉴于龙门山断裂带或地震带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系统性,不可否认在其西南段发生的芦山地震是与汶川地震一样的同属于龙门山断裂带的事件.鉴于芦山地震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震级大小和破裂区覆盖的范围,目前可认为它是汶川地震迄今最大的余震.鉴于地震序列的判定是对地震现象的唯象的描述,有相当的任意性,对芦山地震究竟是"新的主震"还是"汶川余震"的"讨论"实质上是在根据经验判定地震的类型,即使目前看"主震说"提出的4条"论据"明显缺乏说服力,"余震说"比较有说服力,但最后都需要等到地震序列结束之后才有可能"定论".作者认为,相对于需要等到地震序列结束之后才能"定论"、甚而在地震序列结束之后未必能"定论"的芦山地震究竟是"新的主震"还是"汶川余震"问题,应当更为关注芦山地震的发生引出的一些重要的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与防震减灾问题.  相似文献   
38.
综合分析大量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资料与其它逆冲型断层历史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得出逆冲型活断层“避让带”的有效宽度约为30 m,并给出活断层上盘的避让宽度约20~ 22.5 m,下盘的避让宽度约为7.5~10 m.研究结果可为建筑工程避让逆冲型断层和其他类型断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W6.6地震,利用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成的基本站强震动数据,使用迭代反褶积和叠加法(IDS)进行破裂过程反演。反演所得破裂模型显示,破裂面呈NNW—SSE走向,破裂持续时间为15 s,分为4个阶段:首个阶段发生在震后3 s,破裂朝着断层面上倾方向以及SE侧传播;第二阶段为震后6—9 s,破裂继续向SE侧传播并在震中SE侧10 km处迅速加剧,此时破裂滑动速率达到峰值;第三阶段在震后9—12 s,破裂能量继续在SE侧释放,破裂滑动速率逐渐减小,破裂静态滑动累积量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第四阶段在震后12—15 s,破裂能量基本释放完毕,破裂结束。整个破裂由震中向SE方向延伸,由深部向浅部扩展。最大破裂点位于震中SE向10 km附近地下5 km处,最大滑动量为0.8 m,破裂可能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40.
成熟盆地仍然蕴藏着可观的油气资源,目前的油气成藏理论面临越来越难、复杂、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挑战。受“链”事物属性的启发,通过调研、类比国内外油气成藏过程与分布规律,在继承和发展已有油气成藏理论基础上,结合勘探实践,学界提出了“油气聚集链”的概念和认识。油气聚集链指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空间上多呈串珠状链式排列在一起的一系列油气藏组合,是油气成藏与分布本质规律的客观体现。油气聚集链在形式上多表现为油气藏多呈串珠状的链式空间分布特征,实质上表现为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沿优势运移通道的链式反应和成藏事件;现今复杂的油气分布是地史上多条油气聚集链叠合的反映;一条完整的油气聚集链由内链、中链和外链组成,它们在成藏背景、成藏条件、成藏机理、富集规律和分布模式上既各有特征,又有连续性,更是紧密有机的油气生运聚成藏整体。“同源多链、一链多藏、多链成域、主链富集”是“油气聚集链”的四大特征。与目前油气成藏理论相比,油气聚集链认识的突出优势在于:发现和论证了油气聚集的链式成藏特点和多呈串珠状链式分布规律,提出沿“油气聚集链”寻找油气藏,比沿“油气聚集带”寻找油气藏的效率更高;将勘探目标的预测精度从油气聚集区带范围提高到某个具体圈闭或甜点。油气聚集链认识具有目前其他油气成藏理论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链式思维,精准定位。依据油气聚集链的认识,提出了“找准链源,梳理链节,确定链环,重视主链”和“全链思维、整体研究,顺链找油、精准勘探”的思路,对指导成熟盆地继续挖掘勘探潜力、新区新领域获得勘探突破,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油气聚集链的认识为指导,转变勘探思维,在冀中、黄骅坳陷油气勘探中获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