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1篇
  免费   506篇
  国内免费   955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276篇
地质学   3558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51年   5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8篇
  1948年   8篇
  1946年   12篇
  1945年   9篇
  1944年   7篇
  1943年   8篇
  1942年   8篇
  1941年   6篇
  193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51.
利用储层岩石的流动电位特性描述油藏的流动特性已引起地球物理领域的关注。依据多孔介质中的双电层模型与毛管电化学理论,建立了渗流场、离子流场和电流场的耦合关系,数值模拟了泥质砂岩储渗特性和电化学因素对流动电位耦合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考虑储层岩石中存在浓差极化效应时,流动电位耦合系数的绝对值随溶液浓度、阳离子交换量、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浓差极化效应对流动电位具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352.
为了加快松辽盆地南部(简称松南)深层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进程,开展致密砂岩储层形成机制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通过对松南深层致密砂岩的分析,根据致密砂岩岩性组合特征将已发现的深层致密气类型划分为稳定厚层砂型、砂泥互层型、泥包砂型3种类型,储层物性普遍差,孔隙度多小于6%,渗透率主体<0.10×10-3μm2,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通过对松南典型致密储层矿物成分与微观特征的分析发现,致密砂岩有效储层形成主要受3个方面因素控制:一是早成岩期发育绿泥石包壳,有效抑制成岩中后期粒间钙质胶结、硅质胶结的发生,保护原生残余粒间孔隙;二是富火山岩岩屑溶蚀形成次生孔隙;三是生烃增压产生大量微裂缝,改善储层渗流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松南致密砂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即充足气源提供物质基础、斜坡古沟谷与断裂控砂、次生溶蚀与微裂缝控储、断裂活动与稳定盖层控富。  相似文献   
353.
青藏高原的剥蚀与构造抬升*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利用宇宙成因核素10 Be和26 Al对西昆仑和可可西里北部地表基岩的剥蚀速率进行了测定,得到的结果是:西昆仑的平均剥蚀速率为12m/Ma, 可可西里北部的平均剥蚀速率为15m/Ma。裂变径迹和宇宙成因核素这两种手段所得到的平均剥蚀速率的时间尺度是不同的,前者得到的是几个至数十百万年的平均剥蚀速率,而后者得到的是十几至几十万年的平均剥蚀速率。比较通过这两种手段得到的青藏高原北部和中部的平均剥蚀速率可以发现其平均剥蚀速率从20Ma以来的100m/Ma以上减少到了最近几十万年以来的10m/Ma,我们认为这一剥蚀速率下降的趋势反映了青藏高原从中新世到第四纪晚期构造活动的减弱,据此推断青藏高原北部和中部的隆升应该主要发生在第四纪晚期之前,而不是在最近的几十万年。  相似文献   
354.
通过对采自龙门山南段、中段和北段花岗岩与砂岩样品中的磷灰石、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的分析,发现中生代以来龙门山的隆升在走向上存在分段性,在近东西方向上存在分带性。从松潘-甘孜褶皱带→龙门山冲断带→川西前陆盆地:松潘-甘孜褶皱带整体发生区域隆升,裂变径迹年龄与高程呈正相关关系;在龙门山冲断带,裂变径迹年龄与高程呈负相关关系或无关,说明冲断层在隆升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川西前陆盆地,样品随埋深发生部分或全部退火。茂县-汶川断裂两侧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差异明显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无明显差异,显示茂县-汶川断裂以西地区在38~10 Ma发生过更为快速的隆升;北川断裂两侧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差异明显,表明北川断裂以西地区在10~0 Ma发生过快速隆升。从走向上看,从龙门山北段向南段,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这可能意味着印支末期或燕山早期,龙门山北段发生了更快的隆升;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总体上从龙门山北段向中段和南段呈递减趋势,反映新生代期间龙门山中、南段隆升更快。  相似文献   
355.
李理  钟大赉 《岩石学报》2018,34(2):483-494
对采自渤海湾盆地东南部济阳坳陷的碎屑岩进行测年研究,目的是通过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揭示源区及其抬升剥露史和构造热事件,为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特别是元古宙构造演化提供新的热年代学约束。14件上白垩统-上新统砂岩/粉砂岩岩心样品测年结果显示,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在308±35Ma~145±19Ma之间,且所有单颗粒锆石径迹年龄均大于其沉积年龄,表明这些锆石为碎屑锆石。除1件样品外,其余13件样品的单颗粒年龄的,可以用来识别源区及其构造抬升。未通过χ2检验的锆石二项式最佳拟合峰值年龄集中分为9组:P1(1187Ma)、P2(720~548Ma)、P3(526Ma)、P4(330~319Ma)、P5(296~274Ma)、P6(213~201Ma)、P7(195~177Ma、162Ma)、P8(134~102Ma)和P9(94Ma),加上通过χ2检验的三叠纪(230Ma),指示源区中元古代-晚白垩世经历的9期构造抬升/岩浆活动。它们分别是发生在中元古代的芹峪运动、新元古代的构造抬升(约720~575Ma)、~548Ma的蓟县运动;古生代~526Ma早寒武世末构造运动、海西期构造抬升;晚三叠世印支期挤压构造抬升、早-中侏罗世印支期弱挤压抬升、早白垩世燕山期强烈岩浆活动及晚白垩世燕山晚期的抬升。华北克拉通北缘、克拉通内部古陆和盆地内部是渤海湾盆地上白垩统-上新统的主要物源区,古生代以来剥露速率逐渐增大,古生代、三叠纪、早-中侏罗世和白垩纪分别为0.020~0.033mm/y,0.033~0.042mm/y,0.034~0.049mm/y和0.041~0.097mm/y,反映源区白垩纪构造/岩浆活动最强烈。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记录的中元古代-晚白垩世构造运动对探讨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特别是元古宙的演化提供了年代学证据,综合分析推断华北克拉通可能参与了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与裂解。  相似文献   
356.
临兴区块上古生界储集层为致密砂岩,裂缝发育特征及对致密气富集影响尚不清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甜点区预测。 根据岩心、露头、薄片及测井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裂缝发育特征,探讨了裂缝对致密砂岩气富集的影响。临兴区块上古生界主 要发育高角度缝,其次为中低角度缝及水平缝,微观上根据裂缝与矿物颗粒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识别出粒内缝、粒缘缝和穿粒 缝,其中粒缘缝最为发育。受塑性泥岩阻挡,裂缝垂向延伸较差,一般延伸1~2 m后消失于泥岩层中,受燕山期北西—南东向 地应力影响,裂缝走向多为北东—南西向,裂缝密度一般2~5条/m。裂缝可改善储集空间、提高油气充注效率,储层裂缝发育 区渗透率可增大1~2个数量级,含气饱和度高,此外,研究区裂缝是油气垂向运移的有效通道,影响着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致 密气的富集,在后期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寻找裂缝发育区,并通过进一步压裂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57.
中国北西部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发现大量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 ,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此类型铀矿的找矿工作。我国北西部是寻找类似中亚地区层间氧化带后生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最理想的地区 ,本文在论述了区域大地构造特征、地壳演化与区域铀成矿带形成的基础上 ,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 ;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 (伊犁盆地、二连盆地与测老庙盆地砂岩型铀矿床 ) ,论述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 ;并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58.
文章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环河组铀成矿环境和特拉敖包矿产地铀成矿特征,开展了砂岩致色原因和灰绿色砂体成因分析,对下白垩统砂岩型铀成矿机理和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西北部环河组铀矿体位于巨厚层辫状河砂体内部,发育由成岩作用形成的致密-疏松-致密的砂岩结构。下白垩统红色砂岩铀本底值非常低,灰绿色和褐灰色砂体存在后期铀富集。特拉敖包矿产地铀矿体主要呈多层板状、透镜状发育于灰绿色砂体中。铀矿物主要以铀石为主,铀矿物叠加富集与铁的氧化物共存。Fe3+和Fe2+的相对含量是砂岩致色的主要因素,后期渗出流体还原改造是灰绿色砂岩主要成因。西北部下白垩统铀成矿可划分为沉积期、渗出-渗入成矿和渗出保矿三个阶段,铀矿物与铁的氧化物共存是深部富铀还原性流体与含氧含铀水相对强弱变化、渗入-渗出交汇面上升和下降、不同蚀变带相互叠加的结果,是特拉敖包铀矿产地多层板状、透镜状矿体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9.
针对近年在巴音戈壁盆地及鄂尔多斯盆地钻探所遇到的复杂地质情况,研究试验了PDC钻头,在地浸砂岩铀矿钻探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制定总结了相应的钻进参数.  相似文献   
360.
该文探讨了矿物热释氡的氡来源较多的原因是每(μm)~3次生含铀矿物或眇岩中有数量巨大的——m×10~n(n>4,m、n为自然数)个的铀离子或晶胞。本文并介绍了取自4210砂岩铀矿床的坑道、钻孔及其矿区内的河流、陡壁的271个样品矿物热释氡的特征:热释氡晕范围较矿体宽约几十米,在平面、剖面上都有热释氡晕存在,产状与矿体一致,与地层和冲刷面有一定交角。表明热释氧晕受层位、岩相、构造等多种因素控制。这些特点,对指导技矿和分析矿床成因,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