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浙赣一带山前冲(洪)积地层中,普遍分布一层稍密状砾砂层,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评价中,较难取原状土作土工试验、野外静力触探试验,多采用N63.5动力触探,确定其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状态。但作为基桩持力层时的桩基参数的确定,缺乏可靠依据,以致于忽视其利用价值,该层在桩基方面的应用值得研究。本文通过稍密状砾砂层作为沉管灌注桩持力层的桩静荷载资料,根据数理统计原理,采用反演法进行推算桩基参数,并通过对应地层的N63.5动力触探数据及经验数值,进行复核,获得相应桩基参数,并对N63.5与桩基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获得Q-N63.5相关式,直接可应用于桩基参数的确定。该成果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针对砂(土)样易扰动的特点,研制了HYS-1型单动回转压入式取砂器,并从钻取,退样,试样制作的全过程各工序对取样质量进行控制,解决了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中深埋砂层取原状样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43.
砂层中,桩承载能力的预测仍是岩土工程各种参数计算中最不精确的一种。本文作者将静载和动载的估算值在与纽约沿岸的几个工程中实测的桩承载能力进行了比较,找出了各种桩型在砂层中承载能力与桩长之间的关系,对在类似的地层选取合适的桩型及桩的基本参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4.
哈达山水利枢纽坝基砂层震动液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层震动液化问题是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首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工程勘察取得的大量试验资料,通过标贯、GJS原状取砂、OYO 3000系列密度测井及瑞利波测试等综合方法,对砂层震动液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坝基加固处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瑞利波测试技术用于砂土震动液化是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45.
甘会春  刘树才  武杰 《江苏地质》2003,27(3):164-167
介绍了三极断面测深技术在第四系水源地勘探中的应用。钻探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圈定第四系地层中的含水体,可为供水水源地选择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46.
储层沉积微相研究——以下二门油田核三段砂体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河南省下二门油田核三段为例,详细阐述了储层沉积微相研究方法。该油田研究层段属辫状河三角洲体系的前缘相带,可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和前三角洲泥四种主要的没积微相类型。通过地岩心和测井资料的分析,建立了该区的岩-电关系图版,并绘制了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对下二门油田核三段沉积微相在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47.
郝武中 《探矿工程》2002,(4):19-19,21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针对沿海地区松散砂层钻孔易坍塌、卵石漂石地层钻孔易孔斜、花岗岩地层钻进效率低等钻进难题,采用冲击反循环钻进技术,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8.
深圳石观工业园建筑基础采用打入式夯扩桩,设计以残积土层为桩端持力层,施工时成桩困难;经研究试桩后,改用上覆中密砾砂层为桩端持力层获得了成功,节约了资金、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49.
在冀北张北县发育一套特殊的砂层,因其内部赋存有数量众多的细石器而备受地质工作者的关注,但对其成因却有不同认识。从地层学、年代学、古生物学、砂粒表面及组合特征、砂体分布及产状等方面,对砂层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砂层分布于二级阶地或向阳低矮平缓山坡之上,临近水源,呈近东西向展布;堆积物呈灰褐色,分选性差、磨圆度差,不显层理,且其中含有细石器、陶器碎片、灰烬层等古人类文化遗存;粒度分析结果及扫描电镜研究表明,砂层形成于水动力条件中等的河流环境,后期又经过了改造;砂层之中富含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及生成于温湿气候条件下的孢子花粉;测年资料证实砂层形成于全新世中期—全新世大暖期。诸多证据表明全新世中期砂层原始环境为河流环境,后期为古人类所利用,应为古人类活动而留下的遗存,属于人工堆积,为古村落遗址。  相似文献   
50.
汪卓韬  郑秀华 《探矿工程》2000,(5):38-39,41
介绍了较大承载力的静压管桩在广州黄埔某高层建筑中深厚砂层地质条件下的成功应用,其具有工期短、造价低、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对同类工程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