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5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602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1991篇
海洋学   29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48年   2篇
  1943年   5篇
  1941年   3篇
  1934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周磊  操应长 《地球学报》2010,31(4):563-573
利用粒度资料进行沉积物的粒度结构分析, 能有效地判定沉积物搬运方式、判别水动力条件、区分沉积环境类型, 研究沉积物的成因机制。本文通过大量粒度频率曲线、概率累计曲线和粒级-标准偏差曲线等图件的分析, 详细研究了沉积物所包含的粒度组分及各自特征, 并提取出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 确定了各自组分所对应的沉积水动力类型, 结合沉积相和构造背景研究, 探讨了东营凹陷辛176块沙四上亚段纯上5砂组砂体的成因, 认为辛176块王斜583、辛176斜1井砂体是广饶凸起的碎屑物质在南斜坡形成三角洲后被入湖河流继续搬运、沉积并被波浪改造形成的滩坝砂体; 牛114斜1、王587井砂体为青坨子凸起的碎屑物质以重力流方式搬运并与广饶凸起的物质混合、沉积, 后又被波浪改造而形成; 王58井砂体为来自青坨子凸起的重力流入湖后发生卸载形成的沟道砂体。  相似文献   
982.
土工合成材料界面作用特性的拉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吴景海 《岩土力学》2006,27(4):581-585
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工程中,土工合成材料与填料的界面作用特性是最关键的技术指标,因此利用拉拔试验研究土工合成材料与填料的界面作用特性是非常必要的。以5种不同种类的国产土工合成材料为加筋材料,以砂和石灰粉煤灰为填料,比较了各种土工合成材料与填料的界面作用特性,试验表明:(1)石灰粉煤灰自重较轻,摩擦角高,并且比砂的拉拔系数相对偏高一倍左右,是理想的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工程的填料;(2)土工合成材料的拉拔系数从高到低排序为涤纶纤维经编土工格栅最高,塑料拉伸土工格栅次之,土工网较低,土工织物最低;(3)不同填料、不同土工合成材料的拉拔系数相差较大,具体加筋土工程采用的拉拔系数需要通过拉拔试验确定。这些结论可指导土工合成材料的优选和研究加筋机理。  相似文献   
983.
崔克信 《地质论评》1940,5(Z1):45-52
緒言民國二十七年五月初本所有長潭工業區地質調查計劃,由本所及湖南地質調查所同人分幅調查。著者担任湘潭以南之洪塘幅,五月九日前往工作。所用地形圖,係湖南陸軍測量局民國四年所测製者,縮尺爲二萬五千分之一,等高線距爲十公尺  相似文献   
984.
新疆准噶尔古生代洋盆闭合时限对中亚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带南缘广泛出露石炭纪陆相粗碎屑岩系,沉积相分析表明其形成于扇三角洲沉积环境。依据区域地层对比、岩石组合特征及地层接触关系,将其重新厘定为山梁砾石组。选择西段滴水泉和东段双井子2个地区的山梁砾石组剖面进行地层对比,并在2个剖面底部采集粗砂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别为349±4Ma和355±3Ma,代表山梁砾石组沉积时代晚于349Ma,应为早石炭世早期。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及砾石成分表明,其物源主要来自断裂带北侧的泥盆纪火山岩。在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山梁砾石组碎屑岩系是卡拉麦里造山带强烈隆升造山过程的沉积学响应,形成于前陆盆地,限定了准噶尔古生代洋盆闭合时限在早石炭世早期之前。  相似文献   
98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广泛发育潮坪、三角洲、湖泊沉积。中上石炭统本溪组和太原组以潮坪相为主,下二叠统山西组沉积初期以全盆地范围广布三角洲平原沉积为特征,山西组沉积后期到下石盒子组沉积期,南北差异特征明显,北部发育三角洲平原,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上二叠统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发育湖泊沉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盆地内最为发育,是该区的主体储集砂体。潮坪砂坝和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也是较有利的储集体。其纵向发育和横向展布是今后气田勘探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86.
北汉庄油田防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友胜 《江苏地质》2009,33(4):420-422
疏松砂岩油藏是国内较普遍的一种油藏类型,储层胶结疏松,出砂严重,给该油田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对北汉庄油田出砂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试油生产中应采取的具体防砂技术措施和对策,如柏据油藏具体情况,开展开裂防砂工艺的现场实验以及采用石英砂或陶粒砂进行防砂堵水。  相似文献   
987.
不同主控水动力条件的三角洲具有不同的平面形态、砂体分布频率和规模尺寸.为了定量表征陆相三角洲的主控水动力条件,将其按水动力相对强度分为浪控、河流影响型浪控、波浪影响型河控、河控4类.实测层段的露头岩心柱状图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三工河组为河流影响型浪控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而西山窑组为波浪影响型河控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两类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均主要发育3种类型的砂体,分别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但河流影响型浪控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以席状砂为主,分布频率高达57%;波浪影响型河控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主,分布频率分别为42%和33%.河流影响型浪控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的宽厚比均明显大于波浪影响型河控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应砂体的宽厚比;河口坝砂体属于残余成因单元,宽厚比定量关系不明确.  相似文献   
988.
数字露头模型技术(DOM)是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露头表面,建立由一系列结构多边形构成的初步模型体,进而在模型体上叠加露头剖面所有数字化地质信息,包括三维地面激光雷达数据、遥感图像、高精度灰度照片、探地雷达数据等露头地质剖面所有地质学信息数字化数据,实现多种地质特征综合解释与测量的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已在野外露头剖面上沉积体系三维储层建模、岩性分类、构造断裂精细解译等方面研究发挥作用。本文为准确刻画沉积体系砂体与储集层空间分布特征,尝试利用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曲流河三角洲平原河道砂体空间分布特征精确测量与描述,实测不同位置河道砂体储集性能,并利用探地雷达数据预测露头区域地下砂体形态特征,综合建立砂体三维空间分布模型,为储层精细对比研究提供依据。数字露头模型显示:(1)潭家河剖面河道形态明显,砂体呈顶平底凸的透镜体,横向延伸192 m,最厚处约14 m,河道与围岩切割关系明显,内部为4期沉积充填,整体表现为复合正韵律;(2)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砂体呈孤立状,砂体侧向迁移,垂向多期叠加,砂体在探地雷达剖面上反射特征表明,地面之下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砂体也呈孤立状,横向迁移频繁;横向上不同期次砂体宽度分别为192.4 m、32.54 m、41.83 m以及79.97 m,厚度对应为14 m、4.52 m、3.85 m以及5.66 m,宽厚比平均为12∶1;(3)典型砂体储集物性解剖认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砂体储集物性较差,储集物性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河道砂体内每期砂体下部物性优于上部,中间优于两翼,单期河道砂体最厚位置处储集性最好,孔隙度最高可达8%,渗透率为0.13×10-3 μm2。  相似文献   
989.
景泰老龙湾砂砾岩峰林是世界罕见的地貌景观,时至今日,对老龙湾砂砾岩地貌的形成演化特征研究尚显薄弱。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次现场考察和研究,探讨了老龙湾砂砾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演化过程。认为老龙湾砂砾岩峰林地貌是青藏高原东北缘边界地带对青藏高原隆升、黄河演化和气候变化响应的直接产物,老龙湾盆地沉积的上新世—早更新世砂砾构成了物质基础,海原断裂带是砂砾岩峰林形成的构造基础,黄河水系切割及风蚀作用是其外动力塑造条件。地貌、地层学证据表明,晚新生代以来老龙湾砂砾岩的形成演化可划分为物质基础形成阶段、流水地貌形成阶段、峰林地貌塑造成型三个阶段。老龙湾砂砾岩峰林发育演化过程的构建,为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0.
砂质辫状河内部不同级次的构型模式,特别是心滩坝及其内部夹层的构型特征尤为重要,直接控制了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富集与分布。采取现代地质调查与地下地质解剖相结合的思路,以渤海海域P油田为例,分别从辫流带、心滩坝及心滩坝内部夹层三个级次,探讨了砂质辫状河构型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砂质辫状河道具有三种充填样式,且以砂质充填为主,心滩坝与辫状河道呈"宽坝窄河道"的分布样式;坝内落淤层具有穹窿式和水平式两种分布样式。此外,从5级至3级构型单元逐步细分,通过三种识别标志划分单一辫流带,平均宽厚比约178;心滩坝辫状河道宽度与心滩坝宽度比约为1:3.8,心滩坝宽度与长度比约为1:2.2;心滩坝内部单期落淤层近水平分布,多期之间互相平行,一般2~4个。不同级次储层构型要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存在差异性。对于辫流带级次,层间隔层直接控制剩余油分布;心滩坝级次泥质半充填河道底部砂体连通,侧翼上部水淹程度较低,剩余油富集;受落淤层和物性界面的影响,心滩坝内部剩余油主要呈"分段式"富集在落淤层下方垂积体的顶部和水驱较弱的边部。该成果在油田老区综合调整方案和新区开发方案设计上得到了应用,也在调整井部署,尤其是水平井挖潜剩余油等方面,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