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8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815篇
海洋学   189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关于侵入岩体中金矿床成因研究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莫测辉  王秀璋 《地质论评》1997,43(2):139-147
各时代、不同类型侵入岩中的金矿床是金矿的主要类型。关于金矿床与岩体的成因关系目前尚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传统的岩浆热液成因观点仍居统治地位,其原因往往在于不少研究者把岩液热液成因当成了固定模式应用于具体矿床的研究,而不是建立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结合近年来金矿的研究进展,强调侵入岩中金矿床的研究的研究要综合考虑成岩成矿的时代与时差,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来源等各方面因素。金矿床定年的进展研究表明,矿  相似文献   
42.
湘西合仁坪金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柳林汊一带广泛分布钠长石_石英脉型金矿,合仁坪金矿床是其典型代表。文章对合仁坪金矿床的硫、铅同位素进行了研究,并与区域石英脉型金矿床进行对比,探讨了该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并初步确定了其矿床成因。研究表明,合仁坪金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范围较窄(-4.8‰~4.4‰),平均为-0.6‰,该矿床的硫为深源硫,由深部变质流体带入;铅的同位素组成较均一,并表现出明显的造山带铅的特点。结合区域成矿作用,进一步研究揭示,合仁坪金矿床为一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其成矿可能与湘西雪峰山地区加里东期的造山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3.
出露于江山—绍兴断裂带东南侧的陈蔡群是浙东南地区重要的赋矿地层之一,已发现有多处金、银、铜等多金属矿床。有关这些矿床的成因,特别是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因此陈蔡群变质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也备受关注。以诸暨地区新近发现的周家坞铜矿为研究对象,对陈蔡群变质岩及矿石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陈蔡群变质岩中Au、Ag、Cu、Zn、S、Mo等元素具有较高的初始含量,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陈蔡群中矽卡岩与矿石之间的稀土配分曲线均表现为明显的右倾模式,一致性和继承性的特点明显,表明在周家坞铜矿中,元素的富集乃至成矿可能主要与陈蔡群变质岩中元素自身的活化迁移有关。通过以上研究,为认识陈蔡群在成矿中的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44.
郭玲利 《安徽地质》2016,26(3):194-197
研究区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牟乳成矿带西侧,是郯庐断裂带重要分支-郭城断裂带内的主要矿床之一,其矿体严格受NNE和NEE向次级压扭性断裂控制。本文对研究区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模式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简要的总结了其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45.
位于扬子陆块西缘与西南三江造山带结合部位的乡城-丽江地区,北起四川乡城经云南格咱南至丽江地区,在印支期斑岩铜矿带上新发现叠加了燕山期斑岩Mo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乡城-丽江斑岩Mo矿带。受印支期古特提斯洋盆闭合后地壳缩短与加厚的影响,燕山晚期下地壳发生拆沉作用,导致后碰撞型花岗质岩浆侵位,发育了Mo多金属成矿作用,并构成斑岩成矿系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燕山晚期含矿斑岩具高硅(SiO_2=66.29%~79.36%)、高碱(K_2O+Na_2O=5.07%~9.24%)、富钾(K_2O/Na_2O=0.71~2.13)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具有负δEu异常;微量元素具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U、Th、R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的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和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亏损,表明形成这些岩体的岩浆主要来自地壳,具有造山带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区内代表性含矿斑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表明,乡城-丽江结合带燕山晚期的成矿斑岩是由同源岩浆分异演化而来。成矿系统的分析表明,燕山晚期主要含矿斑岩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但具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具有相似或一致的源区特征。在成矿元素的组合上,由成矿斑岩体向外带表现出W、Mo→W、Mo、Cu→Pb、Zn、Ag的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本区燕山晚期花岗岩浆的侵入及Mo多金属成矿作用并不是独立或个别的成矿事件,而是纵跨义敦岛弧、甘孜-理塘结合带及扬子西缘的带状成矿活动,属于区内与燕山晚期岩浆侵入作用相关的统一斑岩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46.
大黑山铝土矿赋存于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下伏地层为峨眉山玄武岩。矿石结构主要以泥晶结构为主,具有少量鲕状、粒屑结构。矿石构造以致密块状构造为主,局部呈层状、似层状。铝土矿石中Al2O3与Fe2O3、Si O2呈现较好的负相关关系,Ti O2与Zr、Hf、Nb、Ta相关性较好,Zr-Hf、Nb-Ta的相关性拟合度很高。铝土矿与峨眉山玄武岩样品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综合稳定元素相关性、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标准化图解、lg Ni和lg Cr二元图解等分析方法对大黑山铝土矿的成矿物质来源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铝土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来自峨眉山玄武岩。  相似文献   
47.
豫西吉家洼金矿位于熊耳山金多金属矿集区西部,是一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产于近南北向断裂带中,在倾向上呈"Y"字型分布,矿化以细脉-网脉状、浸染状黄铁矿化蚀变岩型金矿为主,其次为石英脉型金矿。热液成矿过程包括4个矿化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Ⅳ)。本次工作对吉家洼金矿床主要成矿阶段(Ⅲ)的闪锌矿进行了Rb-Sr同位素测年研究,以限定成矿时代。结果获得Rb-Sr等时线年龄为118.2±2.4Ma,表明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该年龄与熊耳山地区中的庙岭、祁雨沟、公峪等金矿床的成矿年龄基本一致,对于整个熊耳山地区的金矿成矿年龄具有一定的约束意义。锶-铅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吉家洼金矿的成矿物质为壳幔混源,新太古界太华群基底及其重熔形成的花岗岩体可能为铅同位素的主要物源。我们认为,吉家洼金矿床是熊耳山地区在早白垩世区域性强烈的构造-岩浆-流体活动事件的产物,是整个中国东部金的大规模成矿作用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8.
为查明青海驼路沟新型独立钴(金)矿床的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对矿区发育的块状、条带状和浸染状黄铁矿矿石进行了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和黄铁矿硫、铅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矿石的成矿流体氦、氩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3He/4He介于0.10~0.31Ra(平均0.21Ra),40Ar/36Ar比值为302~569(平均373),反映钴矿化流体主要来源于在赋矿岩系中深循环的大气降水;矿石黄铁矿硫同位素值分布集中且接近于零,δ34S变化于-4.5‰~+1.5‰,集中在-1.8‰~-0.2‰,显示深部来源;矿石铅以高放射性成因为特征(206Pb/204Pb>19.279、207Pb/204Pb>15.691、208Pb/204Pb>39.627),且自地层围岩→区域早古生代火山岩→矿石依次明显增大,可能指示高放射性成因矿石铅主要是由以深循环大气降水来源为主的热液不断从围岩地层中淋取而来。  相似文献   
49.
复合酸化剂对鲤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鲤鱼(Cyprinus carpio)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梯度的复合酸化剂(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3%),研究复合酸化剂对其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复合酸化剂显著(P<0.05)提高鲤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效率、饲料蛋白质效率以及饲料蛋白质沉积率等生长性能指标;2)添加质量分数0.3%的复合酸化剂时,鲤鱼肝胰脏、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酸化剂组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有升高的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3)鱼体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肥满度及内脏比等品质指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鲤鱼饲料中添加以柠檬酸、乳酸、磷酸等为主的复合酸化剂,可显著提高鲤鱼肝胰脏、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促进鲤鱼生长。  相似文献   
50.
This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poultry by-product meal (PBM) as a protein source in the culture ofLitopenaeus vannamei. Seven isonitrogenous and isoenergetic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near to commercial diet with about 40% protein and 7.5% lipid. Fish meal was replaced by 0, 30%, 40%, 50%, 60%, 70% and 100% of PBM (diets 1-7). The diet with 100% fish meal was used as a control (diet 1). Post-larvae were reared in an indoor semi-closed re-circulating system. Each dietary treatment was tested in 4 replicate tanks (260 L) of 40 shrimp, arranged in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The shrimps were hand-fed for three times a day to near-satiation (0700, 1200 and 1800) for 60d. Percentage weight gain, survival, feed conversion ratio (FCR),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PER)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shrimps were measure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in growth performance among shrimps fed diets 1-5 (0-60% fish meal replacement). However, shrimps fed diet 7 (100% fish meal replacement)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growth than those fed diets 1-5 (0-60% fish meal replacement). Shrimp fed diets 2-4 (30%-50% fish meal replacement)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growth than those fed diets 6 and 7 (70% and 100% fish meal replacement, respectively). Survival ranged from 94.7% to 100.0% and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P>0.05) among different experimental diets. No differences in body composition were found among shrimps fed different diets.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up to 70% of fish meal protein can be replaced by PBM without adversely affecting the growth, survival, FCR, PER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