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1篇
  免费   847篇
  国内免费   2019篇
测绘学   200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341篇
地质学   6921篇
海洋学   928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362篇
自然地理   408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265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293篇
  1994年   266篇
  1993年   277篇
  1992年   281篇
  1991年   209篇
  1990年   234篇
  1989年   230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8篇
  197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广州白云山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白云山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群落主要由亚热带科属组成,优势科为芸香科,五加科,茜草科,山茶科,壳斗科,鼠刺科,樟科等。优势树种也以相应的优势科属树种为主,群落中胸径≥3cm的个体密度较小,只有1964株/hm^2;群落较为低矮,平均高度只有6m;乔木垂直分化不明显,树种水平分布不均,白云山的植被是次生植被和人工造林改造的结果,只在山谷少数植被没受人类干扰,其现状植被是天然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的混合体,在一些由马尾松发展起来的群落,天然侵入的阔叶树种已在主要层中居优势;群落中可见马尾松衰退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海泡石是世界上用途最广泛的矿物原料之一,但海泡石的鉴定比较困难,使人们难以充分利用海泡石。作通过研究,提出了综合鉴定海泡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章英兰  管建国 《福建地质》1993,12(4):258-267
矿物是组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和各类矿石(如铁、铜、叶蜡石等)的基本物质单位。世界上3000余种矿物大部分是固态无机矿物,而液态(天然汞)、气态(如氮)以及有机矿物(如琥珀)仅占数十种。矿物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如石墨),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属结晶状态。福建境内的地壳历经2.6 Ga的地质演化和多种地质作用,形成种类繁多的矿物,其中新命名的南平石、赤路矿两种新矿物给矿物  相似文献   
15.
16.
曹恩魁 《地质实验室》1996,12(3):161-164
对陕西太白双王碱性碳酸盐岩浆热液金矿床,华阴蒲峪大白团金石英脉型金矿床中碲金矿的产出特征,物理光学性质,化学组成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对矿物的显微硬度,反射率色散值,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提供了可靠的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17.
云南官房铜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显微镜鉴定、电子探针(EPMA)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等方法,首次对官房铜矿的矿物组合和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明,矿石矿物为中-低温热液成因,并受火山机构及断裂构造的控制;银矿物主要为碲银矿和辉银矿。矿石中银与铜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而方铅矿中不含银。银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含铜矿物或黄铁矿中;银的独立矿物含量低,且多呈包裹体的形式存在于黄铜矿、斑铜矿及黄铁矿中,或以微细粒状赋存于矿物颗粒间和斑铜矿的表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冀北—辽西地区早白垩世沉积盆地富有机质沉积岩进行了初步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冀北—辽西沉积盆沉积有机质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很大差异,代表白垩系早期沉积的滦平盆地大北沟组有机质丰度低,这不仅显示其所代表的沉积相带不利于有机质的聚集,也反映了当时生物不够繁盛;大店子组时期沉积相带发生了变化,有机质类型随着发生了变化,丰度有所增高,但总体上显示环境条件不利于生物的发育和繁盛。到了桥头组和义县组沉积岩有机质丰度大幅升高,表明生物界非常繁盛,古气候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大量生成和堆积,总体上反映了温湿的气候条件;但同时也存在较为频繁或交替性寒冷气候波动,具体的古气候环境状态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藏南白垩系黑-红层沉积岩有机质组成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南江孜县床得剖面白垩系黑层和红层沉积岩进行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黑层有机碳含量高于红层5~10倍,红层和黑层饱和烃主峰碳数分别为nC25和nC23;黑层和红层沉积有机质的母质来源都以水生植物和菌藻类等低等生物为主,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非常有限;但饱和烃的分布和主峰碳数的差异可能反映了有机母源物质在种群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是水体温度存在差异造成的,即红层发育时期水体温度可能高于黑层沉积时期.而在高温度条件下,水生生物和陆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造成原始有机质产率和有机质沉积保存量低可能是红层沉积岩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甲酸和乙酸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分析对环境、食品、制药和自然产品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测定方法。本研究利用最近出现的针式固相微萃取技术(NeedlEX),以吹扫.捕集方式对水溶液中的有机酸进行了萃取,然后利用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仪(GC—IRMS)对所萃取的有机酸分子进行了占δ^13C的测定。结果显示,质谱计的信号强度与水溶液中有机酸的浓度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99,P〈0.05),表明Needl EX对水溶液中有机酸具有稳定的萃取能力。在甲酸与乙酸含量分别不低于300μg/mL与200μg/mL的水溶液中,1000mL的吹扫体积可以使两者δ^13C多次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保持在3%和1%左右,且整个实验流程没有造成可检测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低于这两个浓度界线,则分析误差随浓度的降低迅速增加。本研究虽然是针对水溶液中有机酸δ^13C的测定,其萃取方法对其他水溶性挥发和半挥发有机物δ^13C的分析也同样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