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4篇
  免费   810篇
  国内免费   1752篇
测绘学   193篇
大气科学   297篇
地球物理   365篇
地质学   6312篇
海洋学   567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275篇
自然地理   272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54篇
  1995年   292篇
  1994年   261篇
  1993年   273篇
  1992年   272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211篇
  1989年   221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8篇
  197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21.
南海东沙海域的陆坡台地区, 浅表断裂及生物礁发育众多, 浅层新生界多为碳酸盐岩层, 中深层的中生界内部构造复杂, 断裂较多, 常规单船窄方位地震剖面显示中深层反射品质较差。利用双船可以设计灵活的观测系统, 形成双方位角地震探测方式, 对于地下同一反射点的照明, 可以获得比窄方位角探测更好的效果, 也可以改善高速屏蔽层下方、高陡倾角斜层等区域的成像质量。文章通过重点技术的攻关研发, 进行了单源激发、双缆接收的双方位角采集试验, 成功实现该方法在南海海域中深层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22.
以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主力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溶剂抽提—HCl酸解连续处理实验方法,对泥质烃源岩黏粒级组分的游离态有机质和碳酸盐矿物结合态有机质进行地球化学表征。结果表明:游离态有机质可以提供沉积环境、热成熟度、有机质生源等地化信息,碳酸盐矿物结合态有机质能补充有机质生源信息;碳酸盐矿物结合态有机质能更好地保存烃类组分的轻质端,可以指示Botryococcus braunii生源的两环倍半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仅在赋存态中检出。此外单质硫具有相对较高的丰度,相对封闭的矿物晶格赋存环境使有机质的原生地质信息更好地保留下来。对烃源岩中游离态有机质和矿物结合态有机质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更为真实客观的地质推断结果。  相似文献   
323.
晋北娄烦吕梁群变质相带的划分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保奇  王赐银 《地球学报》2003,24(4):325-329
晋北娄烦吕梁群由一套经受过两期不同性质变质作用的泥砂质岩、基性火山岩和酸性流纹岩组成。早期为吕梁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构造形迹总体上呈NE走向;晚期为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所产生的区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走向由早期的NE向扭转为近SN向,且使地层层序发生倒转,并与递增变质带的形成关系密切。选取该区中对变质温度和压力变化反映较敏感的原岩为泥砂质岩石的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地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对沿地层走向上连续分布的特征变质矿物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矿物对地质温度计估算该区不同采样点的变质温度和压力条件,对研究区进行变质相带的划分,确定各变质相带的变质温、压条件,并探讨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为等化学系列地层。沿该地层走向上:西川河断裂以北地区,从北向南,特征变质矿物绿泥石、黑云母、石榴石、十字石和蓝晶石依次规律出现;西川河断裂以南地区,红柱石和夕线石依次规律出现。根据特征变质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首次出现的地点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划分出5个变质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和红柱石-夕线石带。这一完整的递增变质带可与苏格兰高地的巴罗型相媲美。矿物对地质温度计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324.
粉煤灰是燃煤火力发电厂的废弃物,由大小不等、结构疏松的非晶质玻璃相球形颗粒组成,其主要化学成分是铝硅酸盐,具有来源广和成本低等特点。在水热条件下,Holler和Wirsching首先利用粉煤灰与碱(NaOH或KOH)作用合成了沸石。针对油田封堵油层孔隙即改善注水井吸水效果的实际需求,在总结和吸取粉煤灰和沸石颗粒封堵油层孔隙矿场施工成功经验和不足基础上,探索了水热条件下粉煤灰部分转化为沸石的配方组成和工艺条件,研究了改性粉煤灰组成和外观结构特征,评价了改性粉煤灰的封堵效果,分析了改性粉煤灰封堵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对改善油层孔隙封堵效果、提高油田注水效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5.
Li/Fe摩尔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水热合成α-LiFeO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α-FeOOH、LiOH·H2O、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α-LiFeO2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粉体的物相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Li/Fe摩尔比及CTAB浓度对α-LiFeO2物相形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i/Fe摩尔比为30:1,反应温度为210℃,反应时间为6 h时,可得到纯相α-LiFeO2,随着Li/Fe摩尔比的减少,有杂相α-Fe2O3和Li0.5Fe2.5O4生成;表面活性剂CTAB和SDBS对水热合成α-LiFeO2的物相组成没有影响,但对其微观形貌的影响较大.其中,CTAB主要起到了控制粉体粒径大小的作用,而SDBS除了降低粉体粒径外,还影响到了粉体的微观形貌.随着体系SDBS浓度的增大.粉体经历了多面体、层状和类球形3种形貌,并且平均尺寸降至0.3μm左右.  相似文献   
326.
铋、碲金属元素作为广东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中的两种重要伴生矿化组分,其赋存状态及成因研究较为薄弱。通过野外系统地质采样、详细岩矿鉴定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查明了铋、碲元素在该矿床中主要呈独立矿物赋存于金属硫化物内部、裂隙或边缘,形成的碲铋矿物种类丰富,主要包括自然铋、硫碲铋矿B、叶碲铋矿、辉铋矿、碲银矿、碲铋矿、辉碲铋矿、赫碲铋矿、萨硫碲铋铅矿和应硫碲铋矿等。自然铋的矿物颗粒结晶粗大,形成环境相对稳定,是Bi的主要赋存形式之一,且常常出现自然铋和辉铋矿共存。Bi主要来源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和部分围岩中矿化元素的活化,Te的来源与深部岩浆活动或地幔物质有着密切关系。燕山期岩浆热液携带了大量含矿流体上升,当高温热液演化到中温时,Bi、Te金属元素便逐渐富集、沉淀而成矿。  相似文献   
327.
深部地球中水的分布和循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深部地球中的主要物相(橄榄石、辉石、石榴石等及其高压相变产物)是理想化学式中不含H的“名义上无水矿物”,以缺陷形式存在于它们结构中的OH/H2O(统称为结构水)的发现是近二十年来地球科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从天然样品的观察和高温高压实验结果来看,深部地球矿物中普遍含有结构水,其总量可能远远超过了水圈。水在深部地球不同层圈中的分布可能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均一性。在板块俯冲过程中,即使温压条件超过了含水矿物的稳定范围,名义上的无水矿物(如石榴石、辉石等)也可以携带大量的水(质量分数至少数百10-6)进入深部地球,构成了壳幔之间水循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28.
聚源钨矿是华南地区为数不多的大型石英脉型白钨矿矿床之一.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利用α径迹蚀刻、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电子探针等实验手段,对该矿床含钨和含铀矿物开展了精细矿物学的研究工作,探讨了成矿过程中钨和铀的富集规律.研究显示,该矿床钨铀矿物的形成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钨铀主要进入富含Nb、Ti的氧化...  相似文献   
329.
为快速鉴定高温高压(HPHT)合成钻石,前人已开展了系统的发光特征和谱学特征研究,但对比性分析较少,且对电学性质和磁学性质关注不多.本文结合常规宝石学观察、高精度谱学测试以及导电性和磁性测试,对49粒无色、黄色样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铁、钴、镍等金属元素的触媒残余是HPHT合成钻石的磁性来源,测试样品...  相似文献   
330.
1 Introduction Natural beryl is an accessory mineral mainly in pegmatite, partly in some highly diffractionated granite or metamorphic rocks, with the crystal shapes beingprismatic, or occasionally tabular. For tabular beryl found in pegmatit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tabular configuration is connected with alkali metals (Bieus, 1960; Wang et al., 1981) and geneses of the tabular configuration have been reported before. In recent years, tabular beryl has been found in the Xuebaoding W-Sn-Be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