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4篇 |
免费 | 216篇 |
国内免费 | 4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0篇 |
大气科学 | 93篇 |
地球物理 | 87篇 |
地质学 | 1460篇 |
海洋学 | 82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117篇 |
自然地理 | 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83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80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71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1950年 | 2篇 |
1948年 | 5篇 |
1947年 | 4篇 |
1945年 | 1篇 |
1943年 | 5篇 |
1941年 | 1篇 |
193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对西秦岭礼县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系中的基质相含钛透辉石进行了矿物化学研究,根据透辉石中Ti和Al的含量划分出低Ti—透辉石和高Ti—铝透辉石两种基本类型,它们作为同源岩浆演化结晶的产物,结晶顺序前者先于后者。火山岩系的透辉石[Ca(Mg,Fe)Si2O6]结晶过程中广泛存在着CaTiAl2O6(钛辉石)分子替代,晚期熔体富Ti、Al贫Si、Mg。百草山岩筒是演化岩浆结晶的产物,熔体向富Ti、Al、Fe^3 、Na,贫Mg、Si趋势演化;在透辉石成分上表现为CaTiAl2O6和NaFe^3 Si2O6(锥辉石)端元分子对Ca(Mg,Fe)Si2O6的替代。本地区基质相透辉石与世界上典型地区的钾霞橄黄长岩系的透辉石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比性,反映了这种特殊的岩浆熔体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透辉石的结晶过程和阳离子在矿物晶格中的占位。 相似文献
143.
144.
越南西北部大象山群孔兹岩系中发育一套含刚玉+尖晶石+石榴石+夕线石组合的富铝岩石块体,它们呈透镜状包体形式赋存于孔兹岩系内。岩石中刚玉+尖晶石+石榴石+夕线石组合的发育指示岩石经历了超高温变质作用的改造。其中尖晶石和石英的共生组合表明了变质温度高于900℃,而利用岩石退变质矿物组合中的黑云母-石榴石温度计,黑云母-斜长石-石榴石-石英组合温度-压力计估算的变质温度压力条件分别为879~917℃、0.90~0.94GPa。岩石中的早期刚玉+夕线石的组合的存在说明岩石变质作用已经从高角闪岩相进入到了麻粒岩相;而峰期变质矿物组合尖晶石+石英的出现,指示了变质温度高于900℃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另一方面,退变质过程中钛铁矿的发育表明岩石经历了快速抬升降压的过程。变质作用的P-T轨迹分析揭示出岩石经历了早期同步升温增压后的快速增温达到峰期条件,后经历快速等温减压过程。这种温压条件的变化与板块会聚过程中由于俯冲板片的断离而使软流圈上涌造成热异常的温压条件变化基本一致。通过对超高温变质岩石进行锆石SIMS U-Pb测年获得的结果大于58Ma,推测这次超高温变质与喜马拉雅运动中印度与欧亚大陆的初期会聚-碰撞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45.
146.
从赋矿岩系岩石类型的多样性论羊拉铜矿的成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工作,将羊拉铜矿床按矿石的矿物成分和组构分出9种类型,包括矽卡岩型、大理岩型、砂板岩型、角岩型、凝灰质流纹岩型、玄武岩-辉绿岩型、花岗质碎裂岩-花岗斑岩型、安山岩型和绢英岩型。矽卡岩型矿石是构成矿体的最主要矿石类型,但在不同矿段可由碳酸盐岩(里农)和凝灰质火山岩(贝吾)两种原岩形成。矿体在赋矿岩系中有3种产出形态:顺层呈层状.似层状;沿花岗岩与沉积岩接触面呈透镜状;贯穿岩体和沉积岩呈大脉状。它们均与后期构造密切相关,矿体无确定的顶、底板岩石,围岩蚀变以矿体为中心呈环带状分布。研究表明,矿床相对赋矿岩系显示出明显的后成性,属于印支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与古生代混杂岩通过强烈的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的矽卡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7.
在黔西北峨眉山玄武岩顶部与上覆宣威组(P3x)/龙潭组(P3l)不整合接触界面附近,常分布一套Fe-Al岩系,近年发现其中Sc、Nb和REE等关键金属富集特征显著,对这套铁铝岩系中Sc、Nb、REE的分布特征、富集规律和赋存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Fe-Al岩系中富集的Sc、Nb和REE等关键金属,多数已达到综合利用标准,具有较好成矿前景;2)宣威组(P3x)Fe-Al岩系中,Sc、Nb和REE分布均匀、差异较小,Sc主要富集于下部,Nb主要富集于上部,REE主要富集于中下部,主要赋存岩性分别为含凝灰质铁质粘土岩、豆鲕状铝土质粘土岩和铝质粘土岩;3)龙潭组(P3l)Fe-Al岩系中,Sc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南西部,Nb和REE主要分布于北部、南西部,Sc主要富集于下部,Nb和REE主要富集于上部及上覆煤系地层底部,主要赋存岩性分别为凝灰质粘土岩、植物屑粘土岩和碳质粘土岩;4)Sc和Nb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呈分散状态赋存于粘土矿物、独居石、金红石等中,REE以离子吸附态、类质同象和独立矿物等多种赋存;5)Sc、Nb,REE富集经历了风化作用初始富集,后期成岩改造作用再次富集过程,此外,还与Fe-Al岩系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8.
149.
李再会朱同兴尹福光吕涛 《地层学杂志》2013,(4):499-504
渝南与黔北铝土矿含矿岩系的下伏地层都为韩家店组页岩或黄龙组灰岩,顶部为炭质页岩,两地完全可以进行对比,应该具有一致的沉积时代。根据含矿岩系下伏灰岩中的牙形刺Streptognathodus oppletus和Streptognathodus gracilis化石,灰岩时代应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矿岩系的时代可由下伏灰岩和上覆栖霞组来进行限定。结合其他资料,认为渝南与黔北含矿岩系的沉积时代应为早二叠世晚期(相当于Kungurian期)的梁山组。 相似文献
150.
阎鸿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49(4):909-923
斯特列利措夫(简称Str)矿田是一个主要由大型-超大型钼铀矿床构成的矿床群,它位于南滨额尔古纳地区,铀的总储量在25万t以上,平均品位0.20%。该矿田在苏联解体以来的很长时间内几乎是俄罗斯唯一的天然铀来源。该区找铀的工作历程漫长而曲折,并颇具传奇色彩。早在1948年苏联地质部第一局松林大队在南滨额尔古纳地区开始了找铀工作。但因区内几乎所有矿床均属盲矿,而且多埋深较大,1962年之前找铀无果,1962年春已决定放弃在该区进行的找铀工作。1962年夏天高级地质师Л П伊舒科娃参观了哈萨克斯坦产在酸性火山岩中2个规模不大的铀矿床(波统-布鲁姆和克泽尔-萨伊),注意到斯特列利措夫萤石脉围岩霏细岩的蚀变与哈萨克斯坦2个规模不大的铀矿床相似。归来之后,她上书领导力主恢复本区找矿工作并获得了再去做最后一试的机会。1963年5月,伊舒科娃所设计的钻孔一箭中的,发现了首个Str超大型铀矿床,整个局面立刻出现大转折,加速矿田开发成了所有工作的总方针。矿床的普查勘探工作和对矿床的地质研究工作平行加速进行,两者互相促进。不到10年,矿田的大部分矿床被一一发现;到1966年底,Str等矿床的初勘成果已经成为1970年代初组建全苏最大铀矿山的充分依据。到1980年底,矿田已有17个钼铀矿床完成勘探。1992年底19个矿床勘探完成。新一轮找矿采用的方略:首先合理综合运用地质、放射性及传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并合理综合使用深度普查自动装置射孔和钻探手段,进行不同比例尺的立体地质-构造填图;然后在其成果的基础上用钻孔去发现矿体。勘探工作所面对的基本事实:矿床构成的多重复杂性为Str矿田内所有矿床的共同特征;每个矿床的特点各异,其勘探过程不尽相同。初勘使用地表钻探进行,基本网度200 m×100 m~400 m×100 m。详勘使用坑探工程与钻探相结合的手段,采用水平与垂直断面联合的勘探系统,基本网度50 m×20 m~50 m×25 m。所有矿床的勘探成果完全被开采工程证实,并有10%的储量增长。Str铀矿床形成于晚中生代,为区域构造-岩浆活化作用晚阶段的陆相火山作用地区的岩浆热液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是其基本特征之一。铀矿床在矿田内空间定位的重要规律:Str及其他绝大多数铀矿床均受控于南北向、北西向或东西向断裂与北东向额尔古纳隐伏深断裂带交汇。"斯特列利措夫效应"曾迅速地在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中传播,期待在我国,尤其在呼伦贝尔,乃至大兴安岭-燕山山脉中生代构造-岩浆带地区继续发酵,取得更多和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