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概念,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更高要求。生态文明对于矿业城市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矿业城市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加强节约资  相似文献   
32.
枣庄煤炭资源回收利用现状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枣庄市素有“鲁南煤城”之称,是因煤而兴的矿业城市,煤炭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辖区内有陶枣、官桥、滕南、滕北、韩台5个煤田,含煤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3%,现探明储量18.87亿t。滕南、滕北煤田含煤面积较大,资源储量较丰富,主要煤种为气煤、肥煤和天然焦,是优质动力用煤和炼焦配煤。枣庄的煤炭资源自元代末期就开始零星开采,清晚期洋务运动时进入规模开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境内共有各类矿井65对,目前陶枣煤田资源已近枯竭,滕南、滕北煤田已经进入煤炭资源的全面开发期。  相似文献   
33.
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当今,煤炭地下气化是关系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产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措施。中国矿业联合会研究员张以诚同志长期从事地矿新闻、地矿史和矿业城市研究,较早地关注煤炭地下气化问题,除做过许多调查研究外,还遍访专家和一些企事业单位领导,主持召开过专门的座谈会,所提"打一场能源结构调整的‘新淮海战役’——试谈进一步加强煤炭地下气化"以及"把淮海经济区建成国家级煤炭地下气化试验区"的建议,言之有物,值得有关部门和领导参考。  相似文献   
34.
11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岩盐之都——河南叶县授牌仪式暨盐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平顶山市市长赵顷霖和叶县县长闰廷瑞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曾绍金手中接过了"中国岩盐之都"的牌匾.这是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的矿业城市名牌中含金量最高的一个等级.  相似文献   
35.
针对矿业城市发展具有的周期性、分散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从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出发,运用区域城市发展理论,提出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6.
国外典型矿业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受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是基于自然资源与产业转型的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研究对象之一。文章选取国外四个典型矿业城市美国休斯敦、德国鲁尔区、法国洛林和美国匹兹堡,对其转型战略与空间发展战略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矿业城市的借鉴与启示:制定城市与区域统筹发展政策;制定促进矿业城市转型的产业调整政策;规范矿业城市转型的环境保护政策;城市空间结构为城市的转型和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创建企业创业园或产业基地作为转型的空间载体,重点关注对外交通联系的构筑以提升区位条件,以物质景观改变实现文化转型,负责处理和解决衰老矿区遗留下来的土地污染闲置场地的重新有效利用问题,将国土整治规划与城市转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7.
东北地区矿业城市脆弱性特征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业城市面临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和难点。基于矿业城市脆弱性分析框架,分析了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的脆弱性及调控对策,认为矿业城市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突出表现在面临的扰动因素多、强度大,城市结构敏感性较高,自身缺乏应对扰动影响的能力,并且外部援助机制和途径不健全。指出应积极促进矿业城市转型,减少或规避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扰动因素,优化城市人地关系及其内部结构,充分利用城市内外各种应对资源,有效调控矿业城市脆弱性以实现其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8.
乌海市除矿产资源富集外,生态旅游、特色文化、气候资源独具一格,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管理集成、良性发展"的要求,重点规划和建设新型产业园区,以特色资源为载体,大项目带动,培育接替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多元产业格局,实现矿业城市优势再造,走出一条一、三产业健康发展,工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9.
乌海市位于黄河上游,素有"乌金之海"、"塞外煤城"的美誉,是一座资源型工业城市。随着包兰铁路的开通,这里的煤炭资源开始大规模开发,至1976年乌海市建市以来逐步形成了能源、煤化工、建材、冶金四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也是国内电石、硅  相似文献   
40.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广大地矿工作者艰苦奋斗,我国矿也得到长足发展,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矿业开发体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仅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而且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以矿产资源开发为支柱产业的一大批矿业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