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概念,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更高要求。生态文明对于矿业城市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矿业城市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加强节约资  相似文献   
22.
枣庄煤炭资源回收利用现状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枣庄市素有“鲁南煤城”之称,是因煤而兴的矿业城市,煤炭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辖区内有陶枣、官桥、滕南、滕北、韩台5个煤田,含煤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3%,现探明储量18.87亿t。滕南、滕北煤田含煤面积较大,资源储量较丰富,主要煤种为气煤、肥煤和天然焦,是优质动力用煤和炼焦配煤。枣庄的煤炭资源自元代末期就开始零星开采,清晚期洋务运动时进入规模开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境内共有各类矿井65对,目前陶枣煤田资源已近枯竭,滕南、滕北煤田已经进入煤炭资源的全面开发期。  相似文献   
23.
我国是世界上的矿业大国之一,矿产开发总规模居世界第三位。随着矿业的发展,已建成300多座矿业城市,但是矿产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已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诱发多种地质灾害,破坏了生态环境。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不仅威胁到人民生命安全,而且严重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矿山环境的规划、治理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4.
《河南国土资源》2014,(9):53-53
加拿大萨德伯里市:重污染矿都打造环保奇迹 萨德伯里(现在叫大萨德伯里市)是世界最大的镍都和加拿大最大铜都。第一座铜镍矿于1886年投产。铜矿和镍矿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力,也对当地环境产生极大扰动,至上世纪70年代,城市被形容成"月球景观"般荒凉。多年的采矿伐木几乎破坏了该地区所有地面植被,污染了湖泊河流,冶炼厂排烟和废弃岩石流出的酸性物质形成大面积污染,破坏力影响了8万多平方公顷土地及1.7万个湖泊。  相似文献   
25.
7月20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乔恩光等一行8人组成专家评审组,就昌乐申报"中国蓝宝石之都"名牌矿业城市进行初评。验收组先后到昌乐火山省级地质公园、辛旺蓝宝石开采区、中国宝石城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昌乐蓝宝石开采、加工、销售及保护治理等情况介绍,详细审阅了书面申报材料,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26.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矿业城市,尤其是新兴矿业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但在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环境、运作机制等一系列问题亦越来越突出,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矿业城市自身和所在区域的持续发展前景。基于此,针对我国矿业城市的形成特征,以及在向市场经济转换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矿业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 我国的矿业城市,主要是指在非城市区域,因矿业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后形成和发展的工矿业行政建制区。其形成和发展历史较短,基本上是在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全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大幅度上升,在…  相似文献   
27.
矿业城市是指先有矿后建城,以矿产开发而建立起来的城市.诸如乌海市、白银市、克拉玛依等均以不同矿种开发而形成的城市.其区域内典型的是植被稀少、生态脆弱、环境恶化,这些都与开采矿产资源人为破坏有关.矿业城市区域植被恢复是一个重大主题,内容广泛,措施千差万别,本文仅以乌海为例.  相似文献   
28.
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矿业城市是指因矿业开发而兴起、发展起来的城市。矿业在城市经济中作为支柱产业而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建  相似文献   
29.
地表形变是矿业城市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因和表现形式。本文以典型矿业城市焦作市为例,采用SBAS-InSAR方法,构建了密集时序地表形变SAR数据集,提取了地表抬升或沉降速率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该典型矿业城市总体沉降趋势为以东北部地表沉降最为明显,最大抬升速率为51.20 mm/a,最大沉降速率为76.46 mm/a,平均沉降速率为1.45 mm/a,且监测到地面沉降分布主要位于煤矿采空区。本文方法为矿业城市大范围地面沉降监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0.
关中 《国土资源》2005,(8):8-18
∷中国大地上有近20万座矿山. 中国大地上有近500座城镇是因开发矿产资源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这些城镇被称为"矿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