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东海陆架盆地是在元古界、古生界复杂基底上发展形成的中—新生代叠合含油气盆地,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对中国的能源战略意义重大,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将是未来中国东部油气勘探新区及重要领域。台北坳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南部,中生界陆相河湖沉积体系发育福州组泥岩、石门潭组泥岩两套主力烃源岩。根据台北坳陷烃源岩、储盖组合、输导体系等油气藏形成的静态要素为基础,结合油气来源和成藏期次分析,研究其成藏过程,明确了台北坳陷以福州组、石门潭组为主力烃源,福州组、石门潭组及始新世瓯江组砂体为主要储层,油气沿着凹陷边缘的砂体、活动的断层运移,砂体尖灭和断层封闭时期,油气早期成藏;始新世末-渐新世的全盆性挤压反转,油气重新调整聚集成藏。从而建立起台北坳陷中生界早期成藏,后期调整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2.
徐银波 《地质与勘探》2023,59(5):1103-1116
我国陆相油页岩资源丰富,通常沉积于深湖-半深湖、湖沼以及浅湖环境,其中浅湖油页岩主要发育于柴达木盆地、老黑山盆地、黄县盆地等地区。为研究浅湖油页岩的特征和成因,分析其成矿模式,对柴达木盆地团鱼山地区的青柴地2井石门沟组含煤段浅湖油页岩样品分别开展了有机碳、热解、含油率、灰分、挥发分、密度、发热量、主微量元素、X衍射等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油页岩为中灰分、高挥发分、低密度、高发热量、低-中等含油率的油页岩。该油页岩的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成熟度为未成熟。其矿物组成主要为粘土矿物和石英,组成元素以SiO2、Al2O3和TFe2O3为主,具有P2O5、Co、Cu、Zn、Ga、Mo、Ba、Th、U等元素富集,SiO2、TFe2O3、MgO、Na2O、CaO、K2O、TiO2、...  相似文献   
23.
从石门县城往西北走42公里,便到了黄厂街镇,雄黄矿床界牌峪便在这里。郦道元的《水经注》载:“黄水出零阳县西,北连巫山溪。出雄黄,颇有神异。采,常以冬月。祭祀。凿石深数丈,方得佳黄。故溪水取名焉”。  相似文献   
24.
据对洛南石门-潘河断裂以南地区中元古界叠层石组合特征,及其与国内外相应层位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该断裂南北两地区的中元古界地层完全可以对比.因此,石门-潘河断裂不具备地层区划界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5.
据对洛南石门-潘河断裂以南地区中元古界叠层石组合特征,以其与国内外相应层位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该断裂南北地区的中元古界地层完全可以对比。因此,石门-潘河断裂不具备地层区划界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6.
石门—长沙铁路产业带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翔 《热带地理》1998,18(4):302-306,326
阐述石长铁路的概况和经济地理意义,提出构建石长铁路产业带的具体思路和对策措施,指出应采取点轴开发模式,兴建加工制造业和能源的工业走廓以及一系列商品农业基地,并作为沟通我国东部与西部的枢纽地带。  相似文献   
27.
在对石门雄黄矿区唯一的生产井一号窿矿体成矿条件、控矿因素研究的基础上,用逻辑信息法及回归分析法对其深部的找矿远景进行预测,两种方法结合,指明了-370~-420m段的成矿远景,为今后的采矿工作部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8.
胶南隆起北缘石门—薛家庄韧性剪切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门-薛家庄韧性切带曾经历过正-左行平稳、正-右行平稳及左行正滑三期剪切运动。其东段以正-右行平移运动为主,中段具左行正滑性质,而其西段则主要为左行平稳。该剪切带同时又是一条经受了低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形的多相剪切变形带。  相似文献   
29.
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中生代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东海陆架盆地福州凹陷的中生代地层发育较全 ,分布较广泛 ,而且夹有滨海相地层 ,但曾解释为第三纪地层。根据岩性及孢粉 ( Cyathidites- K lukisporites- Dictyophyllidites,Classopollisannulatus- Schizaeoisporites- Exesipol-lenites tumulus)组合 ,介形类 ( Eucypris?sp.,Metacypris sp.)形态的分析对比 ,可与我国东部、尤其是浙闽等地的同年代地层相比拟。结合同位素绝对年龄测定数据、地震反射界面性质和倾角测井等项资料 ,自下而上建立福州组、渔山组和闽江组 ,依次划归下—中侏罗统 ,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  相似文献   
30.
大湖塘石门寺钨矿床碳、氧、硫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门寺钨矿是大湖塘钨矿床的北矿段,位于我国下扬子成矿省之江南隆起东段成矿带西部,钦杭结合带的北侧。针对此细脉浸染型钨矿体中金属硫化物中的硫同位素和方解石中的碳、氧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细脉浸染型矿体中黄铜矿样品的δ34S值介于-2.6‰~-0.3‰之间,平均值为-1.31‰;辉钼矿样品的δ34S值介于-1.2‰~0.3‰之间,平均值为-0.53‰。矿体的硫主要来至深部岩浆或者上地幔。方解石δ13 CV-PDB值介于-11.42‰~-5.76‰之间,平均值为-7.06‰;δ18 OV-SMOW的变化范围为7.13‰~16.34‰,平均值为11.79‰,说明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或者上地幔,并受到有机碳的混合。大湖塘石门寺钨矿段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大湖塘燕山期S型花岗岩岩浆,但不排除成矿流体在上升的过程中萃取了一部分围岩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