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4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773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2334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6篇
  1948年   7篇
  1947年   4篇
  1946年   8篇
  1945年   6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6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安徽铜陵新桥矿区二叠系栖霞组底部和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之间产出层状、似层状菱铁矿矿层。开展菱铁矿矿层成因研究对于深入剖析区域层控矽卡岩型铜铁矿床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粉晶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菱铁矿矿石进行矿物学研究,结果发现菱铁矿矿石主要由菱铁矿、石英、伊利石和有机质等组成,菱铁矿颗粒粒径较小,表面具有成岩自生的自形石英硬模的微结构,SEM原位微区成分分析显示菱铁矿中除了主量元素铁,还含有大量的锰、锌和钙。矿石中存在两种微结构和不同成因的石英:表面具菱铁矿硬模和次生加大结构的碎屑石英;具六方双锥、单锥以及生物成因球形的自生石英。菱铁矿矿石的组成和矿物表面微结构表明其为沉积成因,非岩浆热液起源。富有机质和亚铁的沉积菱铁矿层和沉积胶状黄铁矿层协同作用,可能是铜陵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层状铜铁矿床层控性重要制约因素,以及可能作为燕山期中酸岩浆演化的氧化性含铜成矿流体卸载成矿的地球化学还原障。

  相似文献   
12.
夏湘蓉  劉輝泗 《地质论评》1939,4(Z1):225-230
樂安江有二源:正源曰婺河,出婺源縣北境;東源曰洎水,出德■玉山二縣間之叢山中(即懷玉山脈)。二水會於樂平縣  相似文献   
13.
赵文  何生  郭小文  王永诗  郝雪峰  熊伟 《地球科学》2020,45(9):3487-3501
石英次生加大是砂岩储层中常见且重要的成岩现象.本文通过对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沙三段不同含油级别砂岩样品铸体薄片镜下观察、石英次生加大边宽度和含量的定量统计以及流体包裹体测温,分析了不同含油级别砂岩中石英次生加大边发育特征、期次和石英次生加大所需硅质的可能来源.砂岩样品中石英次生加大边最大宽度和加大边面积分布范围变化大,分别分布在4~90 μm和2.50~39 927.80 μm2之间.砂岩中与油气充注有关的石英次生加大主要有两期,结合埋藏-温度史图,该两期石英次生加大边发育时间分别为距今15~6 Ma和4~0 Ma.钾长石溶蚀和沙三段砂泥岩层中黏土矿物的转化是研究区不同含油级别砂岩石英次生加大边发育的主要硅质来源.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沙三段不同含油级别砂岩石英次生加大边发育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两种特征:(1)不同含油级别砂岩中石英次生加大边最大宽度和单颗粒石英次生加大边面积整体统计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2)石英次生加大边宽度和单颗粒石英加大边面积普遍存在差异性.砂岩孔渗性、含烃流体充注造成的酸性水介质环境和油水分布特征是造成沙三段不同含油级别砂岩石英次生加大边发育相似性和差异性的主要原因,该区砂岩中石英次生加大可作为含烃流体充注的成岩示踪标志.   相似文献   
14.
王璐  金振民等 《地球科学》2003,28(2):143-150
利用拉曼光谱学和费氏台方法对若干地区超高压榴辉岩中柯石英和榴辉岩中石英出溶体的超显微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榴石(或绿辉石)中柯石英向石英相变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绿辉石中石英出溶体和主晶具有一定的晶体学拓扑关系,即石英出溶体长轴有两个展布方向:平行于绿辉石(100)裂理面和平行于绿辉石(-101)面。目前,部分学者推断榴辉岩绿辉石中石英出溶体可作为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标志。笔者认为,棒状定向石英在绿辉石中出溶的温压条件和出溶机理尚未查明。因此,需加强过量二氧化硅单斜辉石出溶机理的超高压实验研究,从而为证实石英出溶体作为超高压标志提供实验定量约束。  相似文献   
15.
CCSD主孔1113~1600 m花岗质片麻岩单元的变形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2000m岩性剖面揭示了1113~1600m花岗质片麻岩段为地表北苏鲁超高压花岗质变质岩剪切构造叠覆岩片中的石湖镇构造岩片的花岗质片麻岩的下延部分。本单元之上下界线为韧性剪切带,内部发育小型韧性剪切变形,仅局部可见旋转碎斑体系等剪切指向标志,以SE向NW的逆冲剪切指向为主,其次为NW向SE的正滑剪切指向,并主要发育于较软弱夹层内,后者成为苏鲁地区存在伸展型穹隆构造的新证据;在1140~1280m岩性段内发育断续、较弱的拉伸线理,拉伸线理总体向SE倾伏,倾伏角为10~36°;花岗质片麻岩单元内部分石英以多晶石英条带的形式存在,花岗质片麻岩主要矿物长石基本没有动态重结晶现象,仅具较弱的形态拉长特征(X∶Z=2左右),总体面理倾向170°E,倾角平均20°,明显不同于其他岩性单元内的面理产状,可能主要代表折返变形之前的近东西向构造,而其他岩性单元受折返变形影响较大,其面理产状主要代表折返阶段形成的NE-NNE向构造;运用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进行石英组构分析并与费氏台测定对比,表明1113~1600m花岗质片麻岩单元经历了中—低温变形,局部残留有高温组构,剪切指向主要为SE向NW的逆冲,其中高温组构与中温组构均显示为SE向NW的逆冲剪切指向,反映折返早期与折返主期岩片的相对剪切方向一  相似文献   
16.
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石英摆倾斜仪前驱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文章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石英摆倾斜仪记录到的2008至2009年3月全球MS≥7.0、中国大陆MS≥6.0地震前前驱波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全球50%的大于7.0级地震震前有前驱波记录,而对于中国大陆大于6.0级地震震前也有前驱波记录;前驱波出现的时间多为震前几小时到7 d左右,存在有形态和幅度的差异,且对应的地震具有地区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土壤到水系沉积物风化过程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行为对化探异常的圈定和解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北京西南房山花岗闪长岩体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盐水及盐酸溶液去除土壤中的活动态微量元素,以模拟含盐水系及酸性水系,实验查明从土壤到水系沉积物风化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变化行为。实验结果发现从土壤到盐水不溶物再到酸不溶物,花岗岩风化指数(WIG值)逐渐降低,表明WIG是表征其风化程度的良好地球化学指标。样品粒度越细其风化程度越高,热液成矿元素含量从粗粒级到细粒级含量逐渐升高,建议采样粒度为80~100目。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以出露于贺根山缝合带梅劳特乌拉蛇绿岩北侧的白音呼舒奥长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LA- ICP- MS U- 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成因、构造环境及二连—贺根山洋俯冲消亡过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白音呼舒岩体富硅(SiO2=66. 50%~73. 04%)、高铝(Al2O3=15. 11%~16. 75%)、富钠(Na2O=3. 50%~6. 16%)、低钾(K2O=1. 46%~2. 38%),相对高锶(Sr=167. 0×10-6~441. 0×10-6)、低钇(Y=5. 30×10-6~9. 51×10-6),富集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和HREE,无明显Eu异常。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音呼舒侵入岩体属于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onalite—Trondhjemite—Granodiorite,TTG)岩系,与高Si 高锶低钇中酸性岩(Adakite,埃达克岩)类似,形成于大洋俯冲带岛弧环境,为俯冲洋壳脱水熔融的产物。锆石LA- ICP- MS U- Pb测年表明,白音呼舒奥长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为309. 2 ±1. 6 Ma,表明该岩体侵位于晚石炭世,反映了贺根山缝合带晚石炭世大洋俯冲带TTG岩浆作用事件。结合二连—贺根山缝合带石炭纪蛇绿岩、石炭纪—二叠纪岛弧型岩浆岩和中生代后造山A型岩浆岩的时空分布与演化关系,表明古亚洲洋二连—贺根山洋盆在晚石炭世并未关闭,而是处于大洋俯冲消减和陆壳增生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