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428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819篇
海洋学   191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16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44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再论洞穴石笋的沉积速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滇、黔、湘、桂洞穴石笋大型剖面的综合研究、,以代表性剖面和典型时(笋)段系统测年和沉积速率研究为例,初步认为,石笋沉积速率大小是气候演变、暖气候、冷气候的识别指标之一,沉积速率为10mm/100a以上是冰后(间冰)期温暖气候的沉积,趋于10mm/100a或以下者,是温暖期气候的冷转变,或冷期(阶)的沉积;1mm/100a左右是冰期寒冷气候的沉积,趋于1mm/100a或以上者是冰期寒冷气候的暖转变或间冰期的沉积;沉积速率极小,往往是冷气候显示,甚至是沉积间断,或是气候和地质、灾害事件的突变点。沉积速率具多变性,引用和识别时应避免以单一速率推算长时(笋)段年序和确定气候或地质事件的年代,不宜跨旋回计速,以避免遗漏沉积间断和气候、地质、灾害事件。石笋沉积间断很普遍,特别是寒冷的冰期气候间断更频繁,观测和测年表明,沉积间断时间累计占成笋期的28.92%~76.26%,全新世温暖气候的沉积间断时间累计,只占成笋期的13.80%以上。  相似文献   
42.
东亚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6]。了解北大西洋地区温度变化和东亚夏季风之间的关系对了解东亚季风的控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葫芦洞和董哥洞石笋δ18O记录显示距今7510ka北大西洋地区千年尺度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变化具有重要影响:较强的东亚夏季风与北大西洋地区较高气温对应,反之亦然[7,8]。但是,在此之前东亚夏季风变化与北大西洋地区温度变化之间是否具有类似的联系?到目前为止对这一问题尚没有明确的探讨。  相似文献   
43.
丛粒藻形态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采集自不同地点的3株丛粒藻(Botryococcus braunii)(AGB-Bb01、AGB-Bb02和AGB-Bb03)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以18S rDNA和ITS区序列为目标位点比较分析了16株丛粒藻藻株的遗传距离和序列相似性,重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丛粒藻不同地理株在细胞大小、聚落大小和聚落细胞数目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亚显微结构显示不同藻株的杯状鞘厚度及细胞包埋程度也存在差异;不同地理株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发生树显示所有藻株可分成2个簇群和4个亚群,存在一定程度的地理隔离。研究证明了18S rDNA和ITS区序列是进行丛粒藻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良好位点。本研究为系统了解丛粒藻的遗传多样性和开展优良藻株选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中国近千年石笋-树轮集成温度记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北京石笋年层和祁连山树轮标准化指数及二者的合成指数与气候的关系,探索对响应不同季节温度变化的不同代用指标进行集成的方法。根据集成序列与中国大区域器测资料的相关计算,建立了年分辨率的跨区域千年温度序列。讨论了中国近千年气温变化的一些特点,发现近千年来年代际温度变化低谷与几个重要的太阳活动极小期非常吻合,大区域平均气候在Sporer Minimum期间响应太阳的突然"冷却",气温下降的速率和幅度比Maunder Minimum期间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5.
基于陕南祥龙洞石笋XL2的19个230Th年龄、218个氧同位素分析以及896个Sr/Ca分析数据,高分辨率重建了4200~1972a B.P.期间陕南地区季风降雨变化.重建结果显示陕南地区这一时期季风降雨有显著的127~105a和57a周期,可能分别受控于太阳活动、PDO和/或AMO的变化.重建时段有3次百年尺度的干旱事件,分别发生于2200~2100a B.P.,2900~2700a B.P.和3600~3400a B.P.,其中2900~2700a B.P.干旱事件对应于北大西洋地区2.8ka冷事件.对比研究显示,尽管祥龙洞石笋和董哥洞石笋δ18O记录整体一致,但除了2900~ 2700aB.P.干旱事件之外,其他两次干旱事件在董哥洞石笋记录中并不明显.而尽管总体上祥龙洞和和尚洞石笋δ18O记录的差异要大,但XL2的3次干旱事件在和尚洞记录都有明显体现.有精确年代控制的祥龙洞、董哥洞及和尚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差异,揭示晚全新世我国季风降雨在十一百年尺度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46.
马兰冰芯记录的青藏高原中部现代升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根据从可可西里地区马兰冰帽钻取的深102.07m冰芯记录中δ18O的年变化,恢复了青藏高原中部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中部的升温变化与北半球20世纪的升温变化的总体趋势一致,最暖阶段出现在50—80年代早期.期间也出现了几次明显的冷的波动,尤其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持续低温,可能与这一时段强盛的夏季风有关.这也表明20世纪末全球急剧升温变化的过程中,某些地区存在气候变冷的波动事件.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以NOAA-18(N)AVHRR/3数据,运用通用劈窗技术获得地表温度。首先,利用MODTRAN 4模拟不同地表和大气状况下热红外通道(Ch4,10.3~11.3μm和Ch5,11.5~12.5μm)的星上亮温,并建立模拟数据库。其次,按照地表温度、大气可降水汽含量、地表比辐射率和观测天顶角,对模拟数据库分组,确定出各分组的通用劈窗算法系数。然后,将构建的地表温度反演模型应用到NOAA-18(N)AVHRR/3数据,模型所需的地表比辐射率由NDVI阈值法确定,大气可降水汽含量是利用Li等(2003)提出的一种劈窗的协方差与方差比的方法来估算。反演结果表明:在观测天顶角小于30°或者大气可降水汽含量小于3.5 g/cm2时,地表温度反演的均方根误差小于1.0K;在观测天顶角小于45°并且大气可降水汽含量小于5.5g/cm2情况下,均方根误差小于1.5K。最后,利用美国通量站的实测数据对地表温度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均方根误差小于1.8K。  相似文献   
48.
????GPS ICD????ж???????18??????????????????????????????????????????????????????????18??????????λ??????????????????????????С???????????????????18???????????????????????????????????????в?????????????????????????????4С???????????????0.01 m??  相似文献   
49.
羌北布若错中酸性侵入体,以浅成—超浅成相的花岗斑岩、流纹质碎斑熔岩为主,另有少量花岗闪长斑岩、英安质碎斑熔岩。用K_2O—SiO_2亚碱性岩分类图解、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型式、C/MA和A/FM摩尔比值图解等分析方法,该岩体岩石显示出富含K、Rb、Th及REE,具中等—强的Eu亏损及强过铝质的特点,反映了岩浆源主要来自于上地壳的部分熔融,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在碎斑熔岩中获得全岩K—Ar法同位素年龄为94.8Ma,反映该岩体侵入时代为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50.
介绍一种嵌入式远程温度监控系统。系统采用Dallas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现场温度数据,采用NiosII作为上位机且配置成嵌入式服务器,构成远程温度控制系统。借助互联网,实现对温度进行远程监控。与传统温度监控系统比较采用了嵌入式的服务器,减小硬件体积,提高了实时性。并给出该系统的硬件原理图和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