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4篇
  免费   807篇
  国内免费   1358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214篇
地球物理   520篇
地质学   3852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376篇
综合类   267篇
自然地理   289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8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6篇
  1942年   3篇
  1931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钾盆地,对盆地内勐野井组层位的泥砾岩段(成盐阶段)粘土样品进行XRD分析;同时对滇中楚雄盆地的相同层位(元永井组)粘土样品进行了XRD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兰坪—思茅盆地内的样品中粘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绿泥石,表明了在成盐阶段较为干旱的古气候条件与较高的古盐度;而楚雄盆地一平浪样品中除伊利石+绿泥石组合外,还含有伊利石/蒙皂石混层矿物,反映了当时的古气候条件与兰坪—思茅盆地相比较为湿润。通过计算样品中各种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指出兰坪—思茅盆地成盐阶段更晚,成盐作用更强。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兰坪—思茅盆地的成盐环境,指出盆地南部卤水较北部浓缩程度更高,南部成盐条件优于北部。  相似文献   
992.
近十几年来,过程研究在陆地表层系统科学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陆地表层系统的复杂性为地理过程研究带来了诸多困扰和挑战,合理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进展的关键之一。该文概述自然地理过程研究的基本方法,并综述相关综合的研究方法;包括格局—过程综合、时—空过程综合、不同地理要素过程综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过程研究在方法上的三大难点,即人为-自然相互作用的辨识与定量化方法、模型综合与选择、尺度转换。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以及相关学科与技术的发展为自然地理过程研究带来了机遇。总之,陆地表层系统自然地理过程研究方法呈微观化、层次化、现代化、模型化和综合化的趋势,而且方法的创新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93.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湿地保护的基础,对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为研究区,采用Landsat 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湿地信息.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三江源地区湿地健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对三江源地区的湿地健康状...  相似文献   
994.
作为元阳水稻梯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的一部分,本文调查了箐口流域梯地的自然生物环境,评价了农业土壤的土壤肥力,采用地质—地貌—土壤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土壤—景观之间的组合模式。研究确定了人为、气候、地形因素为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评价了土壤潜在生产力以及相关的限制因子,并根据FAO体系,确定并划分了主要的土壤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布相当均一;土壤属酸性,阳离子代换量和养分储量总体较低;农业生态系统在较大程度上受哈尼群众人为活动的影响,成功维持了相对活跃的养分循环系统。目前的研究集中在:(1) 本研究区域在整个哈尼梯田系统中的代表性评价;(2) 田间水平上的养分循环研究;(3) 土壤特性对作物产量的影响;(4) 将田间水平的研究结果应用于更大的空间单元。  相似文献   
995.
通过沉积物柱孔隙水中甲烷,SO2-4,Cl-,δc(34S-SO2-4)、δc(13 C-CH4)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了硫酸盐还原和甲烷厌氧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简称AOM)过程在九龙江河口沉积物中的分布规律.测定结果显示两个站位(J-A和J-E)间隙水中SO2-4浓度随深...  相似文献   
996.
中蒙边境查夫—甲乌拉地区中生代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蒙边境东段查夫、甲乌拉和查干布拉根银-铅-锌矿床以及额仁陶勒盖银矿床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初步确定了银多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银多金属矿化大多数在侏罗系火山-沉积岩地层中呈脉状和条带状产出,并且与燕山晚期高钾钙-碱性侵入岩脉群和张裂构造具有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华北—蒙古块体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碰撞期后大规模伸展构造作用所诱发的岩浆及相关流体活动是导致银多金属矿床形成的主导控制因素。尽管上述4处矿床在容矿围岩、几何形态和矿物组分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其产出环境和形成机理大体相似,均属中硫化型浅成热液银多金属矿床。充填有高钾钙-碱性侵入岩脉的北西向和近南北向张裂构造带是寻找银多金属矿床(点)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997.
对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演化、生烃条件、储集条件、生储盖组合类型和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是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新层系。研究区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以浅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前黑山组—太原组发育多套暗色泥岩或炭质泥岩为主的烃源岩,有机质含量中等—较高,以Ⅱ~Ⅲ型干酪根为主,烃源岩演化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储集层以碎屑岩为主,成岩作用强烈,原始粒间孔隙不发育,但不乏溶蚀孔隙较发育的中等—较好的碎屑岩储集层,而且碳酸盐岩也是区内重要的储集层类;中生界为区域盖层,石炭系—二叠系内部的砂泥岩组合构成纵向上的储盖组合;可形成内生连续式、上生下储式、潜山式等多种生储盖组合类型。石炭系—二叠系广泛分布的油气苗或钻井油气显示,为存在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的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分析了上石炭统小独山阶—下二叠统紫松阶阿木山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对玄武岩类型、岩石特征、构造环境等进行了探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石炭纪—二叠纪盆地的基本性质。Zr/TiO2-Nb/Y、SiO2-TFeO/MgO和Zr-Y-Nb图解显示,玄武岩类型主要为亚碱性的拉斑玄武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配分模式为右倾曲线,(La/Yb)N值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Gd/Lu)N值相对较低,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δEu在0.87~1.11之间,无明显Eu异常;N-MORB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K2O、Rb、Ba、Th等不相容元素富集,Hf、Nb、Y等亏损。Zr-Zr/Y和Ta/Hf-Th/Hf构造环境图解表明,该玄武岩产于陆内裂谷,指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额济纳旗及其邻区已进入了陆内演化阶段,为拉张作用下的陆内裂谷(裂陷)盆地。  相似文献   
999.
惠来葵潭地区早—中侏罗世桥源组以海相和过渡相沉积为主。对样品进行全岩分析和ICP-MS微量元素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及其比值反映的古盐度高低与古水深的深浅变化受海平面变化升降影响,具正相关。利用反映古盐度和古水深的m值、Sr/Ba、Ca/Mg、B/Ga和Rb/K曲线编制了桥源组海平面相对变化曲线。桥源组显示2次海侵的沉积旋回,海侵发生在桥源组中下部和中上部时期。对样品进行ICP-MS稀土元素分析和砂岩矿物成分分析,根据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和La/Yb-∑REE源岩判别图解判断,桥源组源岩主要来自上地壳的沉积岩、玄武岩和花岗岩。根据Dickinson图解、Zr-Th、La-Th-Sc、Th-Co-Zr/10判别图解和稀土元素特征值综合分析,构造背景为弧后挤压盆地,具有大陆岛弧的特性,但少有被动大陆边缘成分。物源来自于火山弧造山带。  相似文献   
1000.
湖北省二叠纪梁山组沉积期是一次重要的成煤时期,由于煤层的不稳定性,其煤层层数、厚度、煤质等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岩性、煤层及古生物的研究对比,查明梁山组自下而上共含煤4层,煤层的形成与沉积特征受岩相古地理环境制约。就整个华南沉积盆地而言,从湖北到湖南,岩相古地理沉积模式为北高南低的古陆-潟湖-障壁岛-广海的沉积格局,湖北境内主要为古陆和海湾潟湖,位于湘鄂交界的江南古陆实为障壁岛,跨过障壁岛,便进入华南广海。湖北沉积区相单元主要为潟湖和潮坪,其中潮坪沼泽亚相为煤层形成的最佳环境,巴东麻沙煤田、松宜煤田和蒲圻煤田皆为该环境的沉积产物,其煤层的沉积特征与海侵机制和滞留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