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9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648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2050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49年   3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4年   8篇
  1933年   3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成矿区带:柴达木北缘成矿带(Ⅲ-24)。建造构造:基性-超基性层状杂岩体,Ⅰ号岩体出露岩性以层状淡色辉长岩、闪长岩为主,局部夹超基性岩,代表层状杂岩体上部层序。Ⅱ、Ⅲ岩体以超基性岩石为主,代表层状杂岩体下部层序,是主要的含矿层位。岩石m/f值为1.24~5.06(凌锦兰等,2014)。岩体侵入古元古代沉积变质岩系。牛鼻子梁岩体中辉长岩锆石U-Pb年龄(367.0±2.0)Ma(凌锦兰等,2014),(361.5±1.2)Ma(刘会文等,2014)。  相似文献   
52.
梁峰  张琴  卢斌  姜巍  熊小林  陈鹏  姜仁  梁萍萍  马超 《沉积学报》2022,40(4):1019-1029
通过对威远地区14口评价井或导眼井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开展系统的笔石生物地层、岩相地层、测井响应、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证实了威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古隆起的发育,指出古隆起发育控制页岩的厚度及岩相展布,明确优质页岩展布受古隆起发育控制,并提出水平井井位优化部署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从生物地层、岩性地层、电性特征、地层厚度等方面证实在Z4-Z1—WY1—W5—WX井一带存在(水下)古隆起;2)不同时期地层分布及岩相主要受古隆起发育控制,隆起区及周边地层厚度薄,黏土矿物或碳酸盐矿物含量高,坳陷区沉积厚度大,硅质矿物含量高;3)威远地区五峰组页岩沉积期物源多来自其西部或北部,鲁丹阶早期以生物成因石英为主,物源较少,鲁丹阶晚期物源可能来自川南的黔中古陆,不同的物源方向意味着沉积体系的变化;4)鲁丹阶早期(LM1~LM3)地层储层品质最优,产量高,其储层参数平面展布受隆起发育控制,拗陷区域储层品质最好。建议以鲁丹阶早期地层为目标靶体实施水平井,优先部署该层段厚度较大区域水平井,尽量避开隆起发育区。  相似文献   
53.
以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储集砂体为研究对象,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研究了盆地内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演化过程中储集砂体发育特征,主要表现为: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含砾粗砂岩、中粒砂岩、细粒砂岩等;成因复杂:包括冲积扇砂体、河流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等;分布广泛:具有广覆式大面积分布特征。在上述基础上,系统深入分析了控制盒8大面积砂体分布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强物源、多物源供给是基础,多水系发育是前提,平缓古地貌是背景,高流速河流是动力。其中,强物源、多物源不仅为盆地内提供了丰富碎屑物质,而且控制着盆地内不同区域储集砂体的岩性特征;多水系发育为形成大面积砂体分布提供了条件,发源于物源区向盆地内搬运陆源碎屑物质的六条水浅流急的辫状河道在盆地中部汇合交叉控制着单层砂体厚度及其连片性。平缓古地貌控制着多河道发育和长距离搬运过程中河道摆动、迁移频繁,并相互叠置交叉。高流速河流控制着平缓古地形上发育的多河道不断交叉、复合。并定量计算了盒8段储集砂体沉积时的地形古坡度,平均坡降为1.10m·km-1,平均坡度为0.063°;古河流水体平均流速为8.31m·s-1。进而,结合盆地内钻井实际建立了下石盒子组盒8段独具特色的"强物源供给的缓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54.

杏枫山钨矿床是湘中地区近年新发现的、产出于浅变质岩系中的矽卡岩型钨矿。本文通过电子探针与LA-ICP-MS等技术手段,对杏枫山矿区矽卡岩中的热液榍石进行了主、微量元素组成以及U-Pb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榍石具有以下特征:(1)较低的∑REE、TiO2含量,极低的Th/U,以及较高的Al2O3和F含量,这些均为典型热液榍石的地球化学特征;(2)富W而亏损Mo,表明其形成的热液流体具有富W贫Mo的特征;(3)稀土配分模式为左倾的、轻稀土显著亏损的重稀土富集型,正Ce、Eu异常表明其形成环境较为还原。此外,榍石原位U-Pb定年结果显示该矿形成于215.2±2.7Ma,与邻近白马山钛铁矿花岗岩形成的时间一致,基于地质及年代学证据,我们认为该矿的形成与白马山印支期的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湘中地区钨成矿与印支期还原性花岗质岩浆岩密切相关,为湘中印支晚期区域性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5.
碎块石土由于块石含量较高,块石粒径较大,其水力学参数的确定具有一定困难。首先,采用双套环法对三峡库区泄滩滑坡的滑体碎块石土饱和渗透系数进行了原位试验,并根据土层孔隙率、颗粒级配等因素采用相关经验公式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其次,结合使用张力计和体积含水率仪对其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现场模拟试验,并采用Fredlund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分析。最后,根据土水特征曲线和饱和渗透系数,采用经验公式估算了其非饱和渗透系数。试验及分析表明,该滑坡的碎块石土层的饱和渗透系数为(1.78~3.2)×10-2 cm/s,为强渗透性;材料的细颗粒含量越少,有效粒径及控制粒径越大,不均匀系数越小,相应的渗透系数越大。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泄滩滑坡非饱和非稳定渗透计算提供参数依据,并对同类型土体非饱和水力学参数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6.
57.
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七里村石墨矿床位于内蒙断块南缘中部与吕梁—太行断块的云岗块坳北端之结合处,石墨矿体赋存于中下太古界集宁群右所堡组下段,总体上呈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矿床的形成演化经历了沉积—区域变质—重结晶三个阶段。矿床平均品位C固为3.70%,品位变化较均匀。该区共求得333+(334)?石墨资源量2822.46万吨,为一特大型石墨矿床,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8.
乌兰图嘎超大型锗矿床含锗煤的矿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乌兰图嘎锗矿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产在煤层中的超大型锗矿床,锗金属储量达1600 t。以乌兰图嘎超大型锗矿床的含锗煤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XRD)、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和电子探针(EPMA)详细研究了乌兰图嘎含锗煤及其同时代的红旗煤矿无矿煤的矿物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图嘎含锗煤中的主要矿物包括石英、蒙脱石;次要矿物包括长石、高岭石、伊利石;另含少量三水铝石、角闪石、叶蜡石、石膏、绿泥石、锐钛矿、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和草酸钙石;微量的锆石、闪锌矿、白钨矿、重晶石、黄铜矿、卤化物、磷酸盐以及含Pb、Bi、Cr、As和Sb矿物。未发现含锗矿物。推测含锗煤中的锗可能主要呈有机结合,而Ba、Zn、Ti、W、Pb、Bi、Cr、Fe、As、Zr、Sb、Cu和REE可能主要与矿物相结合。此外,首次在乌兰图嘎含锗煤及红旗煤矿无矿煤中发现含银颗粒或自然银,推测胜利煤田的褐煤可能有相当规模的Ag矿化。  相似文献   
59.
内蒙迪彦庙地区早二叠世寿山沟组地层发育良好,岩性相对稳定,变质、变形程度较低,是研究区范围内早二叠世地层层序研究的理想地区。该课题逐层实测了寿山沟组剖面,从剖面的岩性地层人手,着重分析了迪彦庙地区早二叠世的岩性组合特征、基本层序、沉积旋回特征;同时根据古生物化石类型和组合,推断该区域形成的地质时代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寿山沟组剖面厚度为9598.98m,根据岩性和粒度的大小,可分3个岩段:一段为滨浅海一浅海陆棚沉积;二段、三段为一套浊流沉积岩系,发育特征性浊流沉积构造,为典型的复理石建造。  相似文献   
60.
冈底斯带西段那木如岩体始新世岩浆作用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冈底斯带西段狮泉河南部那木如岩体岩性变化较大,其中产出大量基性岩透镜体及暗色微细粒包体,空间上与花岗岩类呈渐变过渡接触关系。本文在详细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狮泉河-札达一带那木如花岗岩及其中基性岩石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那木如岩体主体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其SiO2为65%~76%,全碱含量较高,花岗岩中K2O+Na2O=5.50%~8.71%,基性岩石中则4.42%~6.7%。花岗岩类稀土元素最高含量为284.8×10-6,最低只有105.4×10-6;而基性岩类最高为120.4×10-6,最低72.48×10-6。两者稀土元素分配曲线均呈右倾平缓样式,花岗岩具有不明显Eu负异常,微量元素显示出花岗岩类和基性岩类具有相似的蛛网分布样式。两者均明显富K而亏损Nb、Ti等不活泼的HFS元素,显示出明显的岩浆混合作用趋势。4件花岗岩和基性岩样品所显示的LA-ICP-MS法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6.11±0.78Ma、45.47±0.4Ma、46.7±2.9Ma和45.4±1.4Ma,变化在45.4~46.7Ma范围内,表明始新世早期(~46Ma)区域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这一时限与冈底斯中、东部岩浆作用时代(40~52Ma)非常一致,表明始新世早期整个冈底斯发生了规模巨大的岩浆事件,暗示着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作用在东西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同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