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18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基于植被覆盖度的石漠化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云南隆林各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利用中巴02B星多光谱遥感数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植被覆盖度的石漠化遥感信息提取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剔除阴影、水体、裸地及耕地等影响因素,结合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无需估算叶面积指数等需要复杂推导的参数就可以有效、准确地提取研究区石漠化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02.
石漠化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严重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进而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讨论了光谱剖面分析的监督分类方法在广西清水河流域岩溶石漠化中的调查,证实了遥感技术在石漠化的调查中是一种有效手段,为石漠化地区的合理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西南岩溶石山区地下水开发在石漠化防治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章 《贵州地质》2006,23(4):261-265
石漠化的形成和发展与缺水密切相关,水资源开发利用是石漠化防治的首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石漠化形成和发展实质、岩溶石山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从理论上论述了岩溶地下水开发与石漠化治理的关系,并以实例论证了岩溶地下水开发对石漠化防治的效果。指出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4.
文章介绍了刁江流域石漠化现状,总结了石漠化的分布特点,指出治理石漠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刁江流域的特点,提出了刁江流域石漠化防治的三大措施,为石漠化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全国水土流失180万平方公里亟待治理 水利部部长陈雷近日强调,目前全国有180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多年平均年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有3.6亿亩坡耕地和44.2万条侵蚀沟亟待治理,东北黑土区的保护和西南石漠化地区耕地资源的抢救十分紧迫。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估算,每年水土流失给我国带来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2.25%左右。  相似文献   
106.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该地区的深度贫困县——广西德保县的2014—2019年各乡镇社会、经济、人口等维度的面板数据,以空间贫困为理论导向,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和GWR模型探索了石漠化地区县域贫困影响因素及溢出效应。空间动态自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乡镇当年的贫困发生率表现出较大的惯性;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就业水平的提升、少数民族占比的下降、人口密度的降低均可明显地促进地区减贫。空间动态杜宾模型估计结果不仅支持了空间动态自回归模型结果,而且表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人口密度分别表现出显著的有益、不利和有益的外溢效应,长期影响更深远。GWR模型结果表明其影响效果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7.
基于“3S”的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的生态环境下,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利用贵州省遥感影像,在3S平台上获取了研究区喀斯特石漠图,分析了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现状。结果表明,全省喀斯特面积11.3158万km2,现有石漠化土地面积达4.1091万km2,约占全省喀斯特面积的36.3%,为西南地区石漠化最为严重的省份。空间分布上,贵州石漠化存在西部重、东部轻、南部重、北部较轻的宏观格局;在2000-2005年,部分潜在、轻度石漠化经过治理转变成了无石漠化,但石漠化总的面积仍在增加,新增总量为5172km2,平均年增长率为2.88%,发展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08.
广西石漠化及其气候因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广西石漠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联,以期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扼制环境进一步恶化,使人们生存状态得到改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9.
应用20世纪70年代末MSS和90年代末TM卫星数据,综合运用ENⅥ、PHOTOSHOP、MAPGIS、ARC/INFO等遥感图像处理与GIS应用软件,通过石漠化训练样区的选择、监督分类、矢量化和数据转换等步骤,实现了石漠化的自动分类与专题图件制作.将分类石漠化图按2mm×2mm的网格进行网格化,依据石漠化所占网格总面积的比例进行归并、筛选,面积>70%以上的网格单元合并为石漠化区;面积70%~50%的网格单元合并为轻度石漠化区;面积<50%的网格单元合并为非石漠化区.调查表明湘西北地区近20a内,石漠化区总面积增加了约300km2,平均每年增加约15 km2,即所占比例由0.54%增加到约1.60%.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南方岩溶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与过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中国南方岩溶区是石漠化广为发展的脆弱生态区域。南方岩溶区土地石漠化的起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地质历史时期其自身环境孕育和存在着自然石漠化过程,在历史时期—现代自然石漠化过程又叠加了人为石漠化过程,人为活动加速、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清朝初、中期是人为活动影响石漠化的重要转折时期,此后人为因素作用比重逐渐超过自然因素的作用比重。岩溶区土地石漠化过程是由植被退化丧失过程、土壤侵蚀过程、地表水流失过程、基岩溶蚀侵蚀过程、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过程合成的地表生态过程,其实质是形成石质荒漠的土地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