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03篇 |
免费 | 2326篇 |
国内免费 | 106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31篇 |
大气科学 | 613篇 |
地球物理 | 945篇 |
地质学 | 5210篇 |
海洋学 | 1530篇 |
天文学 | 102篇 |
综合类 | 890篇 |
自然地理 | 117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07篇 |
2023年 | 314篇 |
2022年 | 330篇 |
2021年 | 405篇 |
2020年 | 330篇 |
2019年 | 335篇 |
2018年 | 238篇 |
2017年 | 317篇 |
2016年 | 268篇 |
2015年 | 336篇 |
2014年 | 592篇 |
2013年 | 533篇 |
2012年 | 664篇 |
2011年 | 611篇 |
2010年 | 498篇 |
2009年 | 585篇 |
2008年 | 528篇 |
2007年 | 475篇 |
2006年 | 495篇 |
2005年 | 541篇 |
2004年 | 421篇 |
2003年 | 319篇 |
2002年 | 277篇 |
2001年 | 221篇 |
2000年 | 212篇 |
1999年 | 207篇 |
1998年 | 186篇 |
1997年 | 177篇 |
1996年 | 139篇 |
1995年 | 152篇 |
1994年 | 150篇 |
1993年 | 92篇 |
1992年 | 157篇 |
1991年 | 135篇 |
1990年 | 114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8篇 |
1975年 | 3篇 |
1972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42年 | 2篇 |
194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近年来随着川东北地区普光、龙岗等一系列特大型气田的发现,叠合型盆地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层系高含H2S气藏形成机理成为了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通过构造反演、数值模拟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后认为,普光古油藏输导体至少发生晚印支-早燕山早期和早燕山中期两期流体活动,油气通过普光.东岳寨等断裂与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白云岩输导体由北西和南西两个方向沿着三个优势运移路径向普光构造汇聚,形成昔光古油藏;自中燕山早期原油发生高温裂解以来,普光气藏经历了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流体调整和TSR控制下的化学改造两个过程.中燕山期是普光气藏接受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化学改造的主要时期,TSR一方面对气藏内部的成藏流体进行改造,造成天然气干燥系数变大和碳同位素变重;另一方面TSR相关流体(烃类、H2S和水等)与储层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储层被溶蚀和硬石膏发生蚀变,对改善其物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晚期构造叠加作用下,普光气藏内部的流体存在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和晚喜马拉雅期两期调整,现今气藏为早期气藏调整后流体经再次运移与聚集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43.
露天温度与柏油路面温度观测业务在本站开展多年,2010年初,本站组成研发小组,研究开发露天温度与柏油路面温度自动观测设备,经过近一年时间研发,于2010年底完成,该套设备能实现自动采集数据、自动上传报文等功能,2011年2月份本站进行人工与自动观测对比,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自动设备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44.
45.
秦沈客运专线路基边坡植被防护设计与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秦沈客运专线路基边坡首次设计为大面积植树、种草进行植被防护,介绍了植被防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46.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陈伟海、朱德浩、朱学稳编纂的《洞穴探测、研究、开发与保护——全国洞穴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一)》(以下简称《选集》)日前已由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7.
基于集水区的尺度下,利用几种相关指标,以生物性与非生物性作一区隔,并进一步与生态工法施工准则加以结合,建立了一评估的方法论,探讨了工法施工之成效性。建立长期的河川水质监测计划,以了解在施工前、中及施工后的水质变动情形,避免工程对河川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生态工法在指标的选择上应包含不同尺度的考量,以河川流域管理之完整性为主,藉由多样化的评估指标,提供决策者在拟定计划时能参考运用;另一方面也需运用生物指标的监测,提供具生态考量之工程规划参数,使工程施工能兼顾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8.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高精度平面控制网设计研究——以向家坝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向家坝和其他一些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高精度平面控制网的设计为例,通过分析与计算,认为采用地面边角网布设方案的现状应该改变。提出以GPS网为主、精密测量地面边为辅的联合网方案。同时指出单纯的GPS网和只测少量地面边作检核的做法也不可取。以向家坝施工平面控制网为例,从精度、可靠性、点位坐标以及经费等方面对其地面网、GPS网和联合网三种方案进行详细的讨论。结论对用联合网取代地面边角网的进一步研究和制订相应规范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9.
余姚市地处浙东沿海,受2013年23号强台风“菲特”影响,遭受百年一遇强降雨,农村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因灾损失达200×10^8元以上。通过对余姚159处地质灾害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余姚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滑坡占本次地质灾害总数的64.2%,主要为小型浅表土质滑坡,中型泥石流2处。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地形地貌、松散层厚度以及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因素有关,其中松散层厚度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最为明显。文中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通过加强防灾避灾宣传,严格审批农村切坡建房,对重要地段的适当回避等,防治并举,以减轻同类地质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地学前缘》2016,(3):24-35
煤系气及其上覆地层各类天然气的共生、共探及共采,是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提高煤系气开发经济性的重要途径。沁水盆地中—南部连续沉积的上石炭统—下三叠统构成了有利的油气生储盖组合系统,煤层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生气和排烃强度大,气源充足,煤系气显示强烈,成藏前景可观。燕山运动中期构造-热事件导致石炭、二叠纪煤层发生强烈的二次生烃和排烃作用,为煤系及其上覆地层泥页岩和致密砂岩储层提供丰富的气源。煤层中天然气以扩散、盖层突破、渗流等方式排烃,累计排烃强度最大的地带沿复向斜轴部分布;排烃作用较活跃和中等活跃地带分布于复向斜轴部的中段和北段,天然气逸散程度相对较低,有利于游离气的富集。总体来看,研究区发育下生(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系)、下—中储(太原组—下石盒子组)、上盖(上二叠统—三叠系)的游离气系统,具有构造、岩性、水力等多种圈闭形式,游离气成藏受控于燕山运动中期的构造分异和异常热事件以及新生代以来盆地持续回返两个关键地质时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