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9篇
  免费   759篇
  国内免费   1075篇
测绘学   303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299篇
地质学   3057篇
海洋学   390篇
天文学   167篇
综合类   251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2篇
  193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肖婧  王兵 《水科学进展》2021,31(6):820-831
为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多种因素对撂荒草地入渗特征的影响,采用野外自然降雨观测法,研究不同降雨特征(降雨量、平均雨强、降雨历时和最大30 min雨强(I30))、土壤前期含水量、坡长(10 m、20 m、30 m、40 m和50 m)和植被盖度条件下土壤入渗特征差异,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判断影响撂荒草地入渗特征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①入渗量随降雨量、降雨历时和I30增加而增大(R2>0.55,P<0.01);入渗补给系数随降雨量、I30和平均雨强增大而减小(R2>0.12,P<0.05);平均入渗率随降雨强度、I30增加而递增(R2>0.53,P<0.01)。②入渗量和平均入渗率随前期含水量增加而减少,入渗补给系数随之增加而增大(R2>0.13,P<0.05)。③入渗量、入渗补给系数和平均入渗率总体随坡长增加而增大(R2>0.56,P<0.01),但在坡长30 m和40 m之间存在临界坡长。④在入渗效率较高的情况下,植被对土壤入渗的影响并不显著,降雨特征和坡长成为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62.
长江三峡库区位于我国地形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质环境复杂,斜倾顺层基岩滑坡较为发育。本文以重庆石柱龙井滑坡为例,详细分析了大型斜倾顺层基岩滑坡的变形特征、成因机理和破坏模式、并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了滑坡在四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龙井滑坡位于扬子准地台石柱向斜北西翼,体积约1.42×106 m3,主滑方向162°,前缘发育两个次级滑坡;(2)受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和降雨等因素影响,滑坡目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变形方式主要为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和局部鼓胀变形;(3)滑坡同时处于暴雨和前缘次级滑坡滑动条件下,稳定性为1.03,处于欠稳定状态,滑坡易沿软弱夹层发生整体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163.
豫西地区熊耳群火山岩钠长石化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豫西地区熊耳群火山岩的钠长石化进行镜下观察发现:熊耳群火山岩中的长石有交代作用的痕迹,对长石的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显示熊耳群中性火山岩中的长石几乎均为钠-更长石,且钠长石占绝对优势,酸性岩中均为较纯净的钠长石(~A b97),这些钠-更长石是岩石遭受普遍钠长石化的结果。通过熊耳群与后期中基性侵入体的对比,揭示熊耳群火山岩的钠长石化的形成与熊耳群的喷发近于同期,可能主要是岩浆期后蚀变作用所造成,熊耳群喷发晚期海水的灌入可能也对钠长石化有所贡献。蚀变作用导致了熊耳群火山岩碱质(N a2O K2O)偏高,其原岩可能为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  相似文献   
164.
冈底斯成矿带是西藏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在该成矿带北部申扎县首次发现的甲岗雪山钨、钼、铋多金属矿床是不同于其南部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新类型,该矿床的发现是藏北地区内生金属矿找矿的重要突破.文章对该矿床矿石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岩,围岩(地层)可能只提供了少量成矿物质;该矿床硫的来源单一,属于岩浆硫范畴,矿石与围岩中的硫具有相同的来源;铅的来源以地壳铅为主,并混有少量地幔铅.根据上述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及同国内外同类型矿床的对比,认为甲岗雪山多金属矿床是在大陆碰撞后陆内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于喜马拉雅中期中酸性岩浆活动阶段,矿质主要源自岩浆的石英大脉型钨、钼、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65.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用于深部勘探时,观测到的垂直磁场脉冲响应非常微弱,常伴有严重的干扰噪声,从噪声中提取反映深部地层的中、晚期磁场信号非常重要.为此提出将多分辨率小波分析应用于电性源瞬变电磁法数据分析,并对西部某勘探区垂直磁场响应的迭前和迭后教据作多尺度分解后进行分析和比较的结果表明:①小波分析对数据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特性,垂直磁场响应的迭前和迭后记录在不同频段上的分布特征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②高频干扰主要反映于数据的分解细节,反映深部信息的中、晚期弱信号存在于分解概貌;③迭后记录加入随机噪声与不加入随机噪声的处理结果类似,而迭前记录则不同,迭前记录比迭后记录具有更丰富的信息,并主要表现在早期.在电性源瞬变电磁法深部勘探中,利用更多的迭前记录的小波分解概貌对资料处理的解释工作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6.
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自渐新世以来,不断发生自北东向南西的掀斜隆升和右行走滑剪切作用,从而对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流域的环境,尤其是水系的演化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南北向河流的阶地高差自北东向南西逐渐降低;右行走滑剪切作用使水系同步发生异常弯曲;主河道向西南方向迁移,紧逼西南岸;河道两岸水系和河谷地貌发育不对称;现代地壳形变资料表明,阿尔泰山的掀斜隆升和右行走滑剪切作用仍在继续,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还将继续存在和发展.认为由北东向南西的掀斜隆升和右行走滑剪切作用是欧亚大陆阿尔泰山脉西南麓隆升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7.
杨高  刘柳颖  周春山 《热带地理》2021,41(3):562-572
对21位有过广州长租公寓租赁经历的租客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逐级编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了广州长租公寓租赁意向影响机制模型.研究表明:租客在长租公寓租赁过程中,其租赁行为会受到租赁意向的驱动,租赁意向受到租赁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共同影响.租赁态度由住房情感需求、住房品牌偏好...  相似文献   
168.
分别在室内培养箱、海滨室外跑道池和不同自然海区,通过一次性和半连续添加营养、以及检测海区水质和藻体生长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浓度、温度和氮磷比条件下,长心卡帕藻氮吸收速率的变化和氮吸收速率随时间变化,以及栽培该藻的环境生态贡献。小型实验、中试放大和海区规模栽培结果表明:(1)在10—50μmol/L范围内,该藻吸收氮速率随氮浓度增加而增大;(2)当氮浓度一定时,氮磷比在1—50范围内对该藻吸收氮速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3)温度对该藻吸收氮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温度在28℃时氮的吸收速率最高;(4)尽管一次性添加营养实验中长心卡帕藻吸收氮速率随时间变化表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但是进一步的半连续添加营养实验证实,导致吸收速率下降系底物氮浓度限制,而不是藻本身吸收能力下降,结果还显示卡帕藻具有连续吸收同化无机氮能力;在自然光温度变化和不受底物浓度限制条件下,该藻藻体去除无机氮效率最大维持在0.3μmol/(gFW·h);(5)海南陵水黎安海湾水质数据显示,栽培该藻去除海水富营养化和净化水质作用显著,其去除海水富营养化的年贡献为33t氮素。  相似文献   
169.
对二长棘鲷和黄鳍鲷的骨骼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长棘鲷脑颅中的上筛骨、侧筛骨、额骨、眶下骨、蝶耳骨、上枕骨,咽颅中的前上额骨、腭骨、舌额骨、齿骨、鳃盖骨、尾舌骨、咽鳃骨等与黄鳍鲷相应部分的骨骼有明显差异,某些特征可作属间或种间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70.
海水拌养混凝土耐久性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水拌养混凝土耐海水侵蚀试验和海水中化学成分对水泥胶砂与骨料的影响分析,以及海水拌养混凝土的工程应用与调查结合长龄期强度跟踪观测,研究了海水拌养素混凝土的耐久性.旨在为淡水资源匮乏的海岛工程建设应用海水拌养混凝土,减少从大陆船运施工用淡水,节省工程投资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