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根据建立的城市社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对石家庄市城市社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单因素和综合评价,并探讨主要社会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52.
2021年1月石家庄市远郊村疫情是中国首次爆发于农村地区的COVID-19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依据941例确诊病例确诊前14 d个体移动轨迹,以传播网络结构性分析和流行病传播动力学分析为手段,对比大城市城区,拟从疫点形成、输出形式、热区扩缩三方面解构农村地区COVID-19传播网络。结论如下:(1)疫点数量和类型较多。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与中心城市同时并发形成新疫点;社区活跃度较高导致共同暴露疫点形成;短距离“钟摆移动”加大了个体移动轨迹交叉密度,进而增加了临时暴露疫点形成的风险。(2)具有显著的个体-个体接触传染特性以及上下游输出关系链特性,家族聚集性以及家族高代次输出是二次输出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3)有症状确诊病例延迟决策就医致使其隐匿时间较长相对危险度较高,导致网络热区范围和扩缩时间跨度增加。基此,本文提出机场邻近区域防控扩展、潜在疫点溢出人员延长管理、风险缓冲隔离区合理划设3点建议。散发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传播网络研究是一种有益探索,将为提高农村地区公共卫生网络韧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
基于遥感的石家庄市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石家庄市1993年TM、2000年ETM+和2007年TM这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获取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分析了石家庄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借助FRAGSTATS软件进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的总趋势是耕地减少,水域和建筑用地增加,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略有下降,研究区整体的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先增加后减少,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形状指数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减小。 相似文献
54.
55.
根据石家庄市区场地脉动和剪切波速的实例资料,分析了石家庄市区场地脉动的特征以及剪切波速,并给出了场地脉动周期与场地土怪固有周期的统计关系。认为该地区的脉动周期随覆盖层厚度及覆盖层层数的增大而减小,而剪切波速则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6.
石家庄市位于华北平原腹地,地处京津冀都市圈,区位优势优越,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是全国铁路、公路、邮政、通讯的重要枢纽,现辖6区、12县、5个县级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全市现有耕地面积58.843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52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96亩,低于全国和 相似文献
57.
58.
石家庄的高温闷热天气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高温闷热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均有很大的影响。针对近几年来石家庄频繁发生的高温闷热天气,对比分析了石家庄市与附近大城市及“三大火炉”城市的温度变化和高温闷热特点,并对干热和闷热者了区别分析,总结了它们出现的天气形势特点。 相似文献
59.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地域价值结构与变涵基准地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高新区地域价值结构的研究,阐述了不同用地类型地价比率和不同级别地价变化梯度,旨在建立动态基准地价体系,为今后及时把握地产市场价值的变化提供依据。同时提出了变涵基准地价的概念及其在应用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0.
氮同位素技术的应用:土壤有机氮作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的条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土壤排水良好、氧化的地下水环境中,地下水的氮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源的特征。当地下水硝酸盐的δ15N值在+4‰~+9‰范围内时,这个值域指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是土壤有机氮或化肥与粪便的混合。通过分析对比前人研究资料,地下水中硝酸盐是否来自土壤有机氮的转化,其前提条件是研究区土壤有机氮是否丰富,特别是包气带中是否积累了大量有机氮转化的NO3-,并以石家庄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为例,说明了这种条件分析在氮同位素技术应用时的重要性。通过包气带岩性、有机质和NO3-含量分析、施肥区与未施肥区灌水试验对比,土壤有机氮不是石家庄市地下水NO3-的一个主要污染源。当地下水硝酸盐低浓度时(1991),85.7%的样品NO3-的δ15N值在+6.1‰~+8.4‰范围内,指示污染源主要为化肥与粪便的混合,而当现今的高浓度时,样品硝酸盐的δ15N均值(+9.9‰±4.4‰)大于+8‰和超过半数(65%)样品的δ15N值大于+8‰,指示污染源主要是粪便或含粪便的污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