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5篇
  免费   1144篇
  国内免费   1345篇
测绘学   733篇
大气科学   313篇
地球物理   892篇
地质学   4124篇
海洋学   571篇
天文学   99篇
综合类   373篇
自然地理   329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462篇
  2021年   466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320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64年   4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百川归海,海纳百川。海之浩瀚、海之伟力、海之博大,人皆共睹。然而,美丽深邃的海洋,她慈爱无私、富饶珍贵、包容厚德,却尚未赢得人们真正的敬重。海是生命之源,海是人类之母。据科学家考证,原始的生命体大约于35亿年前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经历了漫长的生物进化之后,人类最终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蕴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丰富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交通资源……蔚蓝的海洋,还以慈母般的胸襟拥抱和接纳  相似文献   
102.
GML分布式广义空间数据引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解析GML规范与空间数据引擎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语义对象模式表达的分布式广义空间数据引擎(SDE)模型。在通用大型数据库平台与通信机制支持下,用语义对象模式的GIS语言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分布式广义SDE模型。对模型开发成果的应用与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3.
欢迎订阅欢迎赐稿欢迎刊登广告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刊《地理信息世界》是我国唯一以推动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宗旨的最具权威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地理信息世界》面向地理信息系统、卫星与导航、遥感、测绘、地图、仪器装备、计算机等领域,聚焦学术技术前沿,荟萃科技产业成果精华。  相似文献   
104.
远源细粒辫状河广泛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其形成的致密储层是深入挖潜油气面临的挑战。结合现代远源细粒辫状河演变的遥感记录影像,运用基于泥沙水动力学的沉积过程数值模拟软件Delft3D正演远源细粒辫状河的生长演化过程,并探讨物源供给对远源细粒辫状河形态的影响,深入剖析和解释远源细粒辫状河心滩坝演化与河流分叉的交互作用和沉积过程,并进行了现代沉积验证。研究表明:①河道沿下游方向由窄变宽是触发远源细粒辫状河形成的主要地形条件。河流流速和河岸牢固程度是决定河流宽度的重要因素。②远源细粒辫状河心滩坝演化与河流分叉的交互沉积过程是心滩坝泥沙与河流流水交互作用的沉积演化过程。心滩坝泥沙与河流流水交互作用具体包括泥沙在河流中的沉积作用和河流对泥沙的侵蚀作用。③远源细粒辫状河心滩坝演化与河流分叉的交互沉积过程包括3种:河道内心滩坝加积导致河流分叉、心滩坝与河岸分离导致河流分叉、心滩坝的局部冲裂分解导致河流分叉。该研究丰富了远源细粒辫状河沉积理论,并且有助于分析远源细粒辫状河沉积相的储层空间展布规律并应用于油气的深入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05.
目前,由空间数据引擎管理遥感影像数据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在对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的合理组织和有效管理以及数据共享方面,还需要寻求更有效的方法。本文在分析不同遥感影像类型的基础上,结合罗布泊“大耳朵”地区研究的需要,设计实现了该区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库。讨论了逻辑上设计相同空间分辨率和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存储的方法。即根据遥感影像数据的空间分辨率进行分类,并通过遥感影像元数据表建立多源遥感影像数据之间的逻辑关联来组织和管理影像数据的设计方法。该方法的成功运用,为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库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6.
夜间经济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重要表征。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夜间经济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或基于市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小范围精细化研究。本文融合多源数据为夜间经济提供了新的视角,相较于传统的调查数据,具有更加快速、高效、广泛的特点,适合于夜间经济大范围研究。本文基于夜间灯光、POI、OD流等多源数据,采用DBSCAN、K-Means++等空间聚类算法和研究供需关系的盈亏法,分别从消费者角度和商户角度识别厦门市夜间活动热点区域和夜间服务设施分布区域,分析厦门市夜间经济时空分布格局及相关性。研究表明:① 厦门市夜间活动在空间上呈多环状分布并向四周递减,夜间活动热点区域分布受假期的影响因地而异;② 厦门市部分区域已有服务设施未能很好地服务于夜间经济,现有的照明、夜景等夜间灯光基础设施存在供给不足之处;③ 居住人口密度与夜间活动密度呈中度正相关,研究结果具有有效性,夜间服务设施盈亏值及数量、夜间灯光与夜间活动密度呈中、弱度相关,并且餐饮设施更加依赖于夜间灯光。最后,为厦门市未来夜间经济建设提出了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和心理提供不同的夜间服务、加强夜间灯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市场扶持的举措。研究结论对促进社会就业、增强基础设施使用率有积极意义,同时也能够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寻找长江历史演化信息的关键地区之一。本文通过DY03孔长时间序列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利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示踪物源变化,初步揭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源变化的总体情况,分析讨论长江三角洲地区沉积记录对长江贯通的指示意义。研究发现,在晚上新世31Ma左右时期,钻孔中指示物源变化的 K2O/Al2O3, SiO2/Al2O3, Zr/Ti,Th/Sc,Th/Co,Th/Cr,Nb/Co等元素比值都发生由高到低的显著变化,而3.1Ma之后元素比值变化不大。化学风化A-CN-K图解也进一步说明在3.1Ma前后,沉积物具有不同的化学风化趋势。以上特征说明,在晚上新世时期本区物源曾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沉积物来源由近源转变为远源,源岩由酸性长英质矿物为主转变为基性矿物为主。这次物源变化很可能说明最早在晚上新世长江上游物质已经通过长江三峡输送到现代长江三角洲地区。  相似文献   
108.
针对多源遥感影像之间成像机理不同、非线性光谱辐射畸变大以及灰度梯度差异明显等所导致的匹配困难问题,提出深度特征融合匹配算法(Feature Fusion Matching Algorithm, FFM)。(1)通过构建特征图金字塔网络提取影像深度特征,使用特征连接结构将语义丰富的高层特征与定位精确的低层特征互补融合,解决多源影像同名特征难以表征的问题并提高特征向量的定位精度;(2)对原始维度1/8的特征图进行交叉变换来融合自身邻域信息与待匹配影像特征信息,通过计算特征向量间的相似性得分得到初次匹配结果,针对特征稀疏区域,提出滑动窗口自适应得分阈值检测算法来提升匹配效果;(3)将匹配结果映射至亚像素级特征图,在小窗口内计算像素间的匹配概率分布期望值来检校优化匹配结果,提高匹配点对的准确性;(4)使用PROSAC算法对匹配结果进行提纯,有效剔除误匹配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正确匹配点。试验选取6对多源遥感影像,将FFM同SuperPoint、SIFT、ContextDesc以及LoFTR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FM算法在匹配点正确率、匹配点均方根误差以及分布均匀度等方面远优于其他算法。将FFM匹...  相似文献   
109.
数字锁相频率源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数字锁相环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及集成频率合成器Q3236的功能特点。对Q3236外围电路参数进行了分析设计。同时也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0.
Fine root is critical to restrain soil erosion and its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of great influence on the restraining effects. This study studied the fine root biomass(Br)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aged Leucaena leucocephala(5, 10, 15 years) in debris flow source area in Jiangjia Gully by digging downward to the bottom at different distances to stem in three directions on slope. The results showed the Br increased dramatically by 143% from 5 years to 10 years and then rose slowly by 38% from 10 years to 15 years. The Br of 5 years was significantly asymmetric between uphill and alonghill directions, but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among directions for other ages, and a concentration trend appeared to exist in downhill and alonghill directions. Moreover, fine root(D≤1 mm) was significantly heavier than that of fine root(1mmD≤2 mm), playing a leading role i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whole fine root, with a logarithmic or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The results presented may shed light on fine root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evaluation of its effect on slope stability in debris flow source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