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60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定量地测量成矿流体中成矿元素的含量对于解决矿床成因和探讨成矿流体的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单个包裹体激光显微探针拉曼光谱法、包裹体显微光谱分析法和包裹体群的化学成份分析。前两种方法可以对包裹体(或单个包裹体)中的气体、液体和固体进行定量分析,在国外发展比较迅速,我国还几乎是空白,个别学者作过尝试,但由于分析标准和仪器水平等  相似文献   
23.
邱华宁  孙大中 《地球化学》1998,27(4):335-343
采用真空击碎技术提取东川汤丹铜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40Ar-39Ar法年龄测定,获得了逐渐下降的阶梯形年龄谱,表明流体包裹体含有过剩氩;数据点在40Ar/36Ar-39Ar/36Ar图解上构成等时线,等时线年龄为(712±33)Ma,代表了矿床的形成年龄。随后对其粉末进行40Ar-39Ar阶段加热(100—800℃)分析,形成相对比较平坦的年龄谱,坪年龄为(317±6)Ma(39Ar占45%,含真空击碎分析在内),粉末加热分析全部数据点构成的等时线年龄为(321±13)Ma。电子探针分析和显微镜观察证实了该石英样品中含有粒径大于100μm,K2O含量为8%-10%,形成时间明显晚于石英的白云母类富钾矿物,粉末阶段加热分析结果表明~320Ma应为后期白云母类矿物的年龄。  相似文献   
24.
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常规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是通过设置真空管网、水平向排水砂垫层和竖向排水体共同完成。为节省砂源和经费,设计了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它是对常规真空预压法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本文通过对直排式真空预压与常规真空预压现场试验区的监测与检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出:直排式真空预压大幅度提高了真空预压的能效,即直排式真空预压在排水板不同深度内的真空压力比常规真空预压高出10%~50%,且深度越深效果越显著;直排式真空预压的沉降速率比常规真空预压提高约30%,直排式真空预压比常规真空预压平均总沉降量提高49.3%,缩短了预压时间;同时直排式真空预压法所加固的土体,其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均好于常规的真空预压法,且不需中粗砂垫层,节省了材料,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5.
真空预压法加固吹填土的孔隙水压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真空预压法处理吹填土时,孔隙水压力变化常常反映土体固结程度的好坏。通过6个模型箱试验,监测不同排水系统下孔隙水压力变化,确定有效排水体间距。研究发现0.4m间距的土内孔压下降效果比0.8m间距的土内孔压下降效果好;排水体内的孔隙水压力与排水体类型有关,且距离排水体10 cm处土体内的孔隙水压力仅为排水体内孔隙水压力的1/2弱;滤膜排水系统中的吹填土孔隙水压力下降幅度最快,B型排水板系统次之,而砂井系统最慢。另外,对于吹填土而言,排水体有效间距介于0.4m与0.8m之间,其中滤膜的有效间距最大,B型排水板次之,砂井远小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26.
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加固高塑性软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处理常规排水固结法难以处理的高塑性软土,进行了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加固的大比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试验首先对塑性指数为26~29的高塑性软土进行真空预压的加固,待固结度达到80%后启动电渗进行加固。试验中对电流、电势和表层沉降等进行了全面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电极反转、间歇通电技术有利于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土体强度由加固前的0~7.1kPa增长到加固后的18.2~26.2kPa。后期电渗对强度增长的贡献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7.
秦皎 《岩土工程技术》2014,(1):45-47,55
依托珠江流域某冲填土场地工程实例,介绍了真空预压法的施工参数及应用效果,另对“薄弱部位”泥浆搅拌桩密封墙处地层的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真空预压法适用于此类场地,加固效果明显,但密封墙位置强度降幅较大,需采取换填等措施二次处理后才能使用,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28.
胡利文  洪义  王德咏 《岩土力学》2023,(10):3059-3070
水下双面真空预压既有低位真空比顶部真空更大降低土体内孔隙水压力的特点,又有水下真空预压可以更好利用上覆水荷载的优点。然而双面真空预压目前仅在处理疏浚土时应用,在固结机制和固结行为方面研究尚不深入。为探讨水下双面真空预压的加固特征和加固效果,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模拟软土在顶部与底部同时受真空联合砂井预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对孔隙水压力和变形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水下双面真空预压总水头分布的变化、应力路径的发展,并评价了固结速率。通过试验和分析发现,水下双面真空预压比陆上真空预压有更大的有效预压荷载,砂井能加速土体固结并减少土体最终沉降,加固区中部应力路径基本按K0发展;同时在重力与真空双重作用下,底部孔隙水压力下降值远大于顶部孔隙水压力下降值,加固后期底部为低水头区。上述发现增强了对水下双面真空预压的认识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地区含榴辉岩透镜体花岗质片麻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相平衡模拟以及黑云母和石英40Ar/39Ar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花岗质片麻岩在加里东超高压变质之后,折返过程中发生角闪岩-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的变质条件和变质年代。矿物学和相平衡模拟显示,发育变形石英细脉的黑云母花岗质片麻岩高角闪岩相变质矿物组合(M1)为黑云母+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金红石+矽线石+钛铁矿,对应变质条件为T>620℃,P>0.16GPa;低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变质矿物组合(M2)为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微斜长石+石英+榍石±绿泥石,变质条件为T=390~420℃和P=0.10~0.19 GPa。花岗质片麻岩中黑云母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定年获得了一个上升的阶梯状表观年龄图谱,在中高温阶段则形成了一个平坦的表观年龄坪,坪年龄为353.9±1.8 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356.7±5.6 Ma。变形石英脉样品真空击碎提取流体包裹体40Ar/39Ar...  相似文献   
30.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用地热能替代高碳能源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井下保温管技术是影响地热能开采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从保温管的结构、材料、保温材料及制作工艺方面介绍了井下保温管的发展研究现状,指出纳米保温材料与真空油管的融合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真空纳米保温管是用于深部地热能开采的首选,同时也指出了真空纳米保温管的基础结构因素对保温性能的影响机制是研究的重点,为优化保温管的制作工艺、降本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