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520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1014篇
海洋学   330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25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5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0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底部抽真空预压法砂井地基固结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福海  陈雷  郭帅杰  任朋勋 《岩土力学》2014,35(10):2787-2793
基于谢康和等应变条件砂井地基固结理论和Hansbo砂井固结理论,考虑底部抽真空预压法加固方法中真空作用面位于固结土层底部的实际边界条件,推导出忽略竖向渗流情况下的底部真空预压加固地基固结方程解析解答。根据超孔压固结方程形成过程以及其解析解表达式,分析其与一般负压径向固结解答的区别。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实测数据与解析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不同位置处孔压和固结度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同时运用该模型也可有效验证已有关于底部抽真空室内模拟及现场原位试验结果。底部抽真空轴对称固结解析解可为底部抽真空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支持,推动底部抽真空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罗勇  李春峰  邢皓枫 《岩土力学》2014,35(5):1406-1412
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对赫章特大桥195 m主墩下的大直径嵌岩桩承载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首先采用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光纤技术在桩基测试中应用的可行性;然后通过现场埋设和施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整理与分析,系统研究了大直径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及其荷载传递机制;依托工程的实测变形量进一步证明了光纤测试技术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基于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结果对大直径嵌岩桩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具有参考价值,同时对光纤测试技术在桩基测试中的应用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对真空预压法软基加固施工中某些工序或工艺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的概述,提出相应的观点和解决办法,同时对此法施工中影响边界以外建筑的影响距离做了初步探讨,以期今后施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94.
季节冻土区保温隔水路基防冻胀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冻土路基温度场数值模型,结合室内模型试验,对保温隔水路基进行热-应力耦合计算,并用试验结果验证计算模型,旨在研究普通路基与保温隔水路基在环境温度变化时路基温度场和位移场的变化规律,对比评价保温隔水路基防冻胀效果。结果表明:相比普通路基,保温隔水路基保温效果明显,其冻结时间推迟约22%,冻胀速率减小60%,冻胀量减小35%~60%。此外,保温隔水路基竖向变形相对较小,变形过渡平缓,横向变形显著减小,由变形引起的破坏作用减弱,说明保温隔水路基是一种较好的防冻胀路基结构。  相似文献   
995.
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极限上拔承载力变分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极限上拔承载力问题,根据塑性极限平衡原理,假设基础周围土体发生整体剪切破坏并服从Mohr-Coulomb破坏准则,建立静力学平衡方程式,并结合变分法原理求解不同加载条件下基础的极限抗拔力。通过变参数计算,分析土体强度及基础埋深比对中心上拔、偏心上拔及倾斜上拔时基础极限上拔力的影响。经归一化处理,分别给出水平力和弯矩存在对基础抗拔力折减的影响系数。当归一化弯矩与上拔力比值Nm 0.4时,? m减小速度放缓。相对于内摩擦角,黏聚力变化对? m的影响更明显。水平力影响系数? h同时受到土体内摩擦角、黏聚力以及基础埋深比的共同影响,规范建议值较变分解法的计算结果偏大。通过与规范公式法计算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为偏心上拔及高露头基础顶部作用水平荷载时基础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假定滑面正应力分布为含有待定参数的插值函数,利用力和力矩平衡方程推导出锚固力作用下边坡安全系数显式解和给定安全系数要求的锚固力系数解析解。并把这种方法用在边坡加固的实际工程中,发现在锚固力作用下,滑面上正应力分布比较连续,条间力分布也比较合理,而且其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易编程实现,便于工程应用,其计算精度也在严格极限平衡法限定范围内,同时克服了传统方法导致滑面正应力反常的缺点。另外,该方法与岩土边坡动力学方法相比较,结果是一致的,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7.
循环温度场作用下PCC能量桩热力学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CC能量桩是河海大学岩土所开发的一种新型能量桩技术。在常规桩基静载荷模型试验基础上,将PCC能量桩放置在南京典型砂土中,并通过导热管内水体的循环对模型桩体施加温度场,以模拟PCC能量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承载力特性与受力机制,PCC能量桩先加载至工作荷载(极限荷载的一半),再施加热-冷循环一次,最后加载至极限荷载,测得不同温度下PCC能量桩的荷载-位移关系曲线、桩身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等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能量桩换热过程中,热量更容易从桩体传向土体(即夏季模式的热循环);热循环及制冷循环都明显改变了桩顶位移值,且往复循环作用下产生的塑性变形不能完全恢复,其积累变形可能危害上部结构安全;桩身受温度场作用产生的热应力相对较大,且不同约束条件下其变化值有所差异;在制冷循环下,桩底部甚至可能产生较大拉应力。  相似文献   
998.
顶管顶进阻力由顶管机的迎面阻力和管节与土体间的摩阻力两部分组成,现有的顶力估算公式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条件,虽然物理意义明确,但参数取值范围较大,往往估算顶力与实际工程顶力的匹配程度较低,尤其是在三维曲线顶管工程中受曲线段的影响,准确估算顶力的难度更大。以长413.0 m,外径为3.8 m,最小曲率半径为313.7 m的三维曲线顶管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的顶力公式估算所需顶力大小并布设中继间,在该工程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顶力组成及其与顶程、顶进曲率半径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和顶管在平面曲线和垂直剖面曲线以不同曲率半径顶进的摩阻力变化规律。分析结果显示,曲线顶管摩阻力附加系数是真实存在的,且工程实测值与经验值有所偏差,但顶管在淤泥或黏土层中顶进时的摩阻力按规程推荐取值能够满足工程实践需求。最后提出了顶力估算及中继间的布置建议,为类似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覃纯乐 《地理教学》2012,(17):18-21
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特点决定地理高考试题的最大特色是"无图不成题"或者"无图考图"。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解读地理题目中的图形信息,但这正是大部分学生感到困难之处,从而成为制约其解题的一大瓶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逻辑推理强、空间跨度远、理解难度大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王阳 《地理教学》2012,(22):9-11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新课标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倡导学生活动探究,主动学习,合作发展,思维创新。教材编写注重探究性学习,希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达成目标,培养地理素养,提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