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Based on dynastic period division and AMS ^14 C dating performed on the sedimentary layers at Zhongba and Yuxi sites,and also the analysis of Na,Ca and Mg of 201 sedimentary samples from Zhongba site and that of Ca and Na in 47 sedimentary samples from Yuxi by using a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35 time periods when the contents of Ca and Na were reversely correlated,i.e.whenever the content of Ca was the highest,the content of Na was the lowest,and vice versa. Among them,there were 21 time periods when the content of Ca was the highest,and Na was the lowest,indicating that there were about 21 prosperous periods of ancient salt production at Zhongba site since 3000BC.Other 14 time periods with the peak values of Na while the low values of Ca indicate 14 declined periods of salt production at Zhongba site since 3000BC.The conclusion obtained from the re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 and Na contents in this paper is consistent with that"the salt production at Zhongba site started in the new stone age,developed in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ies,reached at the heyday in periods from the Western Zhou to the Han Dynasties,maintained stable to develop in the Tang and the Song dynasties,and gradually declined after the Song Dynasty because the sea salt were conveyed into Sichuan region,however,still had production in the 1970s-1980s",educed from archeological exploration.All the above mentio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reverse relationship obviously between the contents of Na and Ca in sediments at Zhongba site for ancient salt production,which can be used to reveal the process of rise and decline of ancient salt industry at Zhongba site.  相似文献   
132.
真空预压及堆载预压处理涵洞软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珠准高速铁路软土路堤试验真空预压联合堆载预压处理涵洞软基的测试结果为例,对用该方法处理软基的沉降与纯堆载预压处理的效果对比、处理前后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比、涵基的变形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3.
本文阐述了真空热压烧结金刚石钻头的特点、优越性,即排杂、脱氧、脱气、促进金属粉末合金化、降低金刚石强度的热力损失、钻头内在质量明显改善;介绍了几个厂家钻头的试验情况,对其综合效果进行评价;文章还展望了这种新型钻头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4.
ZY—1G型真空紫外辐射强度测试仪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荣荣  马如森 《岩矿测试》1998,17(4):259-263
介绍了一种真空紫外辐射强度仪的研制。仪器选用MgF2做窗口材料,使用的光电管为CuI光电阴极(以KI和Cu为原料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仪器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重现性,对于x=43μA的光电流测定11次,RSD=2.1%,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光谱响应范围110~200nm。  相似文献   
135.
膜技术在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论述了膜技术在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中的新进展。包括各种新开发的反渗透海水淡化新技术,将淡化、制盐、电解和吸附相结合的海水综合利用新工艺,以及海水综合利用的资源和节能集成技术。为膜技术在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6.
洋浦古盐田     
从远方跨海迁徙而来的盐工们,一改往日“煮海为盐”的传统制盐方法,以石槽替代铁锅,借海岛烈日开创了日晒制盐的先河,并为定居的地方取名“盐田村”。  相似文献   
137.
真空降水联合强夯法在软弱路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健  张健  姚浩 《岩土力学》2005,26(Z1):198-200
结合上海市某大面积软弱路基加固实践,对真空强排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动力固结法加固粉细砂和下卧扰动软粘土路基的技术进行了介绍,经过加固处理的地基均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对加固效果进行的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为以后类似地基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8.
对含承压水地层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地下水位和出水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场测试结果表明,(1)撕膜和非撕膜的塑排板施工工艺能有效防止承压水贯通,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基效果较为明显;(2)联合预压期间地下水位相对稳定,最大水位下降值为1.8 m,工程后期SW2水位上升约1.0 m,说明加固区局部已贯通承压水层;(3)加固区内外承压水水位变化具有类似的规律,加固区内外水位变化分别受真空度分布和降雨的影响;(4)抽真空初期出水量较大,随着抽真空时间增加出水量迅速减小,在工程后期单泵出水量小于同一地区相同工法加固深厚软基的单泵出水量,说明研究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并未完全贯通承压水地层。  相似文献   
139.
针对沿海地区深厚淤泥软土的特点和工程建设时效性的要求,本文在总结软土排水固结S-T曲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应用短程超载真空预压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深厚淤泥的方法,发现深厚淤泥软土在真空负压、超载正压和动力冲击三者优化组合的作用下,主固结沉降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土体强度提高的同时地表吹填土在动力冲击作用下形成超固结的硬壳层。深厚淤泥软土加固后能够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并且能够有效控制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地基处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证明了该工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的深厚淤泥软土地基的加固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0.
根据某一级公路软土路基的各类监测数据结果,详细地分析了地表沉降、孔隙水压力、土体水平位移等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淤泥层的沉降量占路基总沉降量的65%,低液限黏土层(15m以下)的水平位移较小,这与其土体强度较大有关; 由于过快的填筑速率可能促使总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大于0,所以在堆载过程中需要对孔压数据进行密切观测,以防止路基失稳; 加固区30m以外基本无地表水平位移,软基处理过程不会对江堤安全性产生影响; 结合孔压和土体分层沉降可知,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有效影响深度可以达到排水板以下2m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