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33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794篇
海洋学   43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刘刚  寇利卿 《地下水》2015,(1):88-89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废物尤其是畜禽粪便产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显现出来。本文针对传统堆肥处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从畜禽粪便堆肥中筛选出能加快堆肥升温和促进纤维素等大分子有机物分解的高效微生物菌株;研究在添加外源高效微生物的情况下,不同条件对堆肥的影响,优化和确定较佳的堆肥工艺,为畜禽粪便的无害化资源利用、商品化及产业化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2.
为了研究厌氧微生物作用下沉积物中砷的形态转化及固液界面的分配过程对砷的环境行为与归趋的影响,通过采集锦州湾清洁沉积物进行负载砷,利用微生物培养与非生物培养实验,对比研究厌氧微生物作用下砷铁硫共还原条件下污染体系中砷的环境行为与归趋。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的42 d周期内,液相的总砷量首先砷浓度保持降低趋势,而后再次升高。在培养第3~7 d时液相的As5+迅速被还原,约26%的溶解态砷从液相移除,97%以上的As5+被还原为As3+。同时微生物作用下固相中90%以上铁氧化物矿物逐渐转化为次生的亚铁矿物,固相中结晶态铁氧化物发生明显活化,而硫酸盐还原产物硫离子综合调控体系中游离的亚铁离子和As3+。因此,厌氧微生物还原条件下,砷,铁,硫同步发生还原,硫离子调控体系中砷和铁环境行为,硫化亚铁成为亚铁矿物的主要形态,硫化砷是砷的主要归趋。  相似文献   
133.
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着自然酸性环境和人造酸性环境,为嗜酸微生物(最适生长p H3)提供了生存场所。嗜酸微生物在铁和硫等重要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应用于冶金领域,具有流程短、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势,目前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铜、金、铀等金属的提取,成为世界矿物加工的前沿技术。该技术在国外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中国也在逐步推广应用,但仍然存在浸出率和浸出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嗜酸微生物和生物冶金技术的研究进展,为加强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4.
A one-dimensional coupled pelagic-benthic box model for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YSCWM) is developed. The model is divided into three boxes vertically according to the depths of thermocline and euphotic layer. It simulates well the oligotrophic shelf ecosystem of the YSCWM considering effects of nutrients deposition and microbial loop. Main features of vertical structure of various variables in ecosystem of the YSCWM were captured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was well reconstructed.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microbial loop to the zooplankton can reach up to 60%. Besides, input of inorganic nutrients from atmospheric de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production in upper layer of the YSCWM when stratified.  相似文献   
135.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集约化、半集约化的养虾模式随之迅猛发展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养殖过程中 ,因残存饵料腐烂 ,生物代谢 ,以及生物残体沉积 ,致使养殖水体理化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 ,从而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行为活动。为改善养殖环境 ,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性地发展 ,近年来微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2 ] ,1) 。利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能调节和稳定养殖水体中的水质因子 ,分解、转化养殖水体的有机物的特性 ,达到改良、净化和营造养殖生态环境的效果 ,在生产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此 ,从 1 …  相似文献   
136.
《海洋世界》2009,(9):7-7
自然大灾难,如行星撞击、火山爆发和大规模的森林大火,有可能暂时将地球推入一片黑暗之中。没有了太阳的照射,地球上的生命将如何生存?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是黑暗中的“勇士”。为了研究微生物是如何度过黑暗期的,英国科学家查尔斯·科克尔和他的团队将淡水微生物和海洋微生物置于黑暗中长达6个月——这个时间长度与自然灾难所导致的大黑暗的时间长度类似。  相似文献   
137.
PTB全球最大生物灭绝事件后,早三叠世被认为是微生物发育繁殖的黄金时期,浅水环境是微生物活动及微生物岩形成的最有利环境。借助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在川东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西侧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浅水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鲕粒灰岩中发现了三种微生物矿化组构:空腔状微生物矿化组构、显微瘤状微生物矿化组构和纤状微生物矿化组构;通过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认为显微瘤状微生物矿化组构是微生物新陈代谢时形成的纳米球状云质颗粒,纤状微生物矿化组构是微生物的胞外聚合物,而空腔状微生物矿化组构则属于微生物个体。这些微生物矿化组构的发现,为早三叠世微生物大爆发提供了一定的直观证据;推测大量的微生物活动是早三叠世碳酸盐快速沉积现象的直接诱因,并导致于二叠纪末发育的克拉通内裂陷——开江—梁平海槽在早三叠世被快速填平。  相似文献   
138.
在塔西北阿克苏露头区发育多套类型不同的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风暴岩,它们宏观上与微生物丘混生或共生,微观上可见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结构,但与此相关的研究甚少。以露头观察和室内鉴定为基础,在苏盖特布拉克地区和昆盖阔坦地区划分出4类8种各具特色的微生物丘—风暴岩沉积序列,并归纳总结了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风暴沉积模式,认为其发育位置和沉积特征主要受控于“三面”,包括平均海平面(MSL)、正常浪基面(FWB)和风暴浪基面(SWB);“四期”,包括平静期、高峰期、衰减期与停息期;“五流态”,包括风暴涡流、风暴下部回流(包括风暴碎屑流和风暴浊流)沉积与风暴上部回流(包括风暴漫流和风暴潮流)。另外古风暴中心的发育位置也可影响风暴沉积特征。最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贫乏骨骼的风暴海”的形成条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9.
沙漠微生物矿化覆膜及其稳定性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驰  王硕  王燕星  高瑜  斯日古楞 《岩土力学》2019,40(4):1291-1298
将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应用于原位沙漠覆膜的形成,使得流动沙丘经结皮固定而成为半固定、固定沙丘,从根本上阻断沙尘暴的源头。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腹地选择两个微生物矿化试验区域(TP1和TP3),分别用于两种不同矿化菌种诱导生成碳酸钙覆膜。研究沙漠微生物矿化覆膜的现场试验方法及工艺,对原位矿化覆膜的强度及其在沙漠环境中的长期稳定性进行跟踪检测。采用沙漠土中自行提取的葡萄球菌和传统的巴氏芽孢杆菌两种不同的微生物矿化菌种,通过现场贯入试验检测7、14、28、60、210 d后矿化覆膜沿深度发展的贯入阻力,并将覆膜厚度为2 cm处的平均贯入阻力换算成覆膜层强度,总结覆膜强度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规律。现场观测结果显示,不同微生物菌种诱导生成的矿化覆膜均在试验的第4天开始形成,到第7天覆膜层具有稳定的强度和厚度,现场检测覆膜的平均厚度为2.0~2.5 cm,经自源葡萄球菌诱导生成的矿化覆膜(TP1)的强度是巴氏芽孢杆菌诱导生成的矿化覆膜(TP3)强度的1.05倍。当经历冬春交替后覆膜层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明显地TP3较TP1区域表面剥落更为严重,第210天检测TP3的平均厚度为0.7~1.0 cm,覆膜强度较第7天时降低19%,覆膜内碳酸钙含量较第7天检测时降低15%~30%。而TP1在第210天时的强度较第7天时强度降低仅2%。因此,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可以应用于沙漠原位覆膜的形成,且沙漠自源葡萄球菌经诱导生成的矿化覆膜层具有更好的强度表现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0.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MICP)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生命活动与环境反应形成的碳酸盐来修复岩土体。为了研究该技术改善含裂隙岩石防渗性能和强度的效果,利用巴氏芽孢杆菌开展了裂隙黄砂岩的修复试验,并对修复后的裂隙黄砂岩进行了无侧限抗压、核磁共振和电镜扫描(SEM)等测试,分析了巴氏芽孢杆菌对裂隙黄砂岩的修复效果和修复机制。研究表明:巴氏芽孢杆菌对裂隙黄砂岩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修复时间越长,巴氏芽孢杆菌的修复效果越好。修复42d后,裂隙黄砂岩的孔隙率下降36.41%,防渗性能提升94.62%,抗压强度增加30.52%。巴氏芽孢杆菌具有较好修复效果原因在于,其诱导产生的碳酸钙能够胶结填充物与试样,大幅降低试样的孔隙率,改善其内部孔隙结构的均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