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9篇
  免费   983篇
  国内免费   1095篇
测绘学   1164篇
大气科学   504篇
地球物理   554篇
地质学   4611篇
海洋学   661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915篇
自然地理   1307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498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273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208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针对不同埋深下隧道表现出不同震害的特点,对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研究。首先进行了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模型的相似比设计,然后对不同地震波类型、地震强度及不同埋深下的隧道依次进行了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隧道衬砌应力在隧道埋深较浅时最大,达到一定埋深(约40 m)时,隧道衬砌应力明显减小,之后,隧道衬砌应力随埋深的变化不明显;隧道衬砌应力随埋深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的地震波类型、不同的地震加速度峰值下相似;不同深度土层的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埋深的减小逐渐增大。通过对试验后隧道周边土体观测可知,浅埋隧道周边土体的裂缝多于深埋隧道。试验验证了地震灾害调查结果,为隧道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气田山西组山2~3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是该区天然气的主力储集层,但其产能却存在很大差异。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及岩心分析资料,分别对该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山2~3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储集层进行了研究。子洲气田山2~3储层以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多样,粒间孔、溶孔、晶间孔发育,喉道类别以微—细喉为主,属相对低孔高渗型储层;盒8储层则以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岩屑溶孔和晶间孔,喉道类别以细—微喉为主,属于相对低孔低渗型储层。山2~3段和盒8段储集层岩石类型、孔隙结构差别巨大,造成了其储集性能的差异性。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造成其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详细描述,沅古坪地区下奥陶统盘家咀组为一套以灰色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和生物屑灰岩为主的深水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发育垂向降落沉积、重力流沉积和等深流沉积3种沉积类型.根据岩性特征可将该等深流沉积划分为灰泥等深岩、砂屑等深岩和生物屑等深岩3种类型,其中灰泥等深岩尤为发育,砂屑等深岩、生物屑等深岩次之,并对其发育特征以及垂向层序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存在由单一灰泥等深岩、砂屑等深岩与灰泥等深岩、生物屑等深岩与灰泥等深岩组成的3种不完整等深岩层序.在剖面上,根据等深岩发育类型及程度,将盘家咀组划分为三部分,从第Ⅰ部分至第Ⅲ部分,等深岩沉积厚度所占比例呈增大趋势;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认为该地区早奥陶世盘家咀组沉积期等深流活动的强度总体上呈由弱到强的变化规律,为此等深岩丘的成熟期,这对该等深岩丘的形成机理研究及其展布范围的界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基于萨吾尔地区目前发育的主要矿床(点)吐尔库班套铜镍矿点、阔尔真阔腊金铜矿床、布尔克斯岱金矿床、罕哲尕能铜矿床、塔斯特金矿床、黑山头金矿点、那林卡拉铜钼矿点等的研究,分析了区域矿化类型及成矿规律。认为萨吾尔地区矿床成因类型可分为三类,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Au-Cu-Mo矿床、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Au矿床。矿化以Au、Cu矿化为主,Cu-Ni、Mo矿化次之。成矿时代分布在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晚石炭世,集中于早石炭世(354~336Ma)。空间上,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分布于萨吾尔北部科克森套地区,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Au-Cu-Mo矿床、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Au矿床主要分布于萨吾尔山南部。成矿构造背景分别对应于区域中泥盆世岛弧环境、早石炭世岛弧环境、晚石炭世碰撞造山后环境。区域成矿规律显示了进一步的找矿潜力:萨吾尔北部科克森套地区发育的镁铁-超镁铁岩体的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的找矿潜力;阔尔真阔腊-布尔克斯岱地区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铜矿床的找矿潜力;区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斑岩型Cu-Mo矿床的找矿潜力;萨吾尔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范围内的Au-Cu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95.
沈其韩  宋会侠 《岩石学报》2015,31(10):2795-2815
本文在查阅前人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将研究历史分为1949年以前,1950~1965年期间,1978~1986年期间,1987~1994年期间和2009年以来5个阶段。重点介绍了鞍本地区、冀东-吕梁地区和河南舞阳地区富铁矿的基本地质特征以及典型富铁矿的研究概况,针对鞍本地区弓长岭二矿区磁铁富矿成因的复杂性,对不同成因观点以及目前已取得的共识进行了详细阐述。目前大多数学者不支持接触交代假说和菱铁矿经变质转化为富铁矿成矿假说,近半数学者支持变质热液成矿假说,半数学者支持混合岩化热液成矿假说。作者在综合分析前人大量资料后,认为变质热液成矿说依据不足,理由有四点:(1)磁铁富矿中往往见有磁铁贫矿的残体;(2)磁铁富矿与蚀变岩紧密伴生,蚀变矿物石榴子石、部分角闪石(透闪石)和部分绿泥石均属非变质热液成因;(3)研究区遭受区域高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时间为2500~2450Ma,而与蚀变矿物石榴石紧密伴生的热液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1840±7Ma,明显小于区域变质作用年龄,据此可将热液作用时间限定于古元古代晚期,相当于大陆地壳伸展阶段;(4)部分热液成因富铁矿利用Re-Os方法定年,除一种属原生沉积成矿外,年龄范围也在古元古代晚期,可作为参考。此种热液是否为混合岩化热液尚缺乏足够证据,故本文暂将其作为古元古代晚期热液。此外,本文对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成因类型及其远景进行了初步总结,认为古元古代晚期形成的磁铁富矿规模属大型矿床,有较好远景;原生较富贫铁矿因褶皱构造产生磁铁矿流变而形成的富铁矿(可能尚有热液叠加)规模较大,具有一定远景;其他类型均为小型规模,不具工业意义。最后,本文指出富铁矿成因研究中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早元古代晚期热液的来源;热液的形成是一期还是多期;铁建造遭受区域变质达高绿片岩相时,贫铁矿的围岩变质演化机理等,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6.
南缘霍玛吐构造带三维地质建模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玛吐构造带地表、地下地质结构复杂,受二维测网限制,合理地构造建模和准确的速度建场较难,是制约该区圈闭落实和油气发现的主要因素。采用深浅层分层控制法消除层面间的相互干扰、复杂断块分组控制法解决逆断裂上下盘层位关系搭建的难点、层位网格约束法快速准确修改模型局部异常,逐级分解建模,有效解决了复杂构造三维建模难点,最终建成符合实际的三维地质模型。应用井控模型约束三维转深技术实现了多信息约束下的层速度建模与转深。三维空间建模提高了构造解释三维空间合理性,同时为三维空间速度分析与建场提供基础,降低了构造成图误差,提高圈闭落实精度。  相似文献   
997.
叙述了新疆东昆仑古尔嘎哈拉曲哈研究区金、钨矿区域成矿带典型矿床特征和找矿标志成矿带,总结了研究区地质矿产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化探异常组合特征和典型矿化点特征,研究了已知矿点成矿因素、成因类型。指出了找矿方向,在含有金属硫化物等矿化,同时具有较强的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构造带、断裂带内找金、钨等矿体。优选圈定了金、钨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98.
山门—放牛沟一带分布有众多的贵金属、多金属矿床(点),是吉林省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本文根据前人的工作成果,总结了该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系列,并在全国Ⅲ级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Ⅳ级成矿亚带的划分,对各成矿亚带的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99.
研究地下水埋藏条件和水化学类型,根据钻探资料和样品测试分析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和参数相关性分析方法,发现上层滞水水化学类型明显多于潜水和承压水;地下水中氯、纳离子和矿化度等参数值随着含水层埋藏深度的增加有着明显的递增趋势。浅层地下水以HCO3-Ca型淡水为主,主要受大气降水淋滤作用影响,大部分既有硅酸盐的溶解又有碳酸盐的溶解;而承压水以Cl-Na型咸水为主,水体发生了阳离子交替吸附与强烈的水岩相互作用,Ca2+和Mg2+来源中碳酸盐的溶解占主导作用,大部分承压水为蒸发浓缩的产物和盐类矿物溶解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地下水化学类型分布及形成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水循环机制、地下水污染成因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张黎  刘万崧  张晨曦  赵倩 《世界地质》2015,34(1):194-202
以辽宁兴城实验区为重点,详细分析了重力、磁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勘探等不同的物探方法对研究区内地质目标的识别作用。根据重力剖面测量、磁力剖面测量、大地电磁测深以及地震勘探等方法对实验区进行野外勘探工作和详细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重力异常对于构造单元划分、断裂识别、基底起伏的识别等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磁异常对于断裂识别、不同磁性岩石单元的识别、岩浆活动的分析等方面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大地电磁测深,在划分构造单元、确定断裂分布、垂向地层分层方面均能提供重要信息;地震勘探横向上可划分出盆地等构造界限,纵向上可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