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4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54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39篇
地质学   2412篇
海洋学   110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四川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气藏主要指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及更老层位海相碳酸盐岩为储层形成的气藏,一般(曾)埋深在4500m之下,按类型可分为原生气藏(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位于同一层位内)和次生气藏(生气中心、储气中心与保气中心位于不同层位)2类。原生气藏储层内含有大量沥青, 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次生气藏储层内不含沥青, 但天然气仍然主要为原油裂解气。原生气藏的成藏模式有三中心叠合模式、储气中心解体模式、三中心短距离移位模式和缺乏保气中心模式。次生气藏的成藏模式主要以天然气跨层运移为主要特征, 其气源来自于先存的天然气藏。三中心叠合模式的原油裂解气成藏效率最高,储气中心解体模式的原油裂解气成藏效率中等,三中心短距离移位模式和次生气藏形成模式的原油裂解气成藏效率较低,保气中心缺乏模式的原油裂解气成藏效率为零。因此,在勘探策略上应重视三中心叠合和储气中心解体模式形成的原生气藏的勘探,同时应关注由震旦系灯影组古气藏(储气中心)破坏而形成的下古生界次生气藏。  相似文献   
992.
地震沉积学包括地震地貌学和地震岩性学,应用前景广阔。针对玛湖凹陷克拉玛依组碎屑岩、川中地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和嘉陵江组混积岩3种不同岩性的沉积环境开展研究,探讨了地震沉积学在3种环境下沉积相与储集层研究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玛湖凹陷克拉玛依组发育冲积扇和河流相,点坝储集层孔渗条件好,产能优于扇缘储集层。川中龙王庙组碳酸盐岩沉积受控于同沉积走滑断裂,白云岩厚储集层分布在磨溪构造斜坡区。川中嘉二下亚段自西南向东北从陆相经海陆过渡相和局限蒸发相变为海相,有利于储集层发育的白云岩岩相位于中部的局限蒸发相附近。3个实例研究中除了使用相位旋转、地层切片和分频3种传统技术之外,还利用了主因子分析和RGB融合2项新技术。研究结果较理想,表明地震沉积学在定性重建沉积相和定量预测储集层方面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新疆阿克苏地区中、上奥陶统185块碳酸盐岩样品的磁化率测量和统计,结合碳酸盐岩微相分析和层序地层研究,探讨了碳酸盐岩磁化率变化与沉积环境、层序界面、准层序(组)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水低能环境下沉积的钙质泥岩、瘤状灰岩、泥灰岩等通常对应于磁化率低值,且磁化率曲线较为平直;浅水高能环境下形成的含鲕粒砂屑灰岩、鲕粒灰岩等通常对应于磁化率高值;碳酸盐岩地层中淹没型层序界面对应于磁化率测量值的明显减小;准层序(组)的上部单元碳酸盐岩磁化率值比下部单元明显增大,并且其曲线常呈高频振荡状。  相似文献   
994.
湖北峡东地区新元古代陡山沱组一段的“盖帽碳酸盐岩”中发育有保存良好,与白云岩界线截然,顺层产出的燧石条带.利用硅酸盐的BrF5硅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对燧石条带进行测试,得到较高的硅同位素(δ30SiNBS-28为0.4‰~1.7‰)和氧同位素(δ18OV-SMOW为24.‰~26.6‰)组成.燧石条带可能为温暖的滨海相化学沉积产物,氧同位素测温得到的沉积海水温度为35.4~47.7℃.燧石条带的Al/(Fe+Mn+ Al)为0.43~0.50,Si/Al比值为257~269,表明燧石条带形成过程中有少量的陆源物质参与,而较低的∑REE(2.19×10-6~3.59×10-6),Ce正异常(1.20~1.24)和U/Th比值(3.75~14.45)上则明显带有热水沉积的特征.燧石条带的硅质可能主要来自远源火山热液活动,在温暖的滨海环境达到硅质饱和而形成的化学沉积,同时验证了早期研究者认为的“雪球事件”冰后期环境温度曾一度极为温暖的猜想.  相似文献   
995.
倪善芹  侯泉林  王安建  琚宜文 《地质学报》2010,84(10):1510-1516
应用Sr指示古环境的方法很多,其中以Sr的含量和与Sr配对的相应的元素比值作为指示剂,具有典型代表性。本文以北京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分析技术测试了49件样品中Sr、Ba、Cu的含量。以Sr的含量、Sr/Ba、Sr/Cu比值作为地化指标,深入探讨了Sr的地球化学特征。系统的分析了Sr含量,Sr/Ba、Sr/Cu比值对不同的沉积环境的地质响应。指出从浅海环境到深海环境Sr含量及其相应的元素比值增加趋势明显,对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并且,Sr的分布还受到不同沉积旋回的影响,研究沉积作用对Sr分布的影响时,应在同一沉积旋回中进行。此外还深入研究了不同岩性、不同沉积旋回中Sr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Sr分布的不同因素。归纳了Sr对沉积环境的指示作用。就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中Sr分布的影响,结合前人的工作,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6.
碳酸盐岩储层是南堡凹陷潜山重要的勘探领域,由于受到构造、岩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规储层预测难度大.本文提出相控储层预测方法,通过井上精细对比,确定南堡凹陷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的优势发育段,结合古地貌确定其有利分布相带,在有利相带约束下,优选出地震平均能量属性、曲率体属性、蚂蚁体属性和谱分解属性,融合这些属性,综合预测储层发育区.通过与已钻井的对比,储层发育区与钻井资料吻合度高,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为南堡凹陷潜山的展开勘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新疆是世界上保存有完整的新元古代三大冰期的地区之一,有关新疆新元古代最末期冰期为大陆冰川早就提出,但由于证据不充分而一直受到质疑。汉格尔乔克冰碛砾岩具有典型的冰川“落石”,属于典型的冰川沉积,对其上覆的帽碳酸盐岩进行系统的碳、氧同佗素研究证明,帽碳酸盐岩具有全球新元古代冰后碳酸盐岩沉积类似的碳同位素负异常特征,特别是在帽碳酸盐岩底部发现具有典型的大气淡水成因的白云岩,证明汉格尔乔克冰期为大陆冰川。  相似文献   
998.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的物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从区域沉积背景入手,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3油层组泥岩稀土元素、碳酸盐岩岩屑、轻重矿物、砂岩粒度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内存在混合物源,物源方向主要有北东向和西南向,并初步判断,北东物源的边界大致在南梁-华池地区,西南物源的边界大约在悦乐地区。  相似文献   
999.
胶东地区粉子山群及蓬莱群地层铅同位素组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起 《山东地质》1995,11(1):18-24
由胶东地区粉子山群中大理岩及蓬莱群岩石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得到两条全岩Pb-Pb等时线,代表年龄分别是2625.03Ma和1165.85Ma。作者认为以上两个数据很可能代表粉子山群及蓬莱群的沉积年龄。由此,结合Pb在沉积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性质,指出碳酸盐岩及粘土质岩石在其沉积成岩过程中,其Pb同位素经过一定的均一化,在某些情况下,均一化程度相当高。利用全岩Pb-Pb等时线法可以测出其成岩年龄,这对于那些目前尚无其他方法求得精确年龄的地层而言。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重庆万盛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微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庆市万盛区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分布广泛,露头发育良好,发育有10种微相类型,即灰泥石灰岩、粒泥灰岩、球粒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内碎屑泥粒灰岩、荷叶藻泥粒灰岩、鲕粒内碎屑泥粒岩/颗粒岩、小有孔虫泥粒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绿藻颗粒灰岩和生物碎屑颗粒灰岩。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中二叠统形成于滨岸、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环境,据此建立了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