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18篇 |
免费 | 2160篇 |
国内免费 | 117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082篇 |
大气科学 | 1401篇 |
地球物理 | 1643篇 |
地质学 | 3583篇 |
海洋学 | 1271篇 |
天文学 | 103篇 |
综合类 | 1101篇 |
自然地理 | 7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1篇 |
2023年 | 473篇 |
2022年 | 591篇 |
2021年 | 671篇 |
2020年 | 539篇 |
2019年 | 585篇 |
2018年 | 438篇 |
2017年 | 474篇 |
2016年 | 506篇 |
2015年 | 521篇 |
2014年 | 737篇 |
2013年 | 566篇 |
2012年 | 721篇 |
2011年 | 641篇 |
2010年 | 597篇 |
2009年 | 591篇 |
2008年 | 572篇 |
2007年 | 557篇 |
2006年 | 486篇 |
2005年 | 444篇 |
2004年 | 393篇 |
2003年 | 313篇 |
2002年 | 285篇 |
2001年 | 288篇 |
2000年 | 236篇 |
1999年 | 194篇 |
1998年 | 178篇 |
1997年 | 152篇 |
1996年 | 176篇 |
1995年 | 121篇 |
1994年 | 131篇 |
1993年 | 109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80篇 |
1990年 | 86篇 |
1989年 | 61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0篇 |
1975年 | 2篇 |
1964年 | 5篇 |
1963年 | 4篇 |
1960年 | 2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为了切实做好矿政管理工作,有效保护矿山,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鞍山市国土资源局在2012年度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工作中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制度创新,使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 相似文献
162.
163.
登封市徐庄国土资源所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矿10个,非煤矿山10个,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煤、铝土、石灰岩等7种。近年来,该所采 相似文献
164.
根据区域地质条件,郑州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基岩标建标场地选择在淮河西路与西三环交叉口东南600 m的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内,建标深度为732 m。地质鉴别孔孔深780 m,孔径108 mm,全孔取心钻进,施工的重点是保证岩心采取率,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根据钻进层位的岩性不同配置不同特性的泥浆;基岩标标孔孔深780 m,孔径311 mm,施工的控制目标是孔身质量和垂直度。采用三牙轮钻头宝塔式钻具组合不取心钻进施工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施工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5.
通过对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事故中近年来频发的附属结构基坑坍塌为主题,根据某地铁出入口基坑坍塌事故为实例进行分析,力争做到简明扼要,以更好的用于指导工程施工实际。原因分析主要从设计、施工作业行为、环境影响及监测监控管理缺陷等方面入手,并提出工作建议和应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66.
特大型城市的公交车上普遍安装了自动售票(auto fare collection,AFC)系统和车载GPS导航定位设备,记录了乘客出行与行车轨迹、时间等数据,连续运行的公交车和众多的出行乘客形成了城市公共交通运行和出行大数据。如何高效、准确地从公交大数据中识别公交乘客下车站点,对于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科学布局组织交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基于深圳市公交车AFC和GPS数据,利用时间匹配和基于带噪声空间密度聚类的方法判别上车站点;在仅有的公交数据基础上,通过分析乘客出行行为,根据乘客多天的出行以及各站点的上车频率,利用乘客高频站点和下游站点吸引权,提出一种推算方法,实现乘客下车站点的推断。算法模型的检验和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7.
建立城市地价监测体系,对完善我国从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起以市场机制形成土地价格的制度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以GIS为工作平台,从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点建立的标准出发,以有利于工作数据的采集为目的,采用Oracle数据库建立了一套具有数据采集、图形编辑、地价发布、地价预警等多功能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68.
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甘肃黑方台地区潜在的黄土滑坡开展了多时相编目、长时序监测以及失稳模式识别研究。首先,采用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波长的历史存档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对黑方台地区2006-12至2017-11间的潜在滑坡开展了识别研究,在2006-12至2011-03和2016-01至2016-11两个时间段均识别出数10处不稳定坡体,实地调查和光学遥感影像验证了InSAR技术识别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然后,对典型不稳定滑坡体采用高空间与高时间分辨率的TerraSAR-X数据开展了长时序监测,结果表明,在InSAR监测期间,累积形变最大的滑坡体在随后的时间里均发生了滑动,并成功地捕获到滑坡体形变加速的时间点。最后,利用升降轨SAR数据开展了黄土滑坡二维形变监测研究,基于滑坡的二维形变特征并结合地形图以及光学遥感影像进一步研究了滑坡的失稳模式,现场调查结果验证了所获得滑坡失稳模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