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346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856篇
海洋学   305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2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研究了由广性沉水植物川蔓藻(Ruppia maritima)构建的沉水植被系统对滨海再生水景观河道的富营养化控制。实验室静态试验与工程现场中试研究结果表明:由单一广性沉水植物川蔓藻构建的沉水植被系统对含量7000~13000mg/L的再生水中的氮和磷都有较高的去除率,当河道川蔓藻的生物量达4627gFw/m2时,再生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4.6%和85.4%。出水氮磷浓度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质》(GB/T18921-2002)的标准。泰达再生水河道中川蔓藻的生物量与河道水体中的叶绿素a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因此,在景观河道之前先构建一个川蔓藻沉水植被系统,对于利用再生水恢复与重建滨海湿地,并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2.
对Ag_2S-Cu_2S-PhS-Bi_2S_3四元体系500℃相图研究表明,整个体系相关系受十个组分范围变化大的固溶体和一个液相区控制。它们是:块硫铋银矿、铜银铅铋矿、硫铋铅矿、富硫铋铅矿、辉铋矿-针硫铋铅矿、方铅矿-杂硫铋银矿、硫铋铜矿和人工合成相CuBi_3S_5、Cu_3Bi_5S_8及新相“C”。此外体系内稳定的相是四元系端元相和辉铅铋矿。  相似文献   
883.
三、羿射九日话气候山西屯留县西北的三嵕山,传说是羿弯弓射日之处,当地建有羿祠,后改名为三嵕庙。如今屯留县城外建起羿射九日之城雕,以纪念为民造福的天神。传说中,当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天气太热,太干旱,人们无法生存下去,羿举弓射日,把多余的九个太阳都射落了,只留下一个太阳在天上。这样人们才过上风调雨顺的好日子。射日之举,当然是人们的臆想。  相似文献   
884.
库车褶皱冲断带前缘发育一系列滑脱褶皱,虽然卷入变形的新生代地层及底部滑脱层(古近系层)相同,但滑脱褶皱的构造特征及演化存在显著差异。文中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结果以及钻井资料和高品质二维地震反射剖面解析,以南喀背斜和米斯坎塔克背斜为例,估算出层初始厚度,并讨论其对于滑脱褶皱样式及其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喀背斜和米斯坎塔克背斜下伏层初始厚度不同,估算出前者厚度介于0.1~0.5 km,主要为0.1~0.3 km,而后者却大约为1.0 km。与此同时,南喀背斜和米斯坎塔克背斜均表现出分段差异变形特征。南喀背斜为低缓的滑脱褶皱,其东段隐伏地下,变形方式为褶皱作用;而西段出露地表,背斜核部发育隐伏的逆冲断层,变形方式为褶皱作用和断层作用。背斜西段平均隆升速率大于东段,导致西段隆升出露地表。米斯坎塔克背斜表现为大规模滑脱褶皱,根据变形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3段,东段背斜倾向北,岩在其核部及北翼下方聚集加厚;而中-西段背斜倾向南,其中中段背斜核部位置岩聚集加厚,两翼下伏岩减薄甚至形成焊接。而在西段背斜呈箱状,两翼下方岩厚度至少为1.0 km。笔者总结出库车褶皱冲断带前缘发育的7种滑脱褶皱变形样式,通过构造分析得出,研究区滑脱褶皱的变形主要受层厚度、构造缩短量及岩流动变形共同控制,其中层厚度起主导作用,控制了滑脱褶皱的发育位置,并影响了滑脱褶皱的变形样式。研究结果将为其他褶皱冲断带中滑脱褶皱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特别是在缺少高品质地震资料,或者构造变形强烈、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地区。  相似文献   
885.
江陵凹陷位于江汉盆地西南部,在其次级洼陷资福寺洼陷和梅槐桥洼陷南部新沟咀组下段(新下段)沉积了一套膏岩层。通过钻井、测井和岩心资料的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含膏岩系地层的岩性、电性及物理性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三维地震剖面资料及正演模拟结果,确定了研究区主要岩性组合的地震响应特征:膏岩与泥岩互层表现为强振幅;砂泥岩互层表现为中振幅;质纯的泥岩振幅最弱。应用井点预测与均方根振幅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新下段膏岩层的分布规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新下段膏岩层在平面上的分布较为局限,相对于沙市组具有明显的向南迁移萎缩的趋势,物源、构造和沉积环境3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是造成这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6.
层的存在对库车前陆盆地构造变形与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导致了上构造与下构造形态的明显不同。上 构造以宽缓的褶皱为主,而下构造则以紧密排列的冲断层为主。我们采用构造物理模拟方法对库车构造变形演化过程 和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库车构造变形主要受区域挤压和同构造沉积作用的影响。在克拉苏构造带,构造 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为区域挤压作用,而在构造带前缘的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的主控因素则为邻区拜城凹陷的巨厚 同构造沉积。  相似文献   
887.
东濮凹陷北部盐下深层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濮凹陷北部下第三系发育多个湖沉积体系,勘探面积1800km^2下深层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和较大的勘探潜力,文章在全面分析了研究区深怪石炭-二叠系和下第三系两套烃源岩特征,资源潜力,区域层,集集层类型和构造圈闭发育史后认为,下深层具优越性的生,储,盖,圈,运,保配置条件,可以形成较大型的以天然气为主的复式油气藏,同时指出,深层以致密储集层为主并普遍发育成岩裂缝,次生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中央隆  相似文献   
888.
盐胁迫对塔胞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利用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研究了度(1~120)胁迫不同时间(12,24,48 h)后,塔胞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变化。测定的主要参数有: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yield)、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塔胞藻生长和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度为20。高胁迫使塔胞藻的荧光参数Fv/Fm,Fv/Fo,ΦPSⅡ,ETR,qP均明显降低,NPQ则先升高后降低,叶绿素含量和细胞密度也显著降低。还对胁迫下塔胞藻的响应机制以及叶绿素荧光技术在筛选耐微藻品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89.
卤水蒸发实验多集中在矿化度较高的后期阶段的湖,其矿物主要为氯化物及镁的硫酸。为了获得碳酸—硫酸—氯化物整个湖演化阶段的析及pH值变化规律,使用大苏干湖微咸水(矿化度为26.5 g/L)在28±2 ℃的恒温室内进行蒸发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蒸发过程矿物结晶析出顺序为单水方解石—石—三水碳酸镁—白钠镁矾—泻利—六水泻—碳酸钠矾,共有七组类析出序列,不同于其它硫酸钠亚型的湖蒸发沉积规律,大苏干湖微咸水蒸发沉积过程中未见芒硝析出,可能与其特殊的水化学组成有关;pH值由8.82持续降低到6.29。其pH值的变化主要受控于矿物相的析出,在碳酸析出过程中pH由8.79迅速降低到7.38,而后以白钠镁矾为主的硫酸析出阶段pH降低到6.65,之后在石析出阶段pH缓慢降低到6.29。通过微咸水湖的蒸发实验,对于湖演化过程中的结晶析规律及各析阶段的pH值变化规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90.
老挝万象盆地通芒地区盐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象坳陷盆地腹地通芒地区古新世—始新世沉积了巨厚的膏岩,塔贡组下层钾镁矿体呈构造,钾镁矿体与上覆碎屑岩之间整合接触,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的强烈挤压与差异载荷等作用下,形成通芒地区狭长形隆起的背斜构造。研究表明通芒地区构造的成因受多重作用影响,差异负载是通芒地区构造初始形成时的动力来源,上盖层快速沉降是构造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强烈的区域挤压作用促进了差异负载、重力作用与浮力作用的进一步发展,所形成的构造样式相对较简单,以发育构造初期的枕及背斜为主。构造对于研究钾镁体的成因、运动规律和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