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346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856篇
海洋学   305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2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51.
原油似甲基二苯并噻吩含量与沉积环境及次生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把芳烃TIC(总离子色谱图)上所有芳烃峰的峰面积之和作分母,以m/z198质量色谱图上三个甲基二苯并噻吩异构体峰面积之和作分子,计算出来的比值本文称为似甲基二苯并噻吩含量。它既是甲基二苯并噻吩化合物在原油中的丰度参数,也是苯并噻吩类化合物总和的含量参数。根据对中国含油气盆地112个原油样品中似甲基二苯并噻吩含量统计发现,当原油无TSR作用时,海相原油的似甲基二苯并噻吩含量要大于陆相原油;陆相原油中,湖相原油的似甲基二苯并噻吩含量又大于淡水湖相。当有TSR经历时,无论是海相或陆相原油,其似甲基二苯并噻吩含量都急剧增加,而且与伴生天然气中H2S的含量呈正相关。分析数据也表明,虽然原油的生物降解也可以使似甲基二苯并噻吩含量增加,但与TSR和烃源岩的沉积环境相比,生物降解的贡献可能并不大。似甲基二苯并噻吩含量可以作为沉积环境、TSR和原油的生物降解研究的地球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652.
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园  李翔  海春喜  申月  任秀峰  曾金波 《盐湖研究》2018,26(2):9-15, 47
水合相变储能材料具有原料丰富、储热密度高、价格低等优点,在太阳能高效利用、工业余废热利用、跨季节储热采暖、智能温室、食品储存保鲜、轻纺行业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遇到过冷、相分离、非协调性熔解、热传效率低(热导率低)、体积变化、循环稳定性、结晶速率慢以及热化学稳定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密度泛函理论、成核剂"协同效应"、纳米导热粒子、微纳核壳结构构筑等研究提升水合相变储能材料性能及应用范围,该研究思路对于水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3.
基于2004/01—2013/12的Argo及卫星遥感等观测数据,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混合层度(MLS)的时空特征并探讨其物理机制。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混合层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区域尤为显著,而南热带太平洋东部的混合层则有变淡的趋势。在季节时间尺度上,MLS在如下的4个区域呈现显著变化:西太平洋暖池、赤道东太平洋美洲沿岸、赤道辐合带(ITCZ)和SPCZ。利用收支方程进一步定量分析了两个代表区域(暖池区和ITCZ区)的MLS变化率及其控制因子,研究发现:暖池区淡水通量长年表现为负值,且随季节变化波动不大。除6、7月份之外,水平平流对MLS变化率均有正的贡献,其峰期出现在10—12月份。ITCZ区的淡水通量存在显著季节变化,其下半年的贡献明显大于上半年,水平平流输送和混合层底的夹卷也在11月份达到最大。暖池区的度变化主要受到水平平流的影响,混合层底的夹卷作用贡献相对较小,而在ITCZ区混合层底的夹卷贡献作用则更显著。  相似文献   
654.
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是北太平洋所有经向翻转环流圈的总称,目前它拥有五个环流圈,即副热带环流圈(the subtropical cell,STC)、热带环流圈(the tropical cell,TC)、副极地环流圈(the subpolar cell,SPC)、深层热带环流圈(the deep tropical cell,DTC)和温跃层环流圈(the thermohaline cell,THC)。这些环流圈是北太平洋经向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它们的变化对海洋上层热结构和气候变化皆有重要影响。迄今,人们已对STC、TC和DTC的结构形态、变化特征与机理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对STC的极向热输送特征也做了一些初步分析。但应指出的是,关于SPC和THC的研究仍较少,迄今尚不清楚这两个环流圈的三维结构和变异机理;而且,对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的热输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对各环流圈的热输送特征、变化规律和变异机理仍知之甚少,这些科学问题亟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55.
由于黄河口区域度偏低且不稳定,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生长和存活受到严重威胁。为评估4个不同品系(日本刺参F2代RC-F2、抗病刺参F3代KC-F3、多刺刺参F2代DC-F2、青青刺参F1代QQ-F1)的低耐受力及其生理生化响应,本实验以青岛野生群体(QW)为对照,通过测定低胁迫下幼参的生长、存活以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变化,评价了4个刺参不同选育品系对低的耐受状况。结果表明,在度17以下,除了QQ-F1表现为正生长,其他群体均为负生长。RC-F2、KC-F3、DC-F2、QQ-F1和QW的30天半致死度(LS50-30d)分别为15.02、15.19、16.48、14.26和15.13,QQ-F1显著低于其他4个群体;度14时,5个群体的半致死时间(ST50)分别为19.84 d、18.43 d、10.11 d、23.54 d和19.01 d,QQ-F1的ST50显著长于其他4个群体。在低胁迫时QQ-F1的ACP、AKP、SOD、LZM酶指标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其他4个群体。不同选育群体的低耐受力排序为QQ-F1RC-F2QWKC-F3DC-F2,QQ-F1群体表现出良好的低耐受能力,在低度海域或度不稳定的海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为刺参健康养殖、良种性状评价、选育与推广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56.
我国海洋差能蕴藏量丰富,但是海洋差能调查的方法并不明确。文章完善了海洋差能调查与评估计算的方法,用实际调查数据进行了验证,并对海洋差能调查与评估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57.
《岩土力学》2016,(1):105-112
为了研究岩在特定环境下的损伤自恢复效应,通过改变岩初期损伤度、围压大小与保压时间3个变量分别开展了损伤岩保压恢复试验。基于材料破坏的应变控制理论,主要分析了岩初期损伤度、围压大小与保压时间3个因素在压力恢复作用下对岩应变恢复和损伤愈合进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围压可以改变岩自恢复能力;岩应变恢复可以分为应变快速恢复、减速恢复与缓慢恢复3个阶段,这3个阶段与围压大小、裂隙发育度、时间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该恢复趋势呈现出类似负指数型降低趋势;保压时间和围压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加强损伤试件的应变恢复效果与损伤愈合能力;岩保压期间围压的增加都相对地加快了整体的恢复速率,延长了减速恢复阶段的时间;较大初始损伤的试样虽在保压期恢复速率较高,但并未改变恢复后损伤大小的排序;较大的围压可以促使应变恢复和损伤愈合,但过大的围压容易造成应变假恢复和损伤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658.
壁画地仗中盐分的毛细输送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土力学》2016,(1):1-11
设计了专门的毛细水输模拟试验装置,在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和供水水头的情况下,监测不同孔隙溶液在含及脱澄板土地仗中的毛细迁移特征。水迁移前后,测定模拟地仗的导热系数、孔隙半径变化,从微观角度判断外来分及地仗内存在的分对地仗害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溶液毛细迁移速率由大到小排列为KCl与Na_2SO_4混合溶液KCl溶液Na_2SO_4溶液H_2O。毛细上升速度随着试样高度的增加逐渐减慢,而且脱澄板土中的毛细上升速率大于天然澄板土中的速率。孔隙溶液电导率随试样高度增加呈递增趋势,且天然澄板土试样的电导率普遍高于脱澄板土。试样的导热系数随高度的增加出现先减小后增加的总体趋势。脱澄板土与天然澄板土相比,孔径分布密度偏向小孔径方向;当迁移溶液为混合时,孔径分布较单一溶液时集中。模拟试验结果发现,毛细输送的外来分(特别是硫酸和氯化物复合)造成的土体胀破坏比土中既有分更加显著,说明控制降水入渗引起的化学淋滤作用对预防顶层洞窟壁画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9.
鄂西渝东及邻区广泛分布中寒武统覃家庙组膏岩层。膏岩层之下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和上震旦统灯影组储层是本区的重点勘探层系。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天河板组—牛蹄塘组是本区的两套烃源岩,但因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高,这两套勘探层系中的烃源一直受质疑。对高—过成熟阶段烃源灶因性质演变所形成的气源接替效应分析表明,烃源灶具有印支期以前的干酪根裂解型与印支—燕山期的油裂解型两种类型的烃源。碳、氧、锶等稳定同位素标记物的流体行为轨迹追踪,进一步证实本区存在多期次的烃源充注,且有效供烃量巨大,计算表明,灯影组和石龙洞组的最大有效供烃量分别为155 548.9×10~8m~3和589 255.76×10~8m~3,认为本区具有较大的天然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6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