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346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856篇
海洋学   305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2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21.
周期荷载下盐岩的疲劳变形及损伤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MT-150C型岩石力学多功能试验机,进行了岩单轴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试验,研究了岩的疲劳强度、变形及损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上限应力大于“门槛值”时,岩疲劳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可以分为初始变形、等速变形和加速变形3个阶段,呈疏-密-疏的发展过程。改变上限应力和平均应力会显著影响疲劳的进程,提高上限应力值和平均应力值,初始轴向变形和循环轴向变形的比率都会提高,疲劳破坏时的总循环次数显著减小。岩疲劳破坏终点的变形量同样受静态轴向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的控制,控制误差范围在10%左右。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的变形模量经历了一个先逐渐增加,后缓慢降低,最后加速减小的过程。对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疲劳损伤演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2.
单轴条件下层状盐岩的表面裂纹扩展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林  陈结  姜德义  杨春和  刘春 《岩土力学》2011,32(5):1394-1398
利用荧光法和细观分析技术对单轴条件下层状岩表面裂纹扩展及分布进行了研究,并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纯岩表面裂纹以晶粒间错动裂纹为主,晶间裂纹扩展贯通形成破坏性主裂纹,裂纹分布受晶粒大小及分布均匀性的影响,国外细晶粒岩的强度和变形能力均大于国内粗晶粒纯岩;纯夹层表面裂纹多产生在几种矿物交杂沉积处,裂纹分布由夹层矿物成分和组成结构决定;含夹层岩表面裂纹扩展分布受夹层与岩界面过渡形式影响,一般锯齿型交界面裂纹由岩部分主裂纹向夹层扩展而成,而过渡分明并含有薄泥层的交界面裂纹由岩部分主裂纹和泥层碎散型裂纹汇集扩展而成  相似文献   
223.
盐岩蠕变相似模型及相似材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松  郭松涛  姜德义  杨春和 《岩土力学》2011,32(Z1):106-110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是研究岩土工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相似理论,应用量纲分析法,推导考虑岩蠕变特性的相似模型,得到相关参数的相似判据,并以不同粒径的工业、精铁粉为骨料,环氧树脂、乙二胺为黏合剂构成相似材料,经过大量的材料配比力学试验,得到了一种基本满足金坛岩蠕变相似模型要求的材料配比,为开展岩地下油气储库建造及运营期的变形、破坏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24.
刘亚雷 《现代地质》2016,30(6):1311-1317
摘要:通过对下刚果盆地不同构造部位地震剖面的解释,总结了下刚果盆地下构造特征,认为下刚果盆地下发育一中央隆起带,该隆起带将下刚果盆地划分为内裂谷带和外裂谷带,大西洋枢纽断裂(带)是中央隆起带和外裂谷带的分界线。内、外裂谷带均发育次级凸起和凹陷,呈“两凸三凹”的构造格局。下刚果盆地下隆坳格局控制着烃源岩、储层、盖层的类型和分布范围,控制着油气成藏组合和成藏模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下刚果盆地下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断裂控制的基底构造高部位,下一步勘探方向应以寻找基底构造高垒块为主。  相似文献   
225.
江西信江盆地罗塘凹陷发育一套晚白垩世周田组暗色泥岩与膏岩互层沉积,为了解膏岩成因,综合利用钻井资 料和地球化学分析手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膏岩主要发育在周田组二、三、四段,岩性为含钙石膏泥岩和泥质 石膏岩,其次为(硬) 石膏岩。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膏岩与围岩的物源均来自陆源,而非深部卤水。膏 岩具有早期高水位浅水区和晚期低水位深水区两种沉积模式。早期高水位浅水区沉积模式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沉积了 紫红色含钙质结核泥岩夹膏岩;晚期低水位深水区沉积模式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心,发育了膏岩与暗色泥岩互层沉积, 并组成多个韵律。平面上由盆地边缘到中心依次沉积了碳酸岩、膏岩类的典型蒸发岩序列。  相似文献   
226.
江陵凹陷深层富钾卤水井内降温析盐情况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陵凹陷位于湖北省江汉盆地西南部,其赋存有高温高压深层富钾卤水,该卤水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采卤过程中的结堵井。不考虑压力等其它因素,只探讨单一因素温度对氯化钠溶解度的影响,资料分析显示在50~150℃之间时,温度与溶解度线性关系较好;探索了岗钾1井井内析规律,发现在井深为1 600~2 400 m时析量最大。根据此规律,建议采用注入淡水法,使井内卤水得到稀释,以达到防止结的目的;建议稀释到对氯化钠溶液浓度略小于28.3%,注水井深2 400 m。  相似文献   
227.
以含钙聚合铝(PACCa)作为导向剂与铝源,在常温常压下合成了微/纳结构(微米/纳米尺度)的弗雷德。当水溶液中的ρ(Cu2+)为4.406 mg/L时,每升含铜溶液投入0.45 g弗雷德对Cu2+的去除率为99.02%。背散射(BEI)与二次电子(SEI)的SEM研究表明:微/纳结构的弗雷德在水处理中经历了溶解-结晶过程,XRD鉴定证实弗雷德分解后形成方解石晶体与无定形氧化铝。微/纳结构的弗雷德去除Cu2+的絮凝沉淀机理与吸附反应模式有所不同,弗雷德在絮凝过程中与水中CO2作用转变成方解石与无定形氧化铝,同时Cu2+在碱性环境下生成氢氧化物,新生成的无定型氢氧化铝迅速吸附铜的氢氧化物并裹挟方解石沉淀。  相似文献   
228.
以老挝甘蒙省钾镁矿床ZK318钻孔的含矿段(下层)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微量硼矿物的鉴定研究工作,以完善矿床的矿物组合类型。全岩样品的XRD初步结果给出,在顶部钾岩层中含有少量方硼石。为了进一步全面鉴定硼矿物的种类,对全岩样品溶解后得到的不溶物多晶集合体进行XRD分析,结果表明,不溶物中的硼矿物主要为方硼石(55%),其次为三斜晶系3A型氯硼钙石(15%)。3A型氯硼钙石在全岩样品中的含量不足1%,属微量矿物,因低于XRD的检出限,故在全岩样品的XRD图谱中无该矿物的衍射峰出现。此外,对三斜晶系3A型氯硼钙石的中文准确命名进行了讨论,指出中文定名应与国际惯例一致,即废除副水氯硼钙石(parahilgardite)一词,定名为3A型氯硼钙石(hilgardite-3A)以体现结构的微细差别,同时达到中文命名规范统一的目的。因此,该矿床中的硼矿物为少量方硼石和微量3A型氯硼钙石。  相似文献   
229.
目前腔围岩蠕变模拟中计算网格生成多是理想化的,并没有充分利用真实探测数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计算模型生成方法。借助HalfEdge数据结构,基于研究区域边界、DEM(digital element model,数字高程模型)和钻井数据,构建了研究区域地层三维模型;基于声纳测腔数据构建了腔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拓扑检查与修正;将地层三维模型与腔三维模型进行三维空间布尔运算,获取腔围岩三维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三维空间网格离散,得到腔围岩四面体网格单元,即数值模拟计算模型。通过该方法构建的三维计算模型,可以为后期腔围岩蠕变数值模拟过程提供有效的计算网格,进而可以为腔的建造,尤其是安全合理地利用腔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30.
加蓬海岸盆地南、北次盆成藏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春光  刘延莉 《现代地质》2012,26(1):154-159
加蓬海岸盆地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盆地沉积盖层主要由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组成,沉积地层组合具有明显的三分性,包括早白垩世下层系、早白垩世晚期阿普特期膏层和晚白垩世至新近纪上层系。根据目前的油气发现,北加蓬主要富集上油气资源,南加蓬主要富集下油气资源。从构造沉积背景、油气地质条件、油气发现规模、油气平面分布、油气勘探潜力5方面对南、北次盆进行对比,分析南、北次盆的油气聚集差异,结合勘探现状分析其勘探潜力,并指出南加蓬次盆勘探难点为圈闭识别,北加蓬次盆的勘探难点是砂体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