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6篇
  免费   2656篇
  国内免费   3096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1243篇
地质学   12721篇
海洋学   1051篇
综合类   684篇
自然地理   375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395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585篇
  2020年   422篇
  2019年   591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509篇
  2015年   494篇
  2014年   732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622篇
  2011年   689篇
  2010年   608篇
  2009年   612篇
  2008年   631篇
  2007年   582篇
  2006年   573篇
  2005年   530篇
  2004年   504篇
  2003年   468篇
  2002年   509篇
  2001年   451篇
  2000年   465篇
  1999年   449篇
  1998年   374篇
  1997年   420篇
  1996年   366篇
  1995年   300篇
  1994年   303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220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4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走滑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敏 《世界地质》1994,13(3):21-25
走滑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许敏(能源地质系)0前言走滑盆地的形成与沿走滑断层的局部拉伸有关。这些走滑断层大多与板块构造有关,形成于多种地球动力学环境。如大洋和大陆的转换部位、岛弧、缝合状碰撞边界,以内陆和大陆边缘环境最为常见。走滑断层的主体在平面上呈...  相似文献   
992.
一般认为匈牙利北部渐新世─早中新世盆地演化最初是由产生一个大的二级海侵一海退相旋回的挤压构造所推动的。早中新世盆地的演化在一个过度充填的挠曲(flexural)盆地中,得以用"磨拉石"沉积作用最好地了解。在这期间邻近的西Carpathian逆冲褶皱带的逆冲作用渐渐停止,导致其抬升暴露,大量的沉积物被带入挠曲盆地,使盆地充填至海平面。在这个挠曲盆地抬起的最后阶段,一个浅海沉积环境作为均衡响应而形成,并且三级海平面变化的迹象也显示出来。下中新统一系列的露头沉积学研究证实相标志发生了变化。沿着盆地缓倾斜远端(东南)一侧,一个浅海粗碎屑沉积在明显的深水沉积的粉砂岩之上的突然开始,可能是稍前于Budigalian(在NN_1/NN_2超微化石带的边界)的一次三级海平面下降的结果。在由此导致的低水位时期,各种潮控相进积,是"Burdigalian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泛连续形成的。高水位是由加速沉积作用或构造抬升所形成的向上变浅的进积单元表现的。由浅水深为特征的典型被加长变窄的挠曲盆地具有三维性,特别适于潮汐运动的增强。这导致受潮汐影响的砂质沉积物的发育,与那些和海侵相关的单个强潮汐作用的演化的实例相反,在这里,这些条件是  相似文献   
993.
张之孟 《地球学报》1994,15(Z1):14-31
中国北方的中朝克拉通与南方的扬子克拉通无论在基底年代及盖层发育程度、沉积环境及古生物群上都有差异。它们是两个构造发育史不同的大陆。这两个古大陆之间的大洋究竟有多宽?是何时关闭的?合并时的构造运动强烈程度?在挽近地质历史时期有无相类似的情况?这些问题一直是中外地质学家所关注,并在不同程度上讨论过的问题。近年来的地质工作,提供了一些可据以回答上述问题的成果,但全面可靠地回答上述全部问题还有待今后的努力。笔者在过去的文章(1-3)曾讨论一些有关问题。本文,拟就近期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发表一些评论,并提出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94.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的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刘喜山 《岩石学报》1994,10(4):413-426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主要由高温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的糜棱片麻岩类、部分重烙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化糜棱片麻岩类及太古宙地壳残块三部分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基底再造条岩不仅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构造岩性单元,属于造山带根部地壳的一部分,而且其中前两部分既不属于太古富变质上壳岩和侵入岩系,也不属于早元古代变质上亮岩,而是早元古代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变形变质作用和部分重熔作用对太古宙基底综合改造作用的产物。基底再造杂岩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前寒武纪克拉通内硅铝壳造山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成因机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地质证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995.
甘肃武都龙家沟盆地地层时代及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化石组合,龙家沟盆地的地层可划分为中侏罗统龙家沟组,上白垩统及上中新统保德组。龙家沟组是盆地的主体沉积,含有多层煤层及油页岩。保德组中发现有我国著名的“龙家沟三趾马动物群”.是保德期庙梁亚期的主要代表动物群之一。  相似文献   
996.
997.
陆琦  刘惠芳 《沉积学报》1994,12(4):31-39
本文用X射线、微区分析等方法对广西百色盆地那读三段泥岩中的干酪根进行了详细研究。该盆地干酪根的芳香度(Fa)为0.28至0.37,芳香核厚度(Le)为16.60A到20.76A,芳香片层数(n)为5到6层,证明属Ⅱ型干酪根。在同一剖面,Fa随深度增加而变大,表明了干酪根向成熟方向转化。在干酪根中碳元素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般中间含量高,向边部则含量变低,铁及硅元素也向中间聚集,多数情况下形成FeS2核,在核的周围分布有粘土矿物。干酪根成熟程度的变化趋势与粘土矿物的演化趋势在宏观上是一致的,即与蒙脱石转化为伊/蒙混层粘土矿物的趋势一致。并从化学健和能量方面对这种过程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98.
西峡盆地晚白垩世古气候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德有  罗铭玖 《河南地质》1994,12(3):182-188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