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12篇 |
免费 | 2747篇 |
国内免费 | 34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7篇 |
大气科学 | 115篇 |
地球物理 | 1492篇 |
地质学 | 13656篇 |
海洋学 | 1253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785篇 |
自然地理 | 5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6篇 |
2023年 | 526篇 |
2022年 | 633篇 |
2021年 | 697篇 |
2020年 | 577篇 |
2019年 | 635篇 |
2018年 | 496篇 |
2017年 | 533篇 |
2016年 | 610篇 |
2015年 | 564篇 |
2014年 | 800篇 |
2013年 | 657篇 |
2012年 | 711篇 |
2011年 | 765篇 |
2010年 | 707篇 |
2009年 | 662篇 |
2008年 | 706篇 |
2007年 | 627篇 |
2006年 | 641篇 |
2005年 | 576篇 |
2004年 | 537篇 |
2003年 | 505篇 |
2002年 | 530篇 |
2001年 | 481篇 |
2000年 | 495篇 |
1999年 | 464篇 |
1998年 | 393篇 |
1997年 | 440篇 |
1996年 | 372篇 |
1995年 | 309篇 |
1994年 | 303篇 |
1993年 | 203篇 |
1992年 | 221篇 |
1991年 | 179篇 |
1990年 | 158篇 |
1989年 | 107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7篇 |
1974年 | 7篇 |
1973年 | 5篇 |
1943年 | 4篇 |
1942年 | 5篇 |
194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渭河盆地前新生界分布的物探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河盆地是新生代断陷盆地,由地质露头剖面及钻井揭示,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元古界深变质岩系;沉积盖层以新生界为主,局部钻遇古生界地层,沉积岩最厚超过7000 m.以往油气勘探程度较低,以新生界新近系和古近系为目的层,但未获重大发现;对古生界分布及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尤为薄弱,因而制约了渭河盆地的油气勘探.依据区域重力、航磁资料,结合近年完成的电法及地震勘探成果,划分出盆地内前新生界分布区域,初步确定在宝鸡-咸阳断裂以北地区存在古生界,并提出盆地北部斜坡地区古生界的油气成藏模式,以利于今后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22.
23.
24.
山东省泰安朱家庄自然硫矿床,赋存于鲁西断隆古近纪汶东陆相盆地。自然硫矿层在汶口组二段上亚段,泥质灰岩-含泥灰岩-含云灰岩-石膏岩韵律层中的白云岩-石膏岩层段发育。自然硫以胶态、晶态、土态3种形态产出,可划分为顺层型、准顺层型、斑杂型及不顺层型4大类10余种矿石类型。从矿区去膏化作用普遍、自然硫与石膏-硬石膏分别富集轻-重同位素的特征、油气显示明显及地下水主要径流方向自然硫矿化最强等各种证据,表明该矿属生物后生成因的矿床。 相似文献
25.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利用荧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同位素质谱仪、冷热台等设备,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强钙质胶结砂岩及其附近含油砂岩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钙质胶结是致密砂岩储层含油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胶结期次主要为一期;簇同位素揭示该期钙质胶结物的形成温度为18~42℃,对应地质时代为中晚三叠世—中侏罗世,为早成岩期产物,推测与盆地早期小规模构造运动相关;相邻的含油砂岩中油气包裹体伴生的同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为90~120℃,结合盆地模拟揭示油气主要为一期充注,充注期为100~130 Ma,处于早白垩世;长7油层组不含油致密砂岩内钙质胶结物形成时间早于含油砂岩内石油的充注时间。 相似文献
26.
辽宁北部秀水盆地秀D1井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孢粉化石采自辽宁省北部秀水盆地的秀D1井,分析、鉴定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来自秀D1井井深62.1~1089.7m的孢粉化石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下部孢粉组合(井深703.85~1089.7m)以Osmundacidites-Klukisporites-Podocarpidites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晚侏罗世堤塘期(Tithonian),中部孢粉组合(井深381.5~699.3m)以Densoi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Piceaepollenites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贝里阿斯期(Berriassian),上部孢粉组合(井深62.1~339m)以Cicatricosisporites-Impardecispora-Pinuspollenites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夫期(Valanginian-Hauterivian)。秀D1井钻遇地层所含孢粉组合特征在区域上可以与冀北地区大北沟组,辽宁西部地区下白垩统义县组、九佛堂组,松辽盆地东南缘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所产的孢粉组合对比。含孢粉组合地层时代的确定解决了井柱地层的划分,以及与区域地层的对比关系,同时为区域地层古生物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7.
28.
鄂尔多斯西南缘前陆盆地沉降和沉积过程模拟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本文将东祁东逆冲带与鄂尔多斯西南缘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相结合,研究了逆冲带内部变形特征,前陆盆地中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其反映的盆缘构造性质和幕式逆作作用。 相似文献
29.
30.
二郎坪群抱树坪组作为北秦岭早古生代重要的沉积记录,其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通过对抱树坪组内火山岩夹层和花岗斑岩脉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 Pb测年研究,旨在进一步确定其沉积时代与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豫西夏馆地区抱树坪组火山岩夹层已变质为(黑云)阳起钠长片岩,常与黑云石英片岩呈“互层状”产出;岩石原岩为安山质凝灰岩,具有相对低的SiO2(52. 56%~62. 04%)、较高的Al2O3(10. 70%~18. 55%)、低的MgO(4. 06%~6. 21%)和FeOT/MgO(1. 23~1. 81),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具镁安山质岩石的特点;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研究认为,抱树坪组可能形成于活动陆缘弧后盆地。获得黑云阳起钠长片岩原岩的结晶锆石U- Pb年龄为446. 0±1. 7 Ma,以及侵入其中花岗斑岩脉的成岩年龄为430. 0±3. 0 Ma,首次将抱树坪组的形成时代准确地限定为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综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小寨组和抱树坪组在地层层序和地层时代上符合广义二郎坪群的划分方案,但大庙组、火神庙组及由小寨组和抱树坪组构成的整体三者在形成时代上表现为近于同时性,在空间上主体呈现近平行关系,可能主体属时代大体相当的不同沉积环境的产物;在大地构造属性方面,认为二郎坪群是在约470 Ma之前由于商丹洋向北俯冲而形成的火山岛弧,在470~436 Ma转化为弧后盆地,至约430 Ma之前最终完成消减闭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