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3篇
  免费   2593篇
  国内免费   2940篇
测绘学   152篇
大气科学   137篇
地球物理   1230篇
地质学   12256篇
海洋学   1050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725篇
自然地理   460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390篇
  2022年   460篇
  2021年   573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585篇
  2018年   403篇
  2017年   432篇
  2016年   496篇
  2015年   485篇
  2014年   725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623篇
  2011年   691篇
  2010年   610篇
  2009年   607篇
  2008年   651篇
  2007年   570篇
  2006年   579篇
  2005年   563篇
  2004年   503篇
  2003年   461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451篇
  2000年   464篇
  1999年   436篇
  1998年   361篇
  1997年   413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281篇
  1994年   279篇
  1993年   186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48年   4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东亢矿泉水处于临汾断陷盆地边缘山前地带。矿泉水赋存于石炭系、奥陶系及侵入岩体的裂隙中。单井涌水量达71.4m ̄3/h,水位埋深51.09m。矿泉水中锌、锶、偏硅酸分别为0.289mg/L,1.28mg/L,33.28mg/L,属锌锶偏硅酸-重碳酸·硫酸-钠型优质矿泉水,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52.
中国大陆东部岩石圈深部地质结构与主要的中新生代盆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小林  殷勇 《江苏地质》1994,18(1):10-18
中国大陆东部岩石圈深部地质结构与主要的中新生代盆地范小林,殷勇无锡地矿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无锡,214151关键词:地质构造,深部岩石圈,中新生代盆地,中国东部TheGeologicalStructureofDeeperLithosphereand...  相似文献   
953.
变质流体的内部缓冲作用和外部渗透作用研究是近年来变质作用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如果变质岩石没有和外部流体源发生相互作用,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就有缓冲变质流体组成的能允这就是变质流体的内部缓冲作用;如果变质岩石受到大量的外部流体源的渗透,变质矿物组合不仅失去控制变质流体组成的能力,而且要调整自身组成.以便与外部流体组成保持化学平衡,这就是流体的外部渗透作用.变质流体的内部缓冲和外都渗透代表了自然所发生的两种极端现象.变质作用过程中更为普遍现象是变质流体既受内部经冲控制又受外部渗透控制.  相似文献   
954.
中国南方泥盆纪板内盆地层序地层与控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南方泥盆纪是加里东构造旋回后沉积在前陆盆地基底(华南统一陆块)上的盖层。为一套向上交深的倒置的楔形体,堆积在两侧受挟持的南北向空间内。泥盆系露头层序地层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具河流回春的低水位碎屑扇形体做为盆地内早期充填物,代表盆地基底与上覆层之间存在构造变动和海平面相对下降的信息;标志海平面上升到最高点的低速沉积物,以瘤状泥岩、瘤状灰岩和生物层叠加超覆在浅水台地上;高水位沉积体系和海平面相对下降时,台地转为陆上暴露环境,形成南北展市约200km的碳酸盐喀斯特,古溶蚀空间成为有用元素最有利的运移通道和卸截场所。  相似文献   
955.
大陆伸展和引张盆地形成模式及其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林福  刘立 《世界地质》1994,13(3):1-10
大陆伸展和引张盆地形成模式及其沉积特征薛林福,刘立,王东坡(地球科学系)(能源地质系)(能源地质研究所)大陆伸展/引张作用是促使地壳沉降形成盆地的重要途径之一.世界上许多重要盆地系统是由引张作用形成的。随着盆地区联合地震反射资料的增多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956.
前陆盆地的识别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杜小弟  左权 《世界地质》1994,13(3):11-14
前陆盆地的识别及形成演化杜小弟,左权,刘万洙(能源地质系)(博物馆)(能源地质系)0前言前陆盆地是介于褶皱山系与相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其组成三要素是:褶皱山系、克拉通和盆地,缺一不可,典型实例是环绕瑞士阿尔卑斯山的磨拉石盆地。前陆盆地这一概念是D...  相似文献   
957.
走滑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敏 《世界地质》1994,13(3):21-25
走滑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许敏(能源地质系)0前言走滑盆地的形成与沿走滑断层的局部拉伸有关。这些走滑断层大多与板块构造有关,形成于多种地球动力学环境。如大洋和大陆的转换部位、岛弧、缝合状碰撞边界,以内陆和大陆边缘环境最为常见。走滑断层的主体在平面上呈...  相似文献   
958.
一般认为匈牙利北部渐新世─早中新世盆地演化最初是由产生一个大的二级海侵一海退相旋回的挤压构造所推动的。早中新世盆地的演化在一个过度充填的挠曲(flexural)盆地中,得以用"磨拉石"沉积作用最好地了解。在这期间邻近的西Carpathian逆冲褶皱带的逆冲作用渐渐停止,导致其抬升暴露,大量的沉积物被带入挠曲盆地,使盆地充填至海平面。在这个挠曲盆地抬起的最后阶段,一个浅海沉积环境作为均衡响应而形成,并且三级海平面变化的迹象也显示出来。下中新统一系列的露头沉积学研究证实相标志发生了变化。沿着盆地缓倾斜远端(东南)一侧,一个浅海粗碎屑沉积在明显的深水沉积的粉砂岩之上的突然开始,可能是稍前于Budigalian(在NN_1/NN_2超微化石带的边界)的一次三级海平面下降的结果。在由此导致的低水位时期,各种潮控相进积,是"Burdigalian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泛连续形成的。高水位是由加速沉积作用或构造抬升所形成的向上变浅的进积单元表现的。由浅水深为特征的典型被加长变窄的挠曲盆地具有三维性,特别适于潮汐运动的增强。这导致受潮汐影响的砂质沉积物的发育,与那些和海侵相关的单个强潮汐作用的演化的实例相反,在这里,这些条件是  相似文献   
959.
甘肃武都龙家沟盆地地层时代及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化石组合,龙家沟盆地的地层可划分为中侏罗统龙家沟组,上白垩统及上中新统保德组。龙家沟组是盆地的主体沉积,含有多层煤层及油页岩。保德组中发现有我国著名的“龙家沟三趾马动物群”.是保德期庙梁亚期的主要代表动物群之一。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