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61.
李静 《云南地质》1999,18(2):201-209
分离结晶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是控制玄武岩浆化学成分变异的两种主要方式。笔者通过对比研究上述两种不同的岩浆作用过程中各种组分的变化特点。提出了一种应用皮尔斯比率图解,判别分离结晶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的新方法。即分离结晶成因的一套同源岩浆岩的岩石成分直线,一般不通过坐标原点;而部分熔融成因的一套同源岩浆岩的岩石成分直线,必定通过坐标原点。并列举了若干实例进行讨论。该方法是以运动的观点去考察一套岩石化学分  相似文献   
262.
大亚湾水体后向散射比率的光谱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2007年5月大亚湾浮标定点航次采集的生物-光学数据, 分析了大亚湾水体后向散射比率的光谱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660nm处后向散射比率变化范围在0.0040—0.0245之间, 均值为0.0082±0.0032, 实测后向散射比率光谱波段间的相对变化不超过15%; 颗粒后向散射比率随着叶绿素a浓度增加呈减小的趋势, 高叶绿素浓度显著对应较低的后向散射比率; 粒径是影响大亚湾水体后向散射比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水体中Junge粒级斜率的增大, 颗粒后向散射比率显著增大; 折射率的变化也对后向散射比率产生一定影响, 类似的水体粒径分布情况下, 浮游植物与非藻类物质相对贡献的变化将导致折射率的明显变化, 并将主导水体后向散射比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63.
硅(Si)是硅藻等海洋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海洋生态系统和碳循环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川加速消融,融水径流量快速增加,流域硅酸盐风化作用逐渐增强,导致大量Si元素随着融水释放出来并进入下游,很可能影响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碳循环并反馈气候变化.当前与冰川消融有关的Si释放及其影响研究已成为国际热点...  相似文献   
264.
研究城市二氧化氮(NO2)与二氧化碳(CO2)的共同排放水平对于实现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具有重要意义。NO2与CO2的人为排放具有同源性,二者的浓度比率可以体现城市的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综合水平。基于XGBoost算法,利用对流层星载监测仪(TROPOMI)、轨道碳观测2号(OCO-2)和3号(OCO-3)卫星的遥感数据以及相关环境协变量,重构全国2019~2020年NO2垂直柱浓度(XNO2)和CO2垂直柱浓度(XCO2)的高分辨率数据集,并分析31个城市的XNO2年均值与ΔXCO2(XCO2观测值与背景值之差)的比率(XNO2/ΔXCO2)变化情况。结...  相似文献   
265.
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西部开发战略图解》的5幅地图,从环境人口负荷、水资源/水源保护、生态景观区划与环境退化评价、山地垂直结构和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等方面,在宏观层次上从自然和社会经济角度,运用现代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与方法,对西部开发现状及开发前景做了定性与定量的综合评价,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提供一些依据。并对“地学信息图谱”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力求简化复杂系统的图形表达,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为读者提供一些一目了然、具有不同尺度的可视化图形、空间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案,为西部现代化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66.
张建政  全景 《地图》2019,(2):42-55
2018年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主持召开了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东北振兴思想,回答了东北振兴中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把脉定向。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这片黑土地上.  相似文献   
267.
晓晔 《海洋世界》2014,(1):62-65
<正>元旦的晚上,海啸把一个青年冲上了海滩。风雨过后,青年被人发现,送入医院。医生们竭力抢救,却发现他肺部缺水,不会呼吸。年轻的住院医肖只好给主任医生杜格·伯克利打电话求助。〉〉〉伯克利医生正在纽沃尔上校家参加鸡尾酒会。参加酒会的还有海军海洋研究中心的伊丽莎白·玛莉博士和菲尔·罗思少校等人。罗思告诉伊丽莎白,他刚被提升为"海洋探索"号潜艇的艇长,而"海洋探索"号是海军一艘超级潜水科研船。  相似文献   
268.
彭晓波  孙砚泽  文志刚  何文祥  刘岩  王宁  严刚  刘栩  钟鸣  高永亮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20-2022030020
原油中酚类化合物在水驱过程中随着含水率上升具有极强的“敏感性”,这一特征暗示酚类化合物在油相和水相中分配行为差别明显,对该规律的认识,有望根据酚类浓度含量的变化判断油藏中水驱前缘的方向。笔者等通过研究油水梯度配比实验后的酚类化合物的分配特征,确定烷基酚在原油和水中的分配规律并计算得到烷基酚的油—水分配系数:苯酚的油—水分配系数为1.98,C1烷基酚的平均油—水分配系数大小为4.60;C2烷基酚平均油—水分配系数为12.82;C3烷基酚油—水分配系数平均值为54.69。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中烷基酚的浓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下降,并且C1烷基酚对含水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中间甲基酚与对甲基酚变化尤为明显。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烷基酚在油和水之间分配的理论模式,用于描述不同水/油比率中的烷基酚的分配规律。根据分配模式可知,具有不同油—水分配系数的烷基酚异构体在原油和水之间的分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随着水/油比率的增加而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原油中的烷基酚最终浓度都趋近于零。该分配模式能拓展油藏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以期在油田注水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9.
石英的微量元素记录了石英生长的物理化学条件。通过微量元素对石英原岩进行分类的研究历史已久,经典工作是在以微量元素为坐标轴的图解上绘制各类型石英的分布范围,以区分石英类型。经典图解包括Rusk(2012)提出用于区分三种矿床类型石英的Al-Ti二元图解,和Schr9n et al.(1988)提出的用于判别不同岩浆岩类型石英的Ti-Al-Ge三元图解。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上述图解不能满足对更多石英类型进行分类的需求,同时也出现与部分已知产状类型的石英微量元素判别相矛盾的情况。随着石英原位微区测试方法的成熟,高精度石英微量元素数据逐渐丰富为系统开展机器学习提供了大数据基础,为石英微量元素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可能性。本研究运用机器学习分类方法对石英微量元素进行精确数学分析,提出Ti/Ge-P图解为石英成因研究提出新的地球化学指标。本文同时测试了六种经典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提高Ti/Ge-P图解在石英成因分类研究上的精度。此Ti/Ge-P图解适用于多种矿床研究,包括但不局限于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卡林型矿床以及造山型矿床中的石英。这项工作是大数据技术与机器学习技术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70.
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侏罗世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晚侏罗世是东亚大地构造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构造带记录了强烈的陆内多向挤压变形,其发生的动力学背景与古太平洋、西伯利亚、特提斯同时向东亚大陆汇聚产生的远程效应有关。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记录了该期构造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1)自早侏罗世富县期至晚侏罗世芬芳河期,鄂尔多斯盆地岩相古地理演化经历了河流-冲积扇、湖泊-沼泽、河流-三角洲和冲积扇,中侏罗统直罗组底部砾岩发育时期为湖进序列向湖退序列转换的关键时期;(2)Qm-F-Lt图解中,中侏罗统延安组砂岩投点落入了稳定克拉通范围,中侏罗统直罗组和安定组的投点落入了石英再造山旋回范围内,预示着中侏罗世直罗期,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构造活动性迅速增强;(3)中侏罗统安定组内部发育了一套全区可以稳定对比的泥晶碳酸盐岩,生物化石发育,该套泥晶碳酸盐岩上下地层的颜色由早期的灰绿色突变为紫红色,古盐度突然升高,预示着古气候环境突变,构造活动更为强烈;(4)根据盆地内热流体的记录及相邻区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中晚侏罗世构造事件发生的起始、强烈活动时限分别为168.0 Ma和161.0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