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31.
盘锦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不同层次上的比率变化。结果表明:在0—10,10—20 cm和20—30 cm的3个层次上及微生物总数中土壤的细菌所占比率最大,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自上至下逐渐增大;其次是放线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逐渐减少;最少的是真菌,在3个层次上相差不大接近为零,在整个微生物中所占比率为最少的。这是由于盘锦芦苇湿地的土壤偏盐碱性,有利于细菌和放线菌繁殖,抑制了真菌的繁殖;而且季节性积水导致通气状况不良也抑制了真菌的生存。在盘锦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垂直梯度的比率中,细菌垂直梯度变化比较明显,基本上是下面2个层次所占比率比表层大一些;放线菌垂直梯度变化明显,一般表层比率最大,下面2层比率较小;真菌垂直梯度上所占的比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为零。  相似文献   
132.
文章利用NCEP再分析图,根据华北2000年1月冷湿多雪白灾、4月暖干强沙尘暴的情况,对其气候异常特征、环流异常特征、太平洋SST场变化以及南方涛动的ENSO事件等进行图解分析.指出华北气候异常事件与大气环流、北太平洋SST异常有关.造成了冬季1月东亚阻高和春季4月北太平洋-白令海阻高明显偏强、偏北,而二者的强度和位置又决定东亚大气环流的位相和天气特点。两次气候异常事件与1月东亚反气旋频发过程、4月东亚气旋频发过程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3.
总结了褶皱相关断裂发育机制的3个构造几何学模型:同心圆褶皱模型、膝折带褶皱模型和弯流褶皱模型。基于燕山中部中、新元古界地层中发育的5个露头尺度褶皱及其中、小型断裂构造的实例剖析,探讨了收缩变形过程中褶皱与断裂构造发育时序与褶皱相关断裂构造的产生机制。研究指出,规模与所在褶皱构造相当或略小的断裂构造当中,既有形成时间早于褶皱变形的断层,也有在褶皱变形过程中调节褶皱不同部位应变差异的褶皱相关断裂构造,而且卷入后期变形的早期断裂可能成为制约褶皱成核位置的影响因素,以及成为枢纽叠覆楔构造的形成方式之一。断层位移-距离曲线特征和断层与褶皱变形几何学、运动学关系分析,可用来判断断层、褶皱变形发生相对时序。认为影响褶皱相关断裂构造发育的机制主要有3种:(1)纵弯滑褶皱作用中,翼部顺层滑动受到限制而无法持续时,将通过断层向上切层的方式予以调节,从而形成翼部或转折端揳入逆冲断裂以及背离向斜和指向背斜逆冲断层;(2)各种因素导致的褶皱曲率变化是褶皱相关断裂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褶皱曲率变化可由褶皱轴面的合并和新生直观反映,轴面合并引起褶皱曲率变化的层位,可能是诱发褶皱相关断裂,如背离向斜和指向背斜逆冲构造开始产生的重要部位;(3)能干性差异和强硬层之间距离较大的岩层组合发生纵弯褶皱变形时,软弱岩系在褶皱核部的聚集和逃逸,是迫使递进收缩的强硬层产生褶皱相关断裂构造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4.
鄂尔多斯西南缘前陆盆地沉积物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前陆盆地充填沉积物中岩屑的分散形式和砂岩成分研究对确定物源区的逆冲事件、构造背景和与沉积物对应的物源层十分有效。通过对鄂尔多斯西南缘安口地区上三叠统沉积剖面系统采样测定发现,沉积物物源为一套变质碎屑岩和变质火山岩,为东祁连褶皱逆冲带中的陈家河组(O3ch)和葫芦河组(Z-O2hl)。而西南缘千阳县上侏罗统砾岩物源为陇山群(Pt2ln)。上三叠统地层的物源分散形式为混合型,而上三叠统和上侏罗统两套地层统一的分散型式为倒序型,它是两期逆冲活动的沉积响应。根据鄂尔多斯西南缘安口地区上三叠统沉积物的QmFLt端元成分作砂岩三角投影图,确定晚三叠世鄂尔多斯西南缘盆地性质为发育于碰撞造山带之前陆的前陆盆地。其物源为再旋回活动的褶皱逆冲断块  相似文献   
135.
鄂尔多斯盆地伊利石K-Ar等时线图解与年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伊利石40K-40Ar和40K/36Ar-40Ar/36Ar等时线图解与年龄验证了利用常规K-Ar测年法所确定的鄂尔多斯盆地的两期成岩作用时代。分析结果表明,伊利石K-Ar时钟是一个封闭体系,故能够用来确定沉积岩的成岩作用时代;常规K-Ar年龄所揭示的侏罗纪(170~160Ma)和志留—泥盆纪(420~370Ma)成岩作用时代是可靠的;K-Ar等时线图解与年龄是检验常规K-Ar测年法的有效的补充性测年手段  相似文献   
136.
干酪根类型划分的X图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X-diagrammatic method and the classification index for kerogen are suggested on the basis of pyrolytic analytical data on 416 samples from 14 wells from continental sediments in China. The evolution of kerogen types during petroleum formation and geochemical eharaeters of standard humic kerogen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7.
Pearce 图解是 Pearce,T.H.(1968)提出的用来模拟地球化学数据的图解。这些图解是 A/Z—B/Z 投影图,其中 A、B 代表成分丰度或其复杂的线性组合,甚至可以是 CIPW 标准矿物含量;Z 是绝对丰度恒定的某一成分的绝对丰度。Pearce 图解在研究岩浆岩同源性、岩浆岩的成因和演化等方面,尤其是在研究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中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全面总结了 Pearce 图解在岩浆岩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参数 A、B、Z 的选择等问题,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 Pearce 图解中 A/Z 和 B/Z 投影点趋势解释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解释方法,推广了这一图解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8.
139.
张裕明  柳覃卓 《地震地质》1990,12(3):251-261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